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云峰,来源:《上海师大报》第329期(总第737期)2013-01-20第1版。
2012年发布的《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建设行动计划(2012-2015)》(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以“熔德性于言行,化知识为智慧”来概括师大办学理念(或称为学校的教育总方针)。这句话的来源先后经过两次修改。笔者最早提议使用:“熔德性于德行,化知识为智慧”。在《计划》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教授提出将“德行”修改为“言行”。于是便有了《计划》里的那句话。后来学校在制订章程过程中,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最后这一理念修改为:“熔品性于言行,化知识为智慧”。笔者以为,这句话值得咱们师大人很好地去追究一番。
这句话可以说是比较好地概括了上海师大半个多世纪数代人的探索经验。这两句话,加上横批“师道永恒”,便是一副很好的对联。这副对联基本可以反映学校的精神传承,它本身也成为有文化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与横批结合起来之后,恰恰要告诉我们一个大学之道:任何大学都必须在自己的传统积淀之中形成和修正自己的理念。离开传统的大学理念,会变成纯粹的抽象;而离开理念的大学传统,则会变成历史事件的杂烩。大学之为大学,乃因它在理念指导下优化传统,在传统浸润中丰富理念。
同时,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们学校的活动框架。“熔品性于言行,化知识为智慧”其实反映的是学校所有活动的全部要旨。离开了这四个关键词的任何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这四个关键词,不仅对教师是如此,对职工、对学生也同样如此。教师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无非是“熔化”二字,或者具体地说,无非是要将品性与言行、知识与智慧统一起来,关联起来。没有表现为实在言行的品性,便为空洞的说教;没有产生智慧的知识,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学生要学的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多读几本书,通过几个考试,而是真实的言行化的美德,生活和实践化的存在智慧。大学与基础教育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基础教育教会的是生存之道,大学则教会的是智慧之道。智慧之道需以生存之道为基础,它超越了纯粹的生存境界。有智慧之道且品性高尚者,乃为智者。大学造就的人才不应该是单纯的“劳动者”,而应该是真正的智者。可见,这句话包含着非常明确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
总之,在师大的传统基础上思考我们的办学理念,每个师大人都应该在德性养成中提升智慧,这就是我们提出这句口号的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