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农历乙巳年三月二十 北京时间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中外学术会议博物馆展 | 图片新闻 | 个人专辑 | 学术专栏 | 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333)
 ├研究所概况与宗旨(55)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价值研究室(8)
 ├知识科学研究室(7)
 ├价值科学研究室(10)
 ├知识与劳动发展研究室(3)
 ├劳动哲学研究室(3)
 ├劳动与家庭文化研究室(20)
 ├中国货币文化研究室(2)
 ├劳动与感恩文化研究室(7)
 ├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室(26)
 ├劳动组织与管理研究室(47)
 ├学习型组织研究中心(2)
 ├科学、宗教与社会价值观(79)
  ├研究室动态信息(4)
  ├宗教理论研究(7)
  ├佛教(10)
  ├基督教(4)
  ├伊斯兰教(16)
  ├天主教(1)
  ├道教(2)
  ├其他宗教(4)
  ├宗教政策(7)
  ├宗教学术新闻(2)
  ├儒教(17)
  ├科学、哲学与神学(3)
 ├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室(21)
 ├传统文化与价值研究中心(9)
 ├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室(9)
 ├劳动素养教育研究室(4)
 ├劳动培训研究室(1)
 ├劳动幸福研究中心(20)
中外学术会议博物馆展(16)
 ├学术会议博物馆简介(2)
 ├境外国际性学术会议(0)
 ├在上海召开的学术会议(13)
 ├境内其他地方学术会议(1)
图片新闻(28)
 ├何云峰摄影(28)
个人专辑(28)
 ├钱宏GDE研究(28)
学术专栏(72)
 ├高等教育(72)
 ├大学收费(0)

文章总数:477
图片新闻:39
评论总数:21
阅读总数:2134333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室 - 杨振宁: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有五点原因
杨振宁: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有五点原因
添加时间:2004/11/18 18:50:59 所在栏目:『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室』 阅读:3881 作者: 来源:新快报

来源:2004年11月18日金羊网-新快报

  2004年9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提出观点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振宁的论点立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最终,争论的中心论点扯出了一个老话题——李约瑟难题,即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有着先进文明的中国萌芽。

  正如杨振宁自己所说的,加入讨论的人们大多数对他的观点持反对意见,但他的观点并没有被压倒,一小部分支持他观点的人士也显示出力量。杨振宁认为,一直以来都有学者持有他的这一观点,但他们中很多人都迫于学界压力,不敢公开宣称自己的观点。

  争论的高潮出现在2004年10月23日。这一天,由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和《科技中国》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董光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陈方正(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等知名人士参加了这次论坛,并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在论坛上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显然没有为这一争论画上句号。

  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原因有五点:

  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

  第二,科举制度。

  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

  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杨振宁认为,其中第四点和第五点跟《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更多讨论东方思维与现代科技关系的观点可访问:http://tech.sina.com.cn/d/focus/debate_east/index.shtml



上一条:启思教育/启思学习的几个基本特点
下一条:启思教育与启思学习

相关内容连接:

·教育就是要教思维
·所长何云峰教授解析启思教育理念下的概念思维教学法
·上海市思维科学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
·何云峰:异地高考问题能否用简单思维去解决?
·所长何云峰教授当选为上海市思维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高阶思维的概念
·乐活新思维——富阳人的伟大创举
·阅读娱乐化导致中学生思维简单化

 
 

本网所有内容仅供教学和研究之参考使用。任何其他用途,请同我们联系。
48237260@qq.com|网站登记:沪ICP备18040211号-1 公安备案号31011202007865
Copyright © 2000-2025 GreatMan (好汉网). All rights reserved(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