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学术专栏 - 高等教育 - 何云峰:对大学评价制度改革能期待些什么?
何云峰:对大学评价制度改革能期待些什么?
添加时间:2014/9/19 23:35:49 所在栏目:『高等教育』 阅读:2403 作者:何云峰 来源:好汉网

作者:何云峰,来源:《上海教育》2014年09月20日第9B期“教育云斋”专栏,第61页。

最近,有媒体报道:“上海正尝试用更科学的方法评估高校学科与人才,以防止‘唯论文论英雄’等单一评判标准引发的弊病”。闻罢此消息,笔者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甚为宽慰,并给予很高期待。

最期待的是希望新的“更科学的方法”能够真正彻底地摈弃传统的大学评价方法之弊端。传统的评价方法基本上是将教师当作牛马般对待。教师每年要接受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看成果数量、杂志档次、项目经费多少和级别,以及获奖情况。其他的基本上不考虑。而学科发展也基本上按照这个体系去评价。这样的评价“指标”是怎么形成的?恐怕谁都难以说清楚。根据笔者的经验观察,这个评价制度主要来源于所谓的学位授予点申请。在大学走外延大“飞跃”的时代,相互攀比的就是学位授予点多少。于是,学校会“举全校之力”东拼西凑,填一个30篇核心论文和所谓的学术队伍和研究方向来,去申请硕士或者博士授予权。每次申报的时候,学校最头疼的是,这个申请表填不出来。怎么办?于是一方面根据表格的栏目要求去重金到处挖所谓人才,另一方面就是用此要求去考核校内教师。因此,那个所谓的学位授予权申请表成了评价指挥棒。后来,这个指标体系更演变为拨付这样那样的竞争性项目经费的评价标准,有关部门将财政拨款与这些根本未经科学论证的评价指标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所谓的“扶需、扶特、扶强”,将那套评价方式牢牢地植根了下来。现在反思一下,这套评价体系的形成,究竟是谁之过呢?恐怕各家都是无心之过,吃苦的只是教师。

传统的那套评价方法导致许多的问题,人们议论最多的弊端有:(1)完全不符合大学的根本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对大学本质的无知;(2)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全然不在评价者视野内,即使一些所谓的教学类项目,基本上也是按照那套评价体系去评价教学,教学项目也变成了科研项目;(3)教师没有任何学术和职业的尊严,完全被赶鸭子上架,许多申请不到科研项目的教师更是成了“不让马儿吃草却要马儿跑”的强盗逻辑之牺牲品;(4)学术被彻底异化,一些人为了奖励或评职称而发表科研作品,发表作品获得的奖励又被用来到处买版面发所谓核心刊物文章,而一些违背学术良心的杂志则籍此发大财;(5)一些学校相互间重金抢夺人才,人为导致校内同工不同酬,严重两级分化;(6)科研成果数量大增,却几乎都是低水平重复,毫无知识贡献可言;如此等等。

其实,仔细追究起来,传统的那套评价方法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例如,传统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对象和手段、基础理论等等都不清晰。这是一个影响很深远的问题。它使得原来那套评价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不同的评价内容该由哪个主体来评价、怎么去评价、评价什么以及评价应该依据什么理论等等,没有人说得清,基本上都是领导拍脑袋说了算。例如,笔者认为,教育行政部门要评价的其实就是学校整体运作情况。至于学校内部的一些元素根本不需要过多“干预”。作为学校来说,要评价的因子很简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学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舒适感;(2)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3)学校的教师体面劳动的程度;(4)学校对人类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传统的评价跟这些稍微沾点边的是这其中的第四方面:论文数量可能(仅仅是可能而已)跟贡献度有关。非常遗憾的是,笔者认为的其他实质性评价指标却一个也没有被传统评价体系所涉及。拿第一个方面来说,今天的上海已经是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然而象征着我们未来的学子们真能享受到学习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吗?大学教师的体面劳动更不知道从何谈起了。记得80年代笔者刚刚工作的时候,常常把红红的校徽工工整整地别在左胸前,走在校园,坐上公交,抬头挺胸,说不尽的大学教师特有的自豪感和体面感。然而今天呢?没有人愿意把校徽别在胸前;没有人感受到工作条件优于任何机关(哪怕是校内的机关!);没有人感到做大学教师要比其他职业更体面!!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评价体系能否在这方面起一些推动作用呢?笔者真的很期待。期待不要把大学教师的尊严都评价得荡然无存!他们需要劳动的体面!

另外,评价跟投入要关联,这是对的,也是国际的惯用管理方法。但是,这种关联一定要有限度。公共财政要先保障学校之间的公平和相对均衡发展,然后再有所差距。尤其在我们这样的转型社会,大学之间的差距并非大学自身努力与不努力所致。如若差距过大,对保障学校之间的公平公正,是十分不利的。这样的不公平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公平公正。这就像一个富豪将自己大部分财富拿来扶持自己喜欢的孩子,其他孩子则不予重视,然后却要几个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公平”竞争,这符合道义吗?今天,到各间大学校园走走,你会发现,有的大学高大上,而有的大学连给教师一张办公桌的条件都不能满足!别看大学教师平均收入中等偏上,实际上大多数一线教师拿的是说不出口的工资!这样的差距估计跟不公平的财政拨款机制有关系。笔者以为,评价的目的不是让大学之间相互竞争,而主要是为了评估财政投入的绩效,同时也是为了掌握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如果把竞争当作评价的目的,那就可能会本末倒置了。教育部门一定要争当服务者而不应该是抽鞭子者;而学校则应争当教师和学生的服务者而不应该是看门人(甚或监狱看守)。

总之,全社会对大学评价走向“科学化”有着很高的期待,希望新的评估方法能真正给高等教育机构和教师带来一些福音。



上一条:何云峰:毕业典礼要重在培养学生对劳动成果的分享和尊重
下一条:何云峰:高考改革是有关教育制度顶层重新设计的契机

相关内容连接:

·家庭要建立劳动与人性之间的连结
·家庭要为劳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国内出版劳动教育著作一览(截止2020年9月)
·何云峰:学位点调整是否意味着高校不再合并了?
·何云峰:大学不应该堕落到忘记初心的地步!
·何云峰:高校教师考核需首先解决主观认识上的问题
·何云峰:要让阅读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何云峰: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何云峰:要在学历文凭优先前提下对职业证照加以依法分类治理
·何云峰:法律必须保障教育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