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台独更需要谋略:英雄欺人盗亦有道。台湾总统陈水扁被枪击事件至今还没有查出真相,大概以后也不大可能水落石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所谓“自导自演”的猜测将会逐渐淡化,最多也只不过保持半信半疑。但是,假设这就是民进党为了赢得选举而采取的特殊手段,假设这就是陈水扁的“苦肉计”,那么,人们在道义上进行品头论足之时,也不妨好好地研究一下这起事件所蕴含的剩余价值。
无所不用 无所不能
从谋略的角度,而不是从道德的角度看,假设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选举阴谋,那么,它就完全称得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智谋范例。长期以来,民进党的政治格调一直受到蔑视,但面对它善于逢凶化吉和扭转劣势的本领,台湾的在野党和大陆涉台部门,似乎都有必要慎思长考。两者既要重新评估民进党从事政治斗争的能力,更要深刻思考将来如何应对陈水扁。
事实上,虽然民进党在过去四年里没有多少政绩可言,但在岛内和两岸之间的政治游戏中,其不择手段的政治思维已经充分展现。尽管大陆和泛蓝阵营对民进党的很多言行都感到不齿,但在以权力为尊的世界里,人们只知道成王败寇,而不会永远去计较手段是否光明正大。
具体而言,在过去四年里,民进党政府在打击对手、壮大自己以及推动某些政治诉求方面,大多都是得心应手,甚至是得寸进尺。
在两岸关系方面,很多人都一直批评大陆对台政策出了问题,所以应该予以大幅度调整。这种言论不能说没有道理,但问题是,这些言论同样忽视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由于在手段上无所不用,民进党几乎已经变得无所不能。
公平地说,北京对台政策虽然存在着某些缺陷,但大而论之,其实并不能找到多少可议之处。即便北京对台政策完美无缺,那也不可能换来另外一种结果,因为,民进党政府照样会视之为无物。
英雄欺人 盗亦有道
所谓一日百战,成败如丝;三年造车,覆于临时。这就是说,一套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的政策,若不诉诸对路的伐谋之功予以实施,结果还是枉然。可以这么说,在与陈水扁当局周旋的时候,大陆方面只凭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回顾四年来两岸之间的互动以及台湾朝野之间的争斗,我们也许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北京和国亲两党之所以不占主动权,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轻敌。由于在道德和道义上鄙视民进党,北京和泛蓝阵营对陈水扁当局的小伎俩和小聪明,也都是不屑一顾,或者干脆嗤之以鼻。
然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这里。在过去四年里,如同非正规的游击战一样,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东一枪西一枪,变化多端,难以捉摸。其结果是,北京怒也不是,恼也不是,硬也不是,软也不是,总之是奈何不得。
中国大陆的很多读者应该都还记得《南征北战》这部电影。在和解放军打了败仗之后,国民党将领“张军长”感叹地说:“不是国军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这句精辟台词的含义,完全可以用在目前两岸关系的现状上。
而在台湾内部,由于泛蓝阵营在政治斗争中过于清高,过于讲格调,对正统的道德观过于认真,所以在民进党使出非常规手段时,国亲两党不仅不知所措,而且老是吃哑巴亏。
在这次选举之后,即便是被人们称为“大内高手”的宋楚瑜,几天前也被气得竟然喊出“要带头冲进总统府”的气话。这与陈水扁把大陆某些官员和学者气得咬牙切齿而又束手无策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陈水扁靠的是什么?显然不是政策,而是不拘一格的智谋和手段。
可惜,在过去几年里,北京涉台部门和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们,在鄙视陈水扁道德人格的时候,一直不屑于正视民进党使出的正当和不正当的招数。
古人言:英雄欺人,盗亦有道。在中国历史上,即便是鸡鸣狗盗这种“不正之智”,也可以助人夺城掠地,窃取国家。正所谓人下之人,也有上谋。况且,民进党已经执政四年,而且极有可能长期执政下去。无论两岸关系将来是好是坏,陈水扁当局都是一个不容继续低估的对手。
更是智慧的较量
所有人都早已认识到,两岸之间的政治纠纷归根结底就是实力的较量,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可是,也是因为这一点,有不少人、包括所谓的鹰派人士,往往把武力防独的功能无限放大。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两岸之间的政治抗衡,其实更是智慧和谋略的长期较量。
毫无疑问,武力是防止台独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过分执着于军事手段,很容易使人闭目塞听,思维枯竭。在陈水扁再次当选之后,有些人声称军事手段是以后防止台独的唯一选择,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谬误。因为,它对人类智慧的要求,对两岸关系的期待,都低得令人不可思议。
在回应台独言行时,假若永远只会本能地发出战争威胁,那就会失去军事威慑的意义。设若长此下去,那就会使人的大脑变得懒惰,使人的智慧继续受到禁锢,使整个社会长期处于情绪化的氛围中而不自觉。如此这般,那又如何与台独势力较量?
------------------------------------------------------------
以下内容摘自台湾"中华民国总统府网站"
陈水扁传略
陈水扁先生民国三十九年农历九月生於台南县官田乡,为佃农之子。因出生时,生长条件不佳,延至四十年方赴户政机关申报户口,故身分证上之生日记载为民国四十年二月十八日。
求学过程
贫寒出身,并未稍减水扁先生上进之心,家中举债供其就学,一路奋发,隆田国小、曾文中学初中部、台南一中毕业时、均为全校第一名。民国五十八年, 以第一志愿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商学系工商管理组就读,旋因不合志趣,又逢第 一届立法委员增额补选时,听闻民主前辈黄信介先生演讲,内心为其所撼动, 决心改习法律。
翌年,重新参加大学联考,以第一名进入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并於大三时参加律师高等考试,获第一名录取,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律师。在大学课业结束前,水扁先生即在一家涉外的法律事务所任职,尔後并因体察台湾系一岛屿型国家,在发展历史上总是经由海洋和世界接触,复以当时之台湾经济系依赖海运发展国际贸易,遂决心成为海商法的专业律师。
党外民主运动时期 民国六十四年,水扁先生与吴淑珍女士结为连理,婚後专营律师业务,育有一女一子。民国六十八年,高雄发生「美丽岛事件」,当时之执政当局大肆逮捕民运人士,并递送军事法庭审判。此一事件引发国际严重关切,台湾政局一时波涛汹涌。该事件激发水扁先生之正义感,在夫人吴淑珍之支持下,接受邀请成为「美丽岛事件」被告辩护律师团之一员,担任黄信介先生之辩护律师。自此,水扁先生涉入政治,与台湾反对运动菁英并肩,与台湾人民共同奋进,承续台湾民主前辈未竟之路,为追求台湾之自由、人权和民主,努力不懈。透过言论传播与议会的制衡,水扁先生在「台湾人民的良心法庭」中,续为自由、人权与民主的真谛作辩护。
台北市议员时期民国七十年,水扁先生首次参加公职人员选举,提出「民主、制衡、进步」之口号,并以最高票当选第四届台北市市议员。渠秉持法律人之良知与其嫉恶如仇之个性,旋即以问政犀利、揭发不公著称。
民国七十三年,「蓬莱岛杂志事件」发生,水扁先生因担任该杂志社社长而被控毁谤。七十四年,在该案初审判决後辞去议员职,返乡投入台南县长选举,惟在国民党之全力围堵下,终以高票落选。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在进行谢票活动时,吴淑珍女士遭一从巷弄中高速冲出之重型拼装车撞击,造成重伤,虽历经数度手术挽回性命,然吴女士自此即下半身瘫痪。此一彻骨之痛,益增添水扁先生济弱扶倾、挑战不公,维护社会正义之心志。
民国七十五年,水扁先生遭法院判决有期徒刑八个月确定;六月十日,与同案被告黄天福、李逸洋先生发监执行,监禁於土城看守所内。该时期系水扁先生全家遭遇横逆、最艰难之时刻,幸赖伉俪情深,终以彼此扶持,坚强面对。
立委问政时期 民国七十五年底、吴淑珍女士当选立委,水扁先生旋於七十六年出狱,加入民进党,继续执业律师,并担任吴女士之国会助理。 民国七十八年十二月,水扁先生以「正义、进步、安全」之理念为号召,当选增额补选立委,并获任民进党立院党团首任干事长;民国八十一年十二月,连任立委。在立委任内,水扁先生主张「以政策辩论代替政治抗争」,大幅改变了在野党之问政方式与思维,也开拓了问政空间。立委时期,率先成立国会办公室,倡行专业问政,并以首位在野党立委身分担任国防委员会召集人,矢志推动军队国家化、情治单位法制化、军政军令一元化、军品采购公开化等目标。此外,渠对军人权利义务之保障,亦不遗余力,历年皆获专业团体及国会记者推许为表现最佳之立委。
於民进党党务方面,水扁先生运用智慧,柔性调整党内有关台湾主权独立之论述。民国七十七年,民进党对「台湾主权独立」及「住民自决同意论」作出政策声明。该案经水扁先生居间协调并极力主张,将「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之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的民主宪政」之「四个如果」加入声明之论述中,以做为民进党主张台湾独立之前提。是一论述将民进党有关维护台湾主权独立之主张,呈现了更广泛之辩证空间。
民国八十年,民进党基於国民主权原理,准备提出以建国为政党努力之目标,水扁先生则建议在程序上加入「基於国民主权原理,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之前题。民进党之「台独党纲」亦因而修正为「公投党纲」,涵尽多元且理性,提供了与不同意识型态族群之对话空间。此均显现水扁先生对两岸关系所持之理性务实之态度及深熟之思维。
台北市长任内
水扁先生始终以「做什么,像什么」自许,充分体现凡事「豫则立」之人生态度。民国八十二年八月,为准备参选八十三年底之首届台北市长选举,水扁先生率先成立「陈水扁市政中心」,举办讲座及专题研究以增进对市政之了解并预作规划。历经党内初选获提名後,水扁先生提出「希望的城市、快乐的市民」之竞选口号,以四大族群和解携手之「台北新故乡」为愿景,强调人民直接参与之「市民主义」时代的来临,并当选为首善之都院辖市台北市第一任民选市长。
在台北市政府之首次政党轮替下,水扁先生用人唯才,不分族群党派,组成新市府团队。渠在台北市议会首次施政报告即誓言进行「市政企业化经营」之观念革命,并以「廉洁、效率、便民」为三大总体施政方针,辅以「一原、二强、三改」之原则-秉持市民主义原则,强化社会福利及文化休闲,优先推动交通、教育和都市发展等三大改革,进行市政之改造工作。
在台北市长任内、水扁先生戮力从公,以「不打折扣的政策,不拿回扣的政府」为信念,全力推展「三革运动─观念革命、效率革新、服务改革」,不论是重大工程之完工时程、交通之改善及捷运之通行,卫生下水道接管之普及率、举办台北市艺术节及灯节、极力扫荡电玩和特种行业等,皆获得市民极高之评价,并得到「阿扁市长」之匿称,亦开创出「绿色执政.品质保证」之「台北经验」。其中,台北市户政服务及木栅线捷运,均获得国际标准组织ISO 9002 认证。民国八十七年,《亚洲周刊》评选亚洲最适宜居住城市,台北市从原本之十名外,跃居为第五名;在此之前,水扁先生获美国《时代》杂志推选为跨世纪世界一百大领袖,亦获《亚洲周刊》推选为亚洲五十位未来领袖之一。
同时,水扁先生主张「台北走出去,世界走进来」之理念,以城市外交为推动我国家参与国际事务之先锋,避免台湾在国际舞台上消失。其市长任内共缔结十四个国际姊妹市与一个夥伴市,民国八十七年更举办首届世界首都论坛(WCF),共邀请五十八个国家、六十七个城市之首长代表来台与会,拓展了台湾在国际社会之能见度。民国八十七年十二月,水扁先生竞选台北市长连任失利,在发表败选演说,面对现场激情民众劝请其参选总统时,水扁先生则以「对进步团队的无情,是伟大城市的象徵」回应。渠虽败选,内心却无怨无尤,更深切体会从政者不断之进步,是人民之要求与严肃托付。
市长卸任後,水扁先生沉潜勤读、多方请益。民国八十八年起,展开学习及乡土之旅,从台北进而履及全台各地,倾听民意脉动,思考国家未来。水扁先生随後更展开亚太安全沟通之旅,前往日本、南韩和蒙古共和国,交换彼此对亚太集体安全之认知;亦远赴美国,与其官民智库决策人士对话,声言台湾安全是全球稳定之一环。经此,渠在两岸关系与国际政治领域上,甚具心得,并已逐渐成为海内外各界瞩目之焦点。
竞选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时期 鉴於台湾族群意识型态之差异,在参选中华民国第二任民选总统之过程中,水扁先生提出以国家安全为主轴之「新中间路线」,提倡包容、超越、提升之政治新思维,强调理念须坚定而清楚,手段则宜宽容而务实。民国八十八年七月,水扁先生获民进党提名,参选公元两千年总统,以〈台湾新政治,百年好根基〉为题,发表演说,吁请全民一起参与,终结黑金体制,完成政权政党轮替之实现。之後,并提出「年轻台湾,活力政府」之诉求,藉此凝聚台湾生命力与国家发展动能。
在竞选过程中,水扁先生倡言两岸应秉持「善意和解、积极合作、永久和平」之原则,据以为两岸关系正常化之开端。正因追求两岸永久和平,不仅是理性之最高目标,更是国家领导人之道德义务;水扁先生在捍卫台湾主权、尊严与安全之前提下,持续不断的对大陆释放善意,寻求任何对话与合作之可能。 总统任内 民国八十九年三月十八日,水扁先生与吕秀莲女士获得我国人民之付托,在国际的注目下,膺选为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及副总统,并於五月二十日宣誓就职。这是中华民国政府首次的政权政党轮替、政权和平转移,更是华人世界未曾有之民主进程。
就任之後,水扁先生即邀请唐飞先生筹组「全民政府」,以清流共治、专业经营为新政府之施政理念,期为国内经济、政治与两岸关系,开创新局。将台湾建设为兼顾科技与环保之「绿色矽岛」,凝聚岛内共识,营造台海的永久和平,让台湾在国际社会扮演积极的角色,也成为新政府的施政目标。
自就职起,水扁先生感受到的不是满足之欣慰与喜悦,而是沈重之负担与责任。维持一个稳定、和平与安全的大环境是水扁先生处理国政之首要目标。为实现其「台湾要站起来,台湾要走出去」之宏愿,渠上任後,不畏艰难,随即展开「民主外交.友谊之旅」及「合作共荣.睦谊之旅」及「合作互助.关怀之旅」,千里跋涉,走访与我有邦交之十五个国家。此三度跨洲之旅,除了巩固邦谊外,也让全世界看到台湾,也让台湾看到全世界,更将台湾的人道关怀,呈现给世人。水扁先生亦以﹁多元外交﹂之新思维,要求我驻外单位努力开创非政府组织(NGOs)之参与机会,以补我正式外交之阙,九十一年一月一日,经过十二年之努力,克服诸多障碍,台湾终能突破外交困境,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第一百四十四个会员国,此可谓一深具意义之里程碑。同时亦指示接续致力争取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让台湾之各项发展经验在国际社会上有更多贡献之机会。
为谋两岸关系之改善,水扁先生自就职之日起,即因海峡两岸人民源自於相同之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从不放弃各种之可能与努力,陆续提出「四不一?有」及「两岸统合」等重大政策主张,无不冀望以善意与诚意,完成两岸关系之正常化。并一再强调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台湾的前途、命运及现况系掌握在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的手中,任何有关改变台湾现况之企图或作为,均须经由台湾全体人民共同决定,非任何一政党或个人所能单独决定。
身为台湾第一位出身於反对党的国家领导人,水扁先生对於民主、自由与人权等普世价值尤为重视与珍惜;深信宪政国家的核心与基础在於「人权」,在於促进和保护人民的权利与福祉,爰提出以「人权立国」、「人权台湾」作为政府努力奋斗之目标。水扁先生为了进一步统合各方智慧,就此等议题奉献心力,特於八十九年十月成立总统府人权谘询小组,负责国际人权法典国内法化等相关人权事务与政策之研拟工作,并积极推动「国家人权委员会」之成立,期以提早实现竞选期间对选民之承诺。八十九年十二月更以签署特赦令做为对人权保障之具体实践;并於九十一年五月十九日成立「人权纪念馆」筹备处,期以落实人权立国,让台湾加速融入国际人权潮流是水扁先生努力之终极目标。
有鉴於经济发展是国家生存之命脉,水扁先生於九十年八月召开政党轮替後第一次全国性跨党派之「经济发展谘询委员会议」,邀集朝野政党各界,为提振国内经济、定位台湾发展、国际竞合、两岸关系及因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议题进行研讨,共获致三百二十二项结论,确立「深耕台湾.布局全球」为新世纪国家经济发展之愿景,以「台湾优先、全球布局、互惠双赢及风险管理」为国家推展经济政策之纲领,并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之新视野取代原有之「戒急用忍」政策,构筑稳健两岸政策之基石。此经发会之召开,系倾全国之智慧与意志,透过政党和解、民主讨论,达成有利国家整体发展之共识,充分显示了台湾民主之成熟与深度,亦呼应水扁先生一再标举之「新中间路线」施政理念。
打造一「小而美、小而能」之高效率政府,以实现「年轻台湾、活力政府」之理想,系水扁先生一贯之主张。同时,为落实经发会做成之「推动政府再造」共识,水扁先生於九十年十月组成「政府改造委员会」,积极推展政府体制调整工程,以提升国家竞争力,迎接新世纪之政经挑战。另为利党务改造,以因应政治新局,并於九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宣誓就任民进党党主席,开启党政同步之新时代。
水扁先生新著有《台湾之子》、《世纪首航-政党轮替五百天的沈思》等书,并出版「总统开门」摄影集,及推出「阿扁总统电子报」等;计获有韩国庆南大学荣誉法学博士、韩国龙仁大学政治学荣誉博士、俄罗斯经济学院经济学荣誉博士、宏都拉斯自治大学荣誉博士及巴拉圭亚松森大学荣誉博士等荣誉学位。民国八十八年十二月,亦曾应英国伦敦政经学院院长安东尼·纪登斯教授之邀,赴英国发表〈台湾的新中间路线:一个新的政治视野〉之演说,倡议其政治哲学。
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pubvp/2004/04/2004041205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