何云峰:校园“学生工”问题呼唤制度规范,《东方教育时报》2016年6月22日第七版(“言论”版“云峰视界”专栏)。
最近,上海的一位研究生在导师的工厂里意外死亡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这一事件实际上跟之前的研究生为事主的事件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即都提出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如何保持一种良善关系的问题。笔者曾经提出,大学师生关系需要制度规范(《东方教育时报》2015年10月7日第四版“言论”版“云峰视界”)。其实,这其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准劳动关系或非正式劳动关系。从国内外的大学来看,都普遍地大量采用学生做勤工俭学,导师也会以所谓“老板”身份让学生做许多助手之类的工作。然而,跟国外大学不同的是,我们的大学几乎普遍缺乏对这种关系加以规范的制度,也没有相应的法律。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学生工”也是一种劳动形式,学生跟学校和导师之间事实上发生着某种劳动关系。然而,国内的校园“学生工”基本上都没有相应的合同作为法律保证。导师让学生做科研助手等工作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学校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辅助学生能够经济上具有完全或者部分自我独立能力,也实属善意不过了。问题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之类的状况,怎么处理呢?“学生工”的性质是什么?笔者主张,应该将它们当作非正式劳动关系予以看待,因此应该通过合同等形式加以规范。不过,事情远非建立合同关系那么简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非正式的劳动关系,“学生工”的处境可能涉及到许多远远超乎人们形象的问题。除了合同关系的确立没有被重视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在笔者看来,亟需引起重视。
第一,劳动环境的问题。校园实验室是导师雇佣“学生工”最主要的场所。像上海那位意外伤亡在导师的校外工厂并不多见,校外工厂其实并不是“学生工”最主要的场所。“学生工”最主要的场所是在校园。而校园实验室在很多时候都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有的实验室内各种气味刺鼻无比,环境条件十分令人担忧,而在室外,实验室排放的有害气体直接进入校园空气中,很少有相应的环境检测。所以,校园到处是烟囱。讽刺的是,在美丽校园的污染物可能成为当地最严重的区域。这里有一个问题,实验室的室内环境谁来监管?校园实验室排除的污染物如何控制?虽然“学生工”在校园的时间一般只有3-4年,但不如人意的劳动环境却可能给长期工作在校园的人们造成伤害。
第二,劳动安全的问题。校园“学生工”引起的安全问题早就暴露出来。轰动一时的研究生毒死同学一案、个别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等等都是例证。有的校园实验室丢失有毒有害实验材料的情况也并没有完全杜绝。有的实验室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将大楼窗户和走廊完全堵死,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有的导师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时并不系统和严格,甚至可能只是把实验室安全当作学生天然应该知道的东西,不予重视。有的实验室完全没有安全操作手册,也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虽然不是所有实验室都这样,但的确存在少数实验室的劳动安全问题严重的情况。校园是人群密集地,众多的安全隐患,若不加以重视,迟早会让我们后悔的。
第三,劳动报酬的问题。校园“学生工”基本上分为两种,一是勤工助学岗位聘用的“学生工”,目前有的地方实行最低小时工资制,其劳动报酬基本上有保障。另一种则是导师安排的工作,则基本上没有标准,完全由导师说了算。有的导师经费充足,或者导师为人慷慨,则能较好地对待学生,而有的导师缺乏经费,或者比较“抠门”,则“学生工”的报酬基本无保障。这可能导致,有的校园“学生工”没日没夜地给导师干活,却得不到任何报酬,或者报酬极低。由于在与导师关系结构中,学生一般都处于弱势,所以对导师的无偿或低偿“盘剥”,只能忍气吞声。尽管这样的“盘剥”不是普遍的,但如何避免,则是暂无制度性依据。
第四,劳动保障的问题。校园“学生工”应该被看成是属于非正式的劳动关系,如此一来,就必须有基本的劳动保障。例如,工作中如果受伤,是否可以看作工伤?工作中如果死亡,是否可以看作因公殉职?劳动关系中有反性骚扰的劳动道义要维护,那么如何确保校园“学生工”不被导师或者其他人性骚扰?如此等等,有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面对。
第五,劳动权益的问题。实验室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学生身体受伤害,是否构成职业病范畴以及如何确保其利益得到维护?由于校园“学生工”的廉价性,学生同导师之间又不具有平等地位,如果导师长期压制“能干”的学生,不让他们毕业,硬逼着学生长期干活,我们有怎样的机制去规控?校园“学生工”对实验室相关信息的知情权如何有效保障?如此等等。这涉及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有关方面通盘加以考虑。
总体来说,校园“学生工”目前在劳动环境、劳动安全、劳动报酬、劳动保障和劳动权益维护等诸多方面,有十分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通过制度加以规范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自然会更加正常化。
文章来源
何云峰:校园“学生工”问题呼唤制度规范,《东方教育时报》2016年6月22日第七版(“言论”版“云峰视界”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