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出台了迈向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这个22条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全球科创中心“两步走”的战略路线:第一步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第二步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⒄剐侣贰0凑照庖荒勘辏蠢�15年,不仅上海这座城市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生活在这一时代中的人,他们的人生也将发生改变。
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关键在于人。上海拥有复旦、交大、同济、中科院上海分院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有165名两院院士、62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有20.9万名研发人员,这些人才是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核心力量。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上海不止是科技精英们的上海、国际创新人才聚集的上海,更是普通老百姓的上海。据统计,截至到2014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5.68万人,大学毛入学率为60.1%,只达到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与美、韩等国差距很大。换句话说,目前上海常住人口的文化程度虽然在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这是我们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说,人才引进是解决高尖端创新人才不足的需要,那么我们必须要问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高大上”的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意味着什么?
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形成全球科创中心,必须注重发挥全社会的力量,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存空间,这是创新的本意,也是全球科创中心的题中之义。全球科创中心的形成是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律师、会计师、行业协会等提供相关专业服务设施和机构支撑;也需要众多投资人和普通老百姓为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所需要的资本服务和人力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还必须有思想活跃、文化包容、适宜居住的高品质创新环境。要形成这样的创新生态链并不容易。从世界上全球科创中心形成的历史来看,成功的国家一定是既有有效的市场,又有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恼兴晃W魑孟杂行谐『陀形谢岷稀兑饧罚ぜ莆蠢椿菇拼葱抡芾怼⒖鸥慊钍谐 ⒕劢褂攀撇狄约暗髡钅坎季值确矫娉鎏ㄏ喙叵冈颍诮⒁允谐〉枷虻拇葱滦吞逯苹疲ㄉ璐葱氯瞬鸥叩兀呕瞬沤峁沟确矫娼徊狡平庵圃即葱碌闹贫缺诶荩迪秩说娜娣⒄固峁┛占洹�
给普通人拥有平等创新的权利
创新绝对不是高学历精英的专利。一个城市要成为全球科创中心,首先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年轻人创业摆在重要位置。如伦敦就重点扶持中小型企业创新,由政府出资建立“知识天使”网络,对拥有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和创新工艺技能的个人或者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在特拉维夫,18岁-35岁中的人口占总人口33%以上,这些年轻人大多为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寻求创业机会的年轻人。同样,对于上海来说,如何放下身段、平等对待大中小、国内外企业,如何有效发挥户籍的杠杆作用、防止“一刀切”的简单管理办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意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比如对于拿到风投的创业者予以直接入户引进,各类人才的专办户口也由7年转为2年等;制定高校大学生创业办法,支持在校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创业时间计入实践教育学分等政策……可以说,从政策层面保障了中小企业拥有同等待遇,给普通人梦想的权利,进一步释放了中小企业和人员创新创业激情。
老百姓要善于抓住机会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全球科创中心的蓝图已经绘就,各项利好的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历史性的机遇正在到来。作为普通老百姓,必须清醒认识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方面要意识到未来人口结构、城市功能、居住环境等方面会带�惨艚糇プ≌庖荒训玫幕觯罢沂屎献陨淼姆⒄够幔么匆挡辉俪晌蜗搿N颐且吹剑绕涫且浴盎チ�+”等为时代特征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企业组织方式,无需办公地点,甚至不再需要雇佣员工就可以运转,这使得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创业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风险较高的选择。《意见》用政策保障为普通老百姓创业者“兜底”,降低创业成本和准入门槛,打造更多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把有志于创新创业的草根族“扶上马”、“送一程”,为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砖加瓦。
(作者为上师大知识与价值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龙波;来源:东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