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网络信息搜索 | 在线留言入口 |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与我联系
网站地图
推荐与人

栏目结构
 

返回首页

 

图片新闻 更多图片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价值研究室 - 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方法
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方法
添加时间:2007/4/1 17:50:16 所在栏目:『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价值研究室』 阅读:3712 作者: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来源:

  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特殊的方法论,称为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方法,它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存在和实践存在通通当作文化现象的事实加以客观地研究,也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之外看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另一方面它也现象学地研究那些将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当作方法论去理解现实、改造现实、研究现实的活动和过程。例如,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运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本身以及相关的其他各种问题。对于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用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加以研究。这样的研究就是笔者这里讨论的广义文化学马克思主义。

  采用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难发现,它主要有这样几种形态(见表1):一是马克思主义文本注释性研究。这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相当长时期唱了主角。这样的经文式注解对于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曾经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注释式研究曾经一度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文本扩展和延伸到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文本。二是对原生态和文化学的马克思主义文本所阐述的理论观点做论证式研究。包括对这些理论观点做合理性、合法性、先进性方面的辩解。这种辩解式研究甚至一度完全排斥任何质疑。三是采纳西方现代思想所思考的问题域和话语方式打着马克思主义名号搞问题拓展式研究,如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价值问题的研究、人学研究、主体性问题研究等等。这种学术性马克思主义形态实际改变了原生态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惟一性。四是对其他国家的学术性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式研究,包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等的分析、介绍和研究。


  以上几种研究范式除了拓展式研究之外基本都是针对文本进行的,包括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和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在研究方法总体上也是抽象思辨式的理论分析。这样的研究范式不能说好或不好。但可以说是不充分的。如前所述,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实践形态的,是以各种文化现象存在的。当用现象学方法考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形态的时候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研究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论证式研究占据的比例比较高,开拓式研究相对不够。近年来,比较式研究成为热点,但比较式研究多以介绍为主。经文式研究以对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文本(主要是《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和《江泽民文选》)进行解读比较多,而对原生态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不够深入。

  作为文化现象,无论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和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本,还是生活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都是经验世界的存在要素。经验层面的文化现象只能用经验方法予以研究。而目前的所有研究范式基本上都忽略现象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吸纳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新元素并产生新的文化形态等问题似乎没有给予任何关注。因此,目前的研究范式从学术性马克思主义角度来说是很不充分的。 

  首先,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能只关注文本作为载体所体现的理论,还必须关注文本本身。用经验的方法研究文本跟用理论的方法分析文本(哲学化的研究)应该是互相不可缺少的。如果按照目前的纯理论分析方法,似乎会忽视文本本身作为经验层面的许多东西。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理论分析(哲学化的研究)有相当的重视,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实行“去哲学化”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本似乎是必要的。所谓“去哲学化”并不是指排除哲学方面的研究内容,而是指重新考虑思辨式的理论分析对于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的必要性和适用范围。适度地“去哲学化”会有助于我们关注经验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文本。

  第二,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能只关注文本,还必须关注马克思主义现象。将马克思主义放在现象学意义上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文化的产物,而且是文化的内容之一,并以现实的文化方式存在着,还具体化为采纳马克思主义的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等。目前的研究范式似乎对马克思主义现象没有予以关注。

  第三,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实践,还要关注什么样的文化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实践,什么样的文化可以催化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形态转化为文化形态(实践形态)这本身也有文化上的水土相符问题。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包容性。目前的研究范式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耕植背景问题也没有予以关注。

  第四,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性存在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性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跟它作为意识形态性的存在物一样客观地存在着。问题是,学术性研究应当以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为对象呢?显然,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内容、现实过程无论在理论形态上还是实践形态上应该既被当作意识形态性的存在又被当作文化性的存在而加以研究。文本本身及其内容也是文化现象的一种,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现实运用过程也是文化性的。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本身(文本、内容、现实过程)就是文化性的,因此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也应该是文化性的。文化性的存在是经验性的或者经验化的存在。笔者认为目前的研究范式无法适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性存在的研究。因为理论分析的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研究经验性的存在。

  由于目前的研究范式存在着以上这些不足,所以需要学术性马克思主义改变形态。这种形态改变并不是要完全抛弃哲学思辨式的理论分析,而是要补充适合于研究作为文化现象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方法。理论方法和经验方法的结合才能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结合也是体现出演绎和归纳的统一。当研究者大量地归纳马克思主义文化现象的时候,理论演绎才不会苍白。这是看到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存在现实之后,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做的惟一选择。如果学术性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形态变化成功,那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事实上会变成哲学和科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用一个新名词“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表达。

  笔者以为,对于马克思主义,无论以上几种流行的研究范式,还是“回到马克思”的主张或者“让马克思走向当代”的观点,在根本上还是属于“站在马克思之内看马克思”。这样的探究旨趣是必要的,甚至是基础性的,但是不够的。从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应该需要“站在马克思之外看马克思”。这是一种真正客观得、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也是文化学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核心之所在。无论回到马克思还是让马克思走向当代的观点在研究方法上都是站在马克思之内看马克思。而“站在马克思之外看马克思”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客观的文化事实以现象学的方法经验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过程中事实上已经作为文化要素客观存在着。尤其在中国这样的采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家,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事实是毫无疑问的。这样的文化事实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研究形态三种相互联系的文本而得以体现。尤其是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原生态马克思主义跟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应用形态”,更明显地表现出是文化学马克思主义。其实,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文化化,才会表现出生命力。当马克思主义被看作现实的文化性存在的时候,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不得不在研究范式上发生改变。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有三种基本文本形态:理论形态文本、实践形态文本和研究形态文本。其中,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惟一性。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原生态马克思主义跟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应用形态”。各种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可以统称为文化学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的意蕴是要在注重马克思主义被采纳的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实的文化存在现象或者文化事实加以研究。研究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对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理解和诠释,它跟实践形态一样具有多样性。三种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对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所做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经文式研究、辩解式研究、拓展式研究、比较式研究等类型,而没有被当作文化现象加以考察。这些研究方法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过程中作为文化要素存在的事实。今天,我们需要同时在采用理论的和经验的方法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文化性存在加以考察,可称为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实质是“站在马克思之外看马克思”。

摘自何云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条进路:文化学马克思主义及其方法论形态刍议,载《学术界》2007年第2期,第144-151页。



上一条: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的狭义界定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刍议

相关内容连接:

·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
·副所长高惠珠受邀参加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第三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纪实
·第二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学术综述
·第三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征文启事
·第二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胜利召开
·第一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纪要
·第二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征文通知
·所长何云峰教授提出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个人道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