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室 -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演变及其原因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演变及其原因
添加时间:2010/4/10 23:27:28 所在栏目:『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室』 阅读:4734 作者:宋佳俪 胡再德 来源:

本文发表于:周鸿刚、李进主编,黄刚、何云峰副主编:《理论经纬?2009》,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12月版。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剧烈的震荡,一些原有的价值观需要扬弃,一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标准需要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观的变化也自然而然地日益显现出来,在青年一代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年价值观的演变是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一种敏感折射, 也是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青年易受环境影响,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青年一代也在不断寻求和形成着能让自身适应社会以及能够推进自身发展的新的价值观。
  
  (一)青年价值观的演变及其特点
  
  青年的价值观的形成深受改革开放影响,从相对封闭到逐渐开放,并在深化改革中达到成熟。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虽然也有青年人的价值观朝内敛方向发展的情况,但开放和变化是总体趋向;虽然也有“开放”到一时失去正确方向的情况,但是在开放中走向成熟是总体趋向。
  传统的青年价值观主要体现为遵从社会“主旋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青年的价值观演变为主要是一种以自我需要和满足为基点的价值观, 并且又是在自我价值基础上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整合。改革开放后,青年的价值观从一味遵从传统价值观到内心开始挣扎于是否要继续一味遵从;从一边内心想要接受新思想一边想要维护传统价值,到更容易被有利于青年自我需要和满足的事物影响和作用。这种演变在价值取向、社会参与、工作价值观、人际关系观念、消费价值观等几个方面体现得相对明显。
  首先,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身价值实现,自强不息和贡献社会仍然是当代青年主要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前,青年贡献社会是国家的召唤;改革开放启动后,青年自强不息是为了赢得更多“放眼看世界”的机会;改革开放的深入,青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是迎合自我需求和获得自我满足。如今,青年的自主独立意识显著增强,不再完全依赖家庭和社会组织,开始意识到自主的重要性,逐步学会独立。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有55.6%的青年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在乎别人的评论”为自己的人生信条,11.6%的青年选择了“敢为天下先”。这表明青年对家庭和社会组织的依赖性弱化,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个性化更加明显。在人生价值判断上,当代青年高度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76%的青年同意“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70%的青年同意“劳动和奉献仍然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89%的青年不同意“金钱高于人格”的说法。18.9%的认同“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16.6%认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9%认同“吃进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1,这说明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与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青年的基本价值观是以社会本体、集体本位为基本内核,以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重视个人为必要条件。在青年的心目中,自我的奋斗是需要的,可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需要的。
  其次,在社会参与上,青年的社会参与意识都比较强,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尊严,积极支持改革开放,渴望社会与政治的稳定。过去,青年虽然遵从社会“主旋律”,但是并不了解国家大事。后来,改革开放使得青年意识到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如今,青年已明白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参与社会的建设也能为自己的成长带来活力。所以他们十分关心国内外大事,而且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曾有一份问卷列举2001年26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工作,其中有“北京2008 年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美国‘9.11’事件”、“中美撞机事件”、“美国部队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等4项, 青年对它们的关注率均在90%以上, 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注率高达97%。分别有89%、74%的青年“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战后日本首次出兵海外”两件事2。虽然这份问卷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是从中还是可以观察到改革开放后青年关注的重点和热点,而在改革开放前,青年一般只会关注与自己生活直接相关的事。改革开放的脚步不停,青年的关注视野也在拓展。通过了解时事,当代青年可以更好地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和完善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社会参与和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意识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如今社会与政治的良好稳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迅速发展,也就没有他们自身的积极和持续发展,所以他们支持改革开放,想要在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生存。
  其三,在工作价值观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价值观正在养成。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有的职业道德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他们普遍接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岗位的新观念,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普遍增强。他们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曾有调查显示,有93.1%的青年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同样也有65.8%的青年不同意“市场经济必须导致职业道德滑坡”的观点;59.8 %青年认为不能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事”和“有损自己信誉的事”, 有89.8 %和75.1 %的青年主张“竞争要讲职业道德”、“讲信誉”、“竞争不能不择手段”3。青年的职业责任感、信誉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正在不断地形成。而在30年前,甚至15年前,青年的职业价值观也还比较模糊或者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四,在人际关系上,青年趋向于认为事业与家庭、生活与工作一样重要, 代际关系自主与依赖并存,更尊重与宽容不同的人和事。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如今大多数青年已经不认同改革开放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先结婚后恋爱”等观念。他们认为夫妻应当平等相待,爱情应成为婚姻家庭的核心。有的青年还不同意“女性应该把家庭置于事业之上”的看法,不愿意为家庭牺牲个人爱好。如今的青年已比较注重生活的质量、注重家庭生活。在社会交往中,当代青年多持“协作互利”的态度,人际关系中的“利他”精神正在减少,更多地有意识依靠自己。如今的青年也同样表现出对许多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宽容,对独身、未婚同居、试婚、非婚性关系等现象十分宽容,而这些在改革开放之前是难以想象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在如今青年的人际价值观中已有所淡化,而人文关怀与自我满足的需求有所提升。
  最后,在消费价值观上,趋向于实用主义。在消费习惯上,卫生、文明、高雅、科学、健康和具有时代感的消费习惯为越来越多青年所认同。在消费模式的选择上,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爱好或得到某一群体的认同。因特网已经以强大的信息资源和高度自由的传递,对青年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而在改革开放之前,青年一般只能通过书籍、收音机等来获取更新速度也较慢的信息或知识。如今的青年对抽象的事物关注度降低,而较多地关注名人和充满生活情调的品味人生的“快餐文化”,追星族、美食族甚多,对美容装扮的需求也增加。在当代青年的心中,实用主义衍生出的新消费价值观才更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适合青年的需要,他们想拥有高效的消费和生活。
  
  (二)青年价值观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的影响是巨大的,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人们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都在有形或无形中接触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因此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发生转变。
  第一,改革开放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性。在改革开放以前中的青年的价值观和其他群体的价值观一样,都被传统的理论和时代所包围和固化着,呈现出一种比较保守而僵化的特征。他们对于主流媒体的宣传和主渠道教育,还是十分相信的。即使接触到一些新的思想和观念,也常常采取疑虑和比较保守的态度。与此同时,他们对于自身及同伴们的价值观也不怎么关心。因此,全社会的比较统一的价值观往往就是当时大多数青年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后,各类新思潮和新事物扑面而来,全社会已经难以固定出一种比较统一的价值观了。缺乏了统一价值观的足够熏陶,青年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受到其它观念的感染。
  第二,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和渠道更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得到广泛的宣传,更多的外来文化也被传播进来,青年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去接触新鲜事物。青年本身就是比较活跃的群体,新鲜的事物是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多种多样的机会和渠道也让他们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新的价值观。
  第三,解放思想给人们更大的自由空间。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发表过一次又一次的解放思想的号召,开展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也使得原先禁锢青年思想的枷锁被逐渐打碎,使得青年价值观开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第四,各类价值观的冲击。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各类价值观充实在社会中。这些不同的价值观随时可能出现在青年生活的环境里,随时可能对青年自身原有的价值观进行冲击,而青年往往难以对这样的冲击进行成功化解。
  第五,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寻求和形成过程中,没有定型。青年本身就处于一个价值观寻求和形成的过程中,对社会变化有着更敏感的感受,而这些变化与感受也就更容易引起青年价值观的变化。改革开放让青年明白自己要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让自己的价值观也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青年价值观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价值观是人在对社会及其存在的各种关系、事物、现象进行认知和评价时所持的最基本的观点,是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看法形成的最基本的基础。在判断事物的正确与否时,人们通常以自身的价值观作为其参考的标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已经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一定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无形中就对很多方面的行为和判断产生了影响。
  首先,从正面影响看,正确的青年价值观将引导青年走向良途、促进社会健全发展。比如,青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优先考虑的因素,从高到低排列,前9项分别是:有兴趣、收入高、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有挑战性、福利好、时间灵活、轻松、社会地位高、稳定4。从这个排列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的自我意识已经大大提高。他们的择业观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前通常把稳定、社会地位以及福利高等放在首先考虑的因素,尽管这些因素依然也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但能满足自我价值的因素排在首位,这便促使青年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从而有助于形成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为青年的行为带来更多的自觉性,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力量。当代青年更有理想,但同时也更现实。这样的现实让他们更清楚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以至使他们能少走弯路、错路。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那么即使知道自己有不足,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培养出足够的自信心,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时,青年更注重实际、讲求实效,这对社会是有益和务实的促进。在组织内部,积极的青年价值观可以提升组织内在活力,为组织带来强且持续的生命力。
  其次,从负面影响看,当青年的价值观与社会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和谐的时候,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利益关系在当代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有一定分量,所以他们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有时就会很看重利益的分配,为了获取利益就可能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这是十分有害的。还有,当代青年注重自我需求和满足,倘若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只考虑自己,对组织的要求等都不认同,那么这就会降低青年在组织等中发挥作用的积极度,对组织等的良好运转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要尽量避免让青年的价值观与社会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冲突。
  
  (四)对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青年价值观的变化过程呈现出一种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高度统一到逐渐分散,以及由完全的制度化到部分非制度化的趋势5。青年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之一,青年价值观的演变影响辐射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当代青年的行为取决于其的价值观。价值观如何,行动可能就是如何;行动如何,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就如何。为此,通过全社会的青年教育来引导当代青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也确有必要。
  首先,重视和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工作。“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目前社会的主力之一,又是未来社会的绝对主力军。青年的价值观反映着今后社会观念和生活的基本趋向,显现了青年具体实践的可能性。青年处于成长、成熟期,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来形成正确、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是很难的,为此还需要正确和足够的引导。青年教育就是这引导中的一环。必须要重视青年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把它放到青年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去。要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力度,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
  其次,优化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大多数青年已经有着其自身一定的价值观,也不喜欢聆听笼统的概念或道理等。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选取合适的内容切入点,可先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着手,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通过引发他们的自我思考来深化教育主旨,让他们自己就能从教育的内容中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选择贴近青年思维和生活方式的途径来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同感,产生乐于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动力,这样便有利于教育取得成效,容易激发青年潜能。对于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价值观的青年,更要在内容和途径上尽可能全面和生动地让青年明确是非标准,使他们印象深刻,这样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之后也不易受其它冲击。
  最后,寻找影响青年价值观形成的主观因素上的突破口。影响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归纳言之,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和先天思想,而主观因素则主要是青年的直观感受和自我需求。生活环境和先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改变,所以为了使得当代青年有着更良好的价值观,以至能更好地为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国家和社会的持续进步添好砖、加好瓦,必须得在影响青年价值观的主观因素方面做一定努力。青年的感受很敏感,而且直观上只会对感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深入接触,为此对青年的价值观教育要采取容易吸引青年的方式、方法,可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切入,这样就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和消化。同时,多深入了解青年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怎样才能获得满足感等,以至在教育的过程中能让青年意识和认同到形成符合时代进步的正确的价值观才是他们应有的选择,从而使他们产生内在的、持续的培养良好价值观的动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光明的“指引灯”。而大学作为青年成长阶段的一大关键地方,作为青年真正走向社会的一个中转站,作为青年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需要设法把握好青年的思想动态;为青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和指导青年在大学校园外的生活;及时发现青年价值观中可能存在的危机,对危机进行适当干预,帮助青年尽快解除危机。教育者要让青年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在经历改革开放中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不良价值观冲击的时候如何处理等等。对不同的青年还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指导。
  一批又一批青年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成长起来,青年的价值观也在这三十年中不断地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展示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发展,青年将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宋佳俪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再德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课题组:2000 年报告——当代中国青年思想道德状况与特点,《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4期。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课题组:2000 年报告——当代中国青年思想道德状况与特点,《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4期。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课题组:2000 年报告——当代中国青年思想道德状况与特点,《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第4期。
4林烨:浅析当代青年价值观变化对其政治倾向的影响,《学习园地》2007年第11期。
5 崔波:青年价值观变化对团组织内在活力的影响,《中国青年研究》1997年第1期。

本文发表于:周鸿刚、李进主编,黄刚、何云峰副主编:《理论经纬?2009》,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12月版。



上一条:刍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下一条:建国60年来我国青年人生观的演变

相关内容连接:

·何云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张的新诠释新概括
·所长何云峰教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出全新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刍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
·美国人的六种核心价值观
·关于文化认同与核心价值观问题的一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