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科学、宗教与社会价值观 - 科学、哲学与神学 - 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添加时间:2008/1/20 14:24:50 所在栏目:『科学、哲学与神学』 阅读:5967 作者:科学宗教与社会价值观研究室 来源:

      作者: 张磊

  内容提要:宗教是原始初民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后来人类文明中出现的一切学科都能在宗教中找到各自的踪影。宗教本身是以信仰为特征的,可是它却孕育产生了以理性为特征的科学。本文一方面要揭示出宗教与科学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来理解作为以信仰为特征的宗教何以能产生出以理性为特征的科学,另一方面要探讨宗教和科学在当代是否还有联系,以及科学能否消灭宗教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宗教 科学
  
  众所周知,宗教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有关考古发现,宗教现象最早于12万至3万年前生活在欧洲、北非和西亚一带的尼安德特人中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初民在面对风云变幻的苍天、生机盎然的大地,以及面对自身的生、老、病、死等问题时,产生了种种的困惑和追问,宗教就是在这种原始人的困惑和追问中产生了。虽然在今天看来,原始初民所表现的宗教行为是如何的古怪和可笑,但是它毕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初方式,包含了后来人类文明中一切学科的种子。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宗教呢?对于宗教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难以形成一个普遍的为大家都接受的标准性的定义,各种观点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笔者认为,对宗教的定义的关键,在于认识它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任何事物的表面背后都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规律,这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事实,而正是由于宗教的极其复杂性特点所导致的对其本质特征难以把握的这样一种情况,所以造成的各种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都只是揭示了整体本质中的一部分,但是,总会有一个本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李申在其所著的《中国儒教论》中认为:“宗教最基本的特征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神祇,并且祈求神祇帮助自己,解决那些自己所无法解决的问题。”①笔者是赞同这种观点的。这些神祇就是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或者说是非现实的力量,以及异己力量等等。也就是说,承认神灵的存在并且对之信仰祈求才是宗教的最有代表性的本质特征。
  对于科学的定义,和同对宗教的定义一样,也是非常得多。现在学界有很多人都在力图摆脱以往从近代西方意义上的科学角度来审视科学的内涵,有的学者提出了科学范型的说法,通过大量的例证,认为古代中国同样存在科学。②但是不管如何定义,科学总是被认为是理性的,是质疑性的,科学总是要力图通过各种严密的方法去寻找事物的变化规律的。
  所以,宗教与科学的主要分歧,应是信仰与理性的不同。
  大体来讲,宗教与科学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在当时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很低,受大自然的制约程度很大,理性思维能力也比较低下,所以对很多困惑的问题往往通过拟人化的方式去解释,自然界中种种的事物都被赋予和人一样的特征。山神、天神、雷神、风神等等众多的神灵被原始人认为是真实的存在,这些神拥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等情感,人们必须对其尊敬、祈祷、献祭,这样
才能获得神灵的照顾,获得风调雨顺的好结果。
  第二阶段:当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以后,随着人们经验技术知识的积累,人类的思维水平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类开始逐步地运用理性思维来解释自然与人类现象。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人类有许多创造发明和发现。比如我国著名的四大发明,另外如医术、建筑、数学、水利工程技术等方面,在东西方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在客观上为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可是,即便如此,科学仍旧没有能够摆脱宗教的束缚而取得独立的地位。这些成就绝大多数都是人们从宗教的目的出发而获得的。比如,中国道家为了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把人体当作一个具备精、气、神三宝的丹炉加以修炼。虽然他们并没有达到“不死”的目的,却为后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养生方法和对人体结构(穴位、经脉)的精细的认识成果;阴阳五行理论被中国医学借用,取得了特有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于1163年开始兴建,历时一百八十多年才完工。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开欧洲建筑史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阶段:随着科学发现的增多,人们对真理有了更多的认识,逐渐地认识到了宗教中的荒谬的地方。在这一阶段,科学和宗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者之间的冲突以欧洲社会为典型。自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公开以后,就对基督教所坚持的“地心说”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被基督教会所反对,哥白尼的著作也被列为禁书,但是真理是封锁不住的。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经过三个世纪的艰苦斗争,终于获得完全胜利并为社会所承认。19世纪八十年代,罗马教皇也不得不承认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给与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③
  第四阶段:当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以后,由于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针对这种情况,宗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不得不在一些方面作了相应的调整,表现出对科学所发现的真理采取了迎合的态度。在坚持神灵存在的大原则下,用科学的发现来附会宗教教义。这种情况在东西方都有。再一个就是在伦理道德领域里,在人的价值问题上,以及在公益事业上加强作为,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人类生存环境,人的生存意义的方面,利用科学无法发挥其作用的领域以及对科学发展过程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方面加强攻势。
  以上扼要地概括了宗教与科学关系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科学是逐渐地从宗教领域里分离出来走向独立的,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科学是通过与宗教的持久的斗争才取得独立地位的,这种斗争的动力就是人类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和与此相伴随的人类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那么,既然科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而走向独立,能不能说科学和宗教就没有什么联系了?以及说科学已经完全战胜了宗教,因此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消灭宗教?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有联系的,只是这种联系不像过去科学从属于宗教那样了,科学以鲜明的理性主义特征获得了同宗教一样平起平坐的独立的地位,它和宗教的联系在现代更多的是一种对话交流的关系,两者之间既会继续产生碰撞摩擦,又会有合作交流。宗教发展面对的是如何适应日益进步的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也意识到了如何运用科学成果,避免科学成果运用不当导致对人类的伤害这一问题需要与宗教进行合作。
  对于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知道,当人类进入氏族奴隶社会以后,除了自然界的巨大压力外,又多了一层社会的压力。阶级的残酷剥削、个人的不幸等等,使被统治者在沉重的压力下生存着。如果没有宗教的存在,这些受压迫者又如何能够鼓起勇气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可以说这是宗教的“鸦片”功能,可实际上,这表明了宗教存在的社会心理根源。方广锠先生在《中国佛教文化大观》这本著作后面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的走向(跋二)》中归纳了促使宗教产生并持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历史根源。宗教是一个反映了异化社会现象的异化了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只有到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消灭社会中的一切异化现象,才有可能使宗教消亡;第二、认识论根源。客观上永远存在着人类还没有认识的领域,宗教与有神论也就始终有其存在的基础;第三、伦理道德因素。无论哪一种社会,宗教道德对社会稳定的维系作用都是不可否认的,正因为宗教具备宗教道德,宗教道德对社会稳定有正面作用,所以社会需要宗教;第四、终极关怀因素。人作为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思维的动物,他除了思考与当前生活直接有关的现实问题之外,还要思考世界的本原,人类的终极等等形而上学的问题。宗教正是根植在人类对终极关怀的这种追求中。④方先生的归纳是较为全面的。
  其次,时至科学昌明的今天,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起古代来讲有极大的提高,高科技给予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安逸舒适。可是,科学技术在给人们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仍旧处于一种“物”的支配状态下。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忽高忽低的人生境遇、功利主义、拜金思想等等让人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的情感状态中。环境污染、暴力活动、不断上升的自杀率、一夜情、癌症患者的增多与包括艾滋病等性病的泛滥、吸毒者的增多及其年轻化趋势、克隆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冲击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技术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笔者一向以为,金钱、物资生活和幸福之间是有关系的,但绝对不能划等号。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作为对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这段话是:“……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务,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⑤这是说,人们在这无常的世界中,每天都争着抢着为自己的无尽的需求而奔走。无论是什么样年龄阶段的人,处心积虑地思考如何能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更大好处,为欲望所支配而不自觉。渴望获得田地、房子、眷属、金钱等。可是当这些都获得了之后,又反而担忧失去,获得了这些之后,又贪恋另外一些东西。即使当灾害、灾祸来临的时候,人们也不愿意放弃这些身外之物。可是,人毕竟有死亡的那一天,当那一天来到的时候,这些东西没有一件能让人带走的。而卢梭在其他启蒙学者为科学唱赞歌的时候,却已经非常敏感地察觉到了科学里隐藏着种种危机。
  我们不能否认,人性深处是渴求着美好与和平的,尽管芸芸众生也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说到底,这是一个对无限认识的问题,是一个对形而上的认识问题,而自然科学由于它的实证性特点只能使它局限在有限的领域里,对人的价值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自然科学关注的是客观对象真理问题,对于诸如人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鲜有关注,即使关注,也力不从心。正是在这里,宗教趁虚而入。人的价值、生命意义等问题除了哲学解释以外,宗教也可以给予种种回答,这是因为宗教教义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精义,虽然是以神的名义宣说的,但是这些都是古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做出的智慧总结。其实宗教教义中有很多内容对于今天的人们是有很多启发价值的。比如,佛教中有一位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佛典中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维摩诘所说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回答,是为入不二法门。”⑥这句话是讲要消除二元对立的混乱境界,就要不断地加以否定和超越,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前进,凡是有所言说的,都不能表达出绝对真理本身。我们只有勇于超越自己和前人现有的、表达出来的知识,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佛教中的缘起说更是揭示出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的链条上,并因为一定的因果条件而产生、成长与坏灭。这就告诉我们就算你通过手段获得万贯家财,最终也是两手空空,再多的钱财也只不过是借给你几年罢了。所以,我们在生活上既要努力工作学习,适度合理赚取消费,又要做到顺其自然,不要贪求,要保持一颗平和的生活心态。在轮回问题上,科学否认有生命轮回,而对于一个垂死的老人来讲,接受生命轮回可以死得安详洒脱,他是宁愿相信有生命轮回的。乐生悲死是人的本性,宗教能够在人的临终关怀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它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临终之人庄严、安详的死去。由于宗教这方面的优势,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濒死之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对治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我们能剔除其中神秘的成分,认真的对待总结研究,将会大有益于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的。
  另外,哲学、人文科学、心理学等在挽救人心、去恶扬善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首先,对于这些学科知识的掌握只能是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现有的经济水平还不足以使广大群众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即使经济发展到足以使大多数人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的程度,可是由于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兴趣爱好也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选择也不会相同,只要宗教还存在,那么在某种因缘条件下,人们还是会去选择宗教信仰的;第二,由于这些学科的学术性特点,掌握这些学科的知识分子一般并不会主动地向群众普及宣传,而广大群众对这些知识也很难容易理解;第三,目前出现的心理医师,也是职业性质的,是要向患者收费的,心理治疗收费的标准方面,笔者没有做过专门的了解,但是现在整个医疗行业收费过高,笔者推测心理医疗行业的收费也不会低。这样难免会把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拒之门外。再加上现在医疗风气不正,为了金钱,坑害患者、见死不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心理医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自然为人们所质疑,人们担心心理医师泄露自己的隐私。而宗教由于首先是一种信仰,挽救人心、去恶扬善被教徒当作一种神圣的义务,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公益服务性质的,它面向广大群众,又由于宗教中所特有的忏悔、礼拜、各种修行的方法,往往能够从人的身体行为、讲话内容、意念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净化,使人获得新生。这是科学目前无法做到的。现在网络上有一个很好的网站,名字叫做“戒邪淫网”,这个网站多年以来,挽救了很多堕入淫欲深坑不能自拔的少男、少女们,使很多人获得了新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性病的蔓延,可谓贡献大矣!⑦
  再次,宗教从产生开始,发展到今天,其存在的合理性不是我们主观上想消灭就能消灭的,也不是能通过科学发展的途径就能够解决的。正如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当前,表面看来,科学昌胜,理性主义盛行。可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宗教却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存在下去。出家专修的人少了,可是在家信仰的人多了,新兴宗教的大量涌现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邪教的盛行,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袭击事件的增多都强有力的说明了宗教在继续发展演化着。我们不能以出家修行人数的减少就说明宗教正在萎缩,我们应该看到各种新兴宗教的大量涌现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的情况。宗教自身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我们如果破坏它的自身规律,势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有过惨痛教训的。⑧
  所以,宗教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仍旧会存在。因此,笔者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科学可以从理论上战胜宗教,但是科学却无法消灭宗教。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宗教与科学之关系,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立场,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又要看到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和其能够利益社会的一面,以及科学在人的生存价值问题上解决的局限性。我们要大力挖掘宗教文化中的哲学精义,转换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的力量。在宗教界中所发生的种种“神秘现象”,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肯定,也不能绝对的否定。因为笔者亲自经历过很多事情,和宗教界信众经常接触,亲临过一些真实的“神秘现象”。比如信徒的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何时离人世)、体光现象、身体出香气等等。对于这些现象的态度,笔者是赞同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唯象学态度的意见的,就是说我们对于一些客观存在的一些科学还无法解释的现象,应该暂时放到一边,等科学研究发展到相应水平后,自然会真相大白。⑨因为这些现象很可能是我们现有科学还没有认识到的地方。我们应该持慎重态度。最后,笔者要说明的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复杂的,但主要表现为理性与信仰的斗争。二者对立统一,同样符合矛盾律。
   
1 作者简介:张磊(1976—),男,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哲学系05级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仰性佛教。
注释:
① 李申:《中国儒教论》,河南人民出版社,第5页。
② 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中华书局,2002。
③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10月1日出版。
④ 方广锠:《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的走向(跋二)》,《中国佛教文化大观》(方广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643—644页。
⑤ 《大乘无量寿经》(会本、折本),福建莆田广化寺印。
⑥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末尾处。《大正藏》T14,No.0475。
⑦ 这个网站的地址是:http://www.jiexieyin.org/ 。有兴趣的读者可登陆该网站去了解。
⑧ 在与信教群众接触中,笔者遇到过一些群众对“文革”中对宗教人员的迫害至今仍耿耿于怀,这些群众对我国政府颇有微词。这些情绪很容易被反华势力所利用,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在宗教问题上,一定要总结历史教训,慎之又慎!
⑨ 陈麟书在《宗教学原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4页第二段介绍了钱学森提出的“唯象”的研究方法。



上一条:《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宗教
下一条:科学与宗教简论

相关内容连接:

·启蒙时代的上帝观——洛克和伏尔泰之比较
·从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看科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
·科学与宗教简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宗教
·城市社会中的科学与宗教:北美佛教观察
·科学与宗教论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