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学术专栏 - 高等教育 - 何云峰:土壤若坏,何可大师
何云峰:土壤若坏,何可大师
添加时间:2015/12/8 23:34:12 所在栏目:『高等教育』 阅读:2829 作者:何云峰 来源:上海教育

何云峰:改良科研土壤方能涌现更多屠呦呦,《上海教育》2015年10月20日第10B期“教育云斋”专栏,第46页。

跟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一样,屠呦呦的名字因作为中国本土科学家首获诺贝尔科学奖而再次成为热词。其中,人们热议并感叹最多的是: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钱在大学里去弄这个“计划”、那个“人才”、这样“学者”、那样“学者”等等,却没有弄出个大师名师,反而是屠呦呦这个“三无”科学家获诺奖了呢?原因可能众说纷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屠呦呦获奖的成果是计划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笔者以为,屠呦呦要是在今天,可能很难做出诺奖级的科学发现,因为今天,土壤若坏,何可大师?

良好的土壤培育,乃大师之道的核心。所谓“大师之道”,也就是学校要发展必须注重大师名师的培养和“筑巢”。此乃寄语大学治理者们须秉承大学须有大师和大师靠慢慢培养的基本道理。大学的本质决定着大师名师在大学中的重要性。而大师不是喊出来的,不是用钱买出来的,更不是用物质堆出来的。大师都是学校里慢慢成长起来的。大凡的大师中间有哪个可以是花钱买来买去产生的?笔者见识有限,国内没有,国际上好像也没有。大师需要对学校有深厚感情,大师需要默默无闻地长期耕耘,逐渐被学校师生认可,再逐渐被社会认可。这才是真正的大师之道!所以,大师名师的培养绝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必须让可能的大师们安心劳动,幸福劳动,体面工作,热情工作,激情育人。这样的大师之道乃“大学之道”第一要义。熟悉大学的人都知道,许多学校曾经有很多享誉中外的大师。去了解一下这些大师的成长历史之后可以发现,他们都是长期默默在师大耕耘的底层平民。看看北大、清华、复旦,甚至哈佛、斯坦福、耶鲁、剑桥、牛津等等国际顶尖高校里的名师,他们中间有几个是被挖西挖挖成长起来的?大师名师需要成长的土壤,这样的土壤只有稳定在某个能够秉承“大师之道”的学校或研究机构才能形成。而一旦土壤生态受到破坏,可能这个学校就再也无法产生大师了!今天,当人们感慨屠呦呦这样的诺奖级大师稀罕的时候,有的学校就东合并西合并,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大学统统收归麾下,以为大师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也有的学校内部折腾,一会这样建院,一会那样设系,搬砖头一样地折腾,搞得不得安宁;更有学校急功近利,用个人英雄主义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法企图人为造就所谓大师名师。殊不知,这些不懂大师之道的做法,严重破坏了大师生长之土壤。而土壤已坏,何来大师!
大师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尊师之道。大学理应尊师重教,理应把教师放在学校的中心位置。尽管大学的存在目的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学生发展要靠教师去帮助,去助推。因为大学的第一任务是教书育人。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个功能,教师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书育人的质量。大学的知识创新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以及社会服务功能等,也离不开教师作为第一担当者。所以,大学须行“尊师之道”,这是大学精神应有之义。如果大学不尊重教师,不把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而是官本位,行政化倾向严重,那就严重违背了大师之道。一所大学,如果教授、院长、书记都想做处长、部长,不愿意呆在第一线,那么这个学校肯定是有违大学之道的,必定是治理理念上出了什么问题。笔者的理解是,要想让一个教授去做行政,那应该由上一级领导去“求”教授帮忙“管一方土地平安”。如果这样,就表明这个学校走上了大师之道。现在很多人都在怀念民国时期的教育,这种现象很不正常。为什么我们摸索了数十年的大学教育,不仅没有把大学之道搞明白,反而要从历史的残渣堆里去找可回收之物?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甚至会去“求”一个教授当教育部长。今天可能吗?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追根究底,还是尊师之道没有真正纳入大学之道的应然之义中。今天,一个厅局长位置就可以把全部教授打倒,甚至一个处级位置就能吸引一大串教授去“竞聘”。悲乎?教师如此没有地位,何可造就大师?

以个别人物的特殊化掩盖教师群体的卑微化,是一种极端恶劣的治理行径。当然,笔者不是要反对对个别人才有重点关照,而是主张:个别人才之所以受到重点关照,应该源于其对学校的贡献,而不是这样那样的名头。最关键的是,不能因为重点关注而忽略阳光普照。阳光普照的集体主义人才观与重点关照相结合,才是培育大师的最佳土壤。当前的土壤之所以坏透到底,就是只有重点关照,没有全体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普遍激发。这样的局面若不能改变,屠呦呦之后的下一个诺奖级大师可能会要耐心久等了。

总之,大师之道告诉我们,最根本的是要改良那恶臭的土壤!只有教学科研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改善了,教师整体地位提高了,群体得到了真正的尊重,才是行大师之道的表现,造就大师名师的土壤才会逐渐得到改良,更多的屠呦呦才有可能不断涌现。

(发表时标题和内容有删改)



上一条:何云峰:以劳动幸福观引导创业创新
下一条:何云峰: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内容连接:

·家庭要建立劳动与人性之间的连结
·家庭要为劳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国内出版劳动教育著作一览(截止2020年9月)
·何云峰:学位点调整是否意味着高校不再合并了?
·何云峰:大学不应该堕落到忘记初心的地步!
·何云峰:高校教师考核需首先解决主观认识上的问题
·何云峰:要让阅读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何云峰: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何云峰:要在学历文凭优先前提下对职业证照加以依法分类治理
·何云峰:法律必须保障教育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