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何云峰:师范生教育实践要超越技能培训的范畴,《上海教育》2016年5月20日05B期第70页“教育云斋”专栏。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这就非常清晰地强调了教育实践对于教师培养的重要作用。在现实中,虽然对于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但却可能在一些具体的操作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正如《意见》所指出的,目前的师范生教育实践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不强,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这表明,《意见》是针对既存问题而提出的,并期望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他专业的培养过程也可能很重视实践环节,但像这样由教育部专门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环节要求的,则并不多见。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强调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基本上成为共识。所以,几乎所有国家对于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这表明,在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教育实践已经被普遍地看重。《意见》不仅强调了教师教育实践环节的意义和作用,更注重将教育实践内化在教师教育全过程中,而且强调要克服教育实习过于简单化地形式主义倾向,“教育实习应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研实习等多项内容,其中,教学实习应保证足量的课堂教学授课时数”。这样的明确要求,对于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的质量,无意是非常有帮助的。笔者也关注到,随着师范生培养机构向“综合性”转型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受重视程度相比以前被打了很多的折扣,甚至有敷衍了事的倾向。如果不坚决地制止这种倾向,那么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在师范生教育实践被重视的同时,也会有一些相关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一方面如果大量的经过非常专业的教师教育实践训练的师范生不能被恰当地引导到教育职业中,这是否或多或少地是一种资源浪费呢?如果是,那么如何减少这样的浪费?另一方面教师来源多元化之后,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之前(或之后)如何加强教育实践和提升职业认同感?从目前的情况看,新任教师中一部分是经过严格的专业化训练的,另一部分则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化训练,仅仅通过几门课的考试而已,如何将这两部分新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距减少?《意见》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笔者以为,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相应的配套措施必将会跟上来。从世界各国的做法来看,将来自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未来教师之教育实践统一给予考量和规划,是主流趋势。笔者期盼,在《意见》实施之后,将来能有针对非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指导意见。换言之,教育实践在师范生培养中要全过程化、专业化,也要覆盖立志于教师职业的非师范生。应该将教育实践看成是真正的教师职业认同培养过程,看成是遴选真正适合并立志于教师职业的志士,同时也看成是淘汰那些不适合和不愿意奉献于教师职业的人们。这样的教育实践环节才能超越纯粹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的范畴。
强调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化不单单是因为教育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师范生“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等能力,为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能“通过系统设计和有效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教育实践无论怎么设计得完美无缺,在师范生学习期间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总是很有限的,其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的程度也会很有限。但是,短暂的教育实践对于师范生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正确认知教师职业的规范和标准,促使其反思自身的职业定位,检视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职业的要求,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相比于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而言,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可能是教育实践环节最主要的目标。
文章来源:
何云峰:师范生教育实践要超越技能培训的范畴,《上海教育》2016年5月20日05B期第70页“教育云斋”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