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9条回复
[第9条回复] 回自:mashel 回复标题:评“做学问的人如何看待做学问?”
回复时间:2009-10-13 17:56:14 我要评论 The website of Dave Matthews Band is http://www.davematthewsband.com/
[第7条回复] 回自:访客 回复标题: 评“做学问的人如何看待做学问?”
回复时间:2008-9-16 12:23:27 我要评论 俗话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在历史上,能将喝酒与做学问结合得像李白这么好的,可能并不多见。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一旦喝了酒,就昏昏然也,是做不了学问的。喝酒喝得严重的,只怕还有性命危险。 所以对我们大多数我来说,喝酒与做学问是一对矛盾。这就出现这么一个问题:当喝酒与做学问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选择什么?按理说,做学问应该被放在优先的位置。因为学问很重要,一个好的观点,会给人予启迪;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会被传颂千秋;一项好的发明创造,会造福整个人类。然后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又往往选择喝酒。这是为什么,我想不外乎这样几种原因:一是喝酒相对容易些,而做学问很难。即使不会喝酒的,捏着鼻子一股脑儿喝下去,一般也死不了人;而做学问,即使很用力地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出学问来。二是喝酒一般是一种团体活动,不喝受到他人的压力,而做学问是个体的事,一般没有这种压力。按照我们孝感的“规矩”,酒杯一碰,不喝就对不起人。所以即使不能喝,也只能“舍命陪君子”,至于喝完酒后做不做学问,这是没有人会关心的。三是喝酒可以随性而至,而做学问需要持久的努力。想在某个方面有一点新的发现,你首先要对前人在这方面的学问有全面的了解,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而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谈何容易,一般人是没有做学问的这个持久力的。 也许正是由于上面的原因,现在社会上的酒风是越来越盛,而学风却并不见长。长此下去,十分危险。如果大家都只以喝酒见长,那么我们所能形成的文化,最多也就是“酒文化”。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巨在的伤害。其最终结果,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竞争中的落后。 当然,我并不排斥正当的接待应酬,如果那样,也太不近人情了。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用更多的精力钻研学问,把科技搞上去,把经济搞上去,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50841.html
[第6条回复] 回自:访客 回复标题: 评“做学问的人如何看待做学问?”
回复时间:2008-9-16 12:23:07 我要评论 今天,我上课时,老师讲了一个事情,说是给我们提醒,讲得十分有道理,让我一时很是心悦诚服! 我们老师是在国内的社会学学术界鼎鼎有名的人,他早在人民公社时期就做过人民公社方面的研究,从那时,便声名鹤起,我在这里就不提及姓名了。 他说,一些从国外回来的搞学术的朋友和他在一起聊天,让他很感慨!一是离开中国更爱中国。为什么呢?因为当他们走出国门,学了一些西方的理论概念,然后想做些实证研究,发现做国外的做不过外国人,对于他来讲,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所来的国家--中国,因为相比较那些外国人,你更了解中国。 但经常会有一些人抱怨,或者叫遗憾,因为他们出国之前并没有注重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可能都在学英语了),而到用时则方恨少了,而在国外找国内的资料是何其困难呀,而且还容易失真,这就给想出国还没有出国的仁兄们提了一个醒,想出去吗,先找足中国的你需要的资料吧!老师说,他就有一个朋友,走之前在国内找了很多有关儿童教育医疗的资料,出国之外不久就发表了,而且上了美国非常重要的核心期刊上,可谓一举成名,却要成得如此讨巧。所以那些人一出国,就觉得祖国实在是好啊! 中国这么大,有研究不尽的问题,总会给那些搞学术的人带来灵感,总会提供理论无法解释的方面。现在中国有些人写文章还都沿续着毛泽东时代的传统--宏大叙事,读了几本著作,就空对空地拍脑袋解释一些理论,这种缺乏实证性的文章在美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但这又是一个以后能做好实证研究的前提,这些东西又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因为它会给你很多没有受过正统教育的人所难以具备的眼光。这些眼光可以帮你发现别人看来毫无价值但事实上却很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还能帮你做分析,那是基础,会给你灵感,然后才学习那些实证调查知识,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步步为营的路子。 再顺便讲一下老师的另一个观点,他说日本这个民族很有意思,他们搞学术很特别,他们是非常重视资料的,非常重视,他说当年他有有关中国的最重要的资料,日本竟然派来一个电台里一个团的人采访他,可以见得他们是多么注视整理材料,整理得非常的细致到位。 但是,他们却不善于分析,这点也像中国,缺乏逻辑架构,核心概念等。这是他们的一个问题,但他们和中国大陆地区也都在做这件事,这是努力学习西方的分析架构,核心概念,逻辑思维能力,以美国为甚。 现在在中国搞学术,资料很重要,尤其是第一手的资料,因为获取资料的途径还不法治,不健全,但正因为这种获取资料的能力的不平等,才造就一些人能够更快成名。因为大体上中国,如果有鲜活的有价值的资料,还是不愁做分析的。西方人喜欢来中国作研究,一是朝着中国有大量鲜活的事实,还有就是中国的资料说难获得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但获得之后,发表起来要比在西方宽松多了,毕竟中国人的维权意识还不及国外。 而在西方不同的学者获取资料差不多,都是在比较法制的前提下获得的,这样做起学术来也就差不太多了。所以要想成名相对难一些。中国有些学者可能理论功底不顶外国学者高,但他们拿着中国的资料就可以到国外发表成名呀! 中国的新闻是管得很严的呀,每年南方周末被砍下的文章都可能是些非常敏感的但却很有学术价值的材料呀,倘若他们拿去国外分析发表,不也可以出名了吗?但这要求他们先要具备专业的学术背景和分析能力。 每个科班出身的人,都在先经历一个在大师们的理论中迷惘和遨游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是不断吸收营养,内化为你的分析思维能力,灵感和眼光的过程,这个时候写一些空对空的理论解读文章还有情可原。但后来可能就会用这些理论带给你的眼光去发现材料,再用统计手段做数字的实证分析,然后再用理论进行材料的解读了。 等学问做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开始升华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一个要想成为大家的人,就得精通了各家各派的理论,然后提出更新的理论,而这些更新的理论,却源于实践,实践永远会给理论带来灵感。今天老师讲的一句话非常好,他说我现在在学习理论时,就要不断地将理论和现实作比较,反复比较,认真比较,看有哪些不能解释的东西,有哪些是理论解释不了的“新”现实,这个时候,就是呼唤“新”理论的时候了。倘若你能做到这一步,相信就离大家迈进一步了。 一些很有名的理论大家,初看上去好像他们都在写一些抽象的理论,但君不知,他们是对历史和现实非常非常了解地基础上,才能提炼出那么精华和有价值的理论。比如黑格尔(Hegel),马克思·韦伯(Max Weber),马克思(Karl Marx),吉登斯(Giddens),布迪厄(Bourdiou)等。他们正是在那些已经被他们内化了到了如指掌,倒背如流,滚瓜烂熟地步的历史与现实中,经过结密的分析过后,得到的灵感,才得能创造大学问的。 所以,这对我们提出了几个要求: 第一,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生活,搜集资料,从现实鲜活的生活中获取灵感。 第二,理论绝不可死学,要拿它来不断与现实做对比,看能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从而发展理论。 加胡主席不都在提倡创新理论吗? 其实,还要非常感谢我的个老师,他教会我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比如,我比原来上课更加活跃了,尤其是在思想方面,因为他告诉我们大家在一起很难得,能找到愿意听你的话并能听得懂你的话的人并不那么容易。要珍惜每一次上课,开会发言的机会,那都是锻炼你的机会,口才相当重要,多说自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口齿伶俐。文科的人最重要的两项技能,一个是写,一个就是说! 他还教会我,在任何场合,要学会让自己的讲演与别人的不一样,从内容到风格上都要独树一帜,有创新,不流俗。因为他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从说话不清楚到现在讲话非常有风格,而且思想非常深刻清晰的人的。 他还教会我判断任何一个人一套话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思想在起作用,为什么某人会说出这些话,为什么不说出那些话。 他还给我们讲过一个人在作访谈时,记下一些笔记后,要看后来为什么记下这些话,而不是那些,仔细推敲,我觉得这位老师很好,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教会了我们很多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 他教会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认识自我,发现人类本身的东西。。。。。。 这里衷心地感谢他,努力践行他的金玉良言。 http://hi.baidu.com/raymondxiang/blog/item/10939619cf50144442a9ad38.html
[第4条回复] 回自:访客 回复标题: 评“做学问的人如何看待做学问?”
回复时间:2008-9-16 12:22:07 我要评论 根据我的经验,中国人写的文章十有八九是不能够用的,因为经常写错。我原来以善良的心来猜测是因为不小心所致,但是当我读到中国人写的书,里面错误很多。当我读到中国人发贴子中写的程序错误百出,我终于明白,不是不小心,而是不诚实。 当我开始只读外国人写的文章时,我才发现原来外国人就是老实,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不来半点虚假,就凭这一点,人家怎么能够不富强。 孔子早就在教育我们,要仁义礼智信,我看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一样,真是可悲啊。 http://blog.chinaunix.net/u/7026/showart.php?id=26289
[第3条回复] 回自:何云峰 回复标题: 评“做学问的人如何看待做学问?”
回复时间:2008-9-16 12:21:29 我要评论 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哟 是应该讨论一下做学问的人如何看待做学问的问题 呵呵
[第2条回复] 回自:法芒 回复标题: 评“做学问的人如何看待做学问?”
回复时间:2008-9-16 12:21:02 我要评论 当专心于学问的时候,许多杂念都会自然而然没有了。因此,做学问是静心的好办法。你如果有很多杂念,不仿可以试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