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大学教育杂感
时间:2008/7/18 13:58:14,点击:0

 

  多数人都很关心我国的科研事业,普通人想知道我们的科研水平究竟如何。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国科技水平总体还是比较低的,科技成果的质和量都不行,单拿我们最好的大学与国外同类大学科研论文数目相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差距有多大。大家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奋起直追?我觉得我国过去的大学教育直接制约了学生的研究能力的提高,也就直接影响了现在的研究水平。下面我就大学教育中研究能力培养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首先申明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不是发表什么高屋建瓴的论述,这里谈的只是自己的一点亲身体会而已;如果我写的东西有哪位大学老师看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起到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作用,那么我这篇文章就没有白写了。

  我以前想有那么多中国学生出国,而且在国外学校表现还不错,我们大学本科教育应该还不错,应该很有可取之处,例如不少人说的底子牢。我学地球科学,在国内拿了硕士后出来读博士,我的母校科研能力在国内应该是很不错的了,作为例子应该还是有说服力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基础扎实,知识面比较广,在国内学的课程比较全面。到这里看了选课表及课程介绍也还这样认为。开始上的课都只有研究生,没有多大感触,后来有的课是与大四的学生一起上,对这里大学本科课程也有了新的认识。这里上的专业课考试至少两次,有不少布置下来的作业,除了经常更新的教材,还要读很多文献,大多是期刊上发表的第一手文献,一般还要写一篇文章(term paper),可以是综述性质,但是好多都是要求做原创性的工作,好点的文章可以马上发表。回想自己上大学时,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专业课即使是认真学习的,也大多只需上课认真记笔记,考前复习一下就行了,根本花不了多少功夫。有门课,我看了学的内容与国内差别不是太大,但是老师教学以及考试很注重内容的融会贯通,不单要求记住零散的知识点,更主要的如何在实例中运用,了解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科研不外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或者没能解决问题。要提出是问题的问题,就得熟悉文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美国学生是从大三就开始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获取知识,了解研究是怎么回事;而我自己大学唯一一次研究训练就是毕业论文了,是从头到尾做了一遍,但是现在想起来真脸红,没有读过较新的资料,可能做的仅仅是重复以前别人做过的工作。我觉得国内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是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适应做分析、鉴定之类,没有培养研究能力。在国内上研究生了才真正读文献,但是读的文献都陈旧了一点(这与国情有关了)。好多人对各种职称考试要外语意见不小,但是我知道好多只是走形式,评上教授、副教授却依然无法读外语文献,同时好多文献又没有中文翻译,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够做出好的研究来呢!现在不少学校专业课引进外文原版教材,这很好;大家知道我们的不少教材课本实在是老古董了,或许说是过时的珍珠更恰当;这样一方面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外语,培养直接读外语文献的能力。

  目前国内科技界对SCI,尤其是Nature,Science非常看重,好多学校重金悬赏在这两刊物发表论文。但是不知道国内有多少研究者对上面发表的本学科的文章每篇必读呢?我在这里的博士资格考试,一项要求就是要熟悉两刊上最近发表的地学相关文献。古语云:"法乎上者得其中,法乎中者得其下"。

  科研方法的掌握,也就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科研能力的另一方面。我国课本中很多理论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作为教条来接受;而美国大学课程常常布置一些小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美国大学生常常有机会自己收集资料,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而我国这方面比美国又落后了!

  现在大学里强调科研论文,好多老师对教学只是应付,只要文章够了就行。授课内容多年不变,还讲授许多过时的理论。我这里导师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每次开课前的假期他都要把内容更新,力求讲得更生动,包括学科的最新进展。我发觉大多数老师都是如此。在国内时往往只注意国外大学老师的科研能力,似乎没多少人提及其教学。我到这里才发觉在大学里当教授,上好课是非常重要的,在二三流大学尤其如此,当然大学越好对科研能力越重视,这在求职时就会体现出来。美国大学教职的门槛是博士,而我们还常常把教师中博士学位的比例来炫耀。

  教是一方面,学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学生高中时压力太大,想到大学可以歇歇了(这也是中学老师、家长的不正确灌输)。还有我们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即使读研究生也是一个跳板而已,很多人只想生活过多舒适些,对科研没有什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见到的美国学生大多非常勤奋,反正我觉得用功比例高于我大学时期同学中的比例。好多基础学科缺乏真正有兴趣的优秀人才也是一个原因,好学生往钱途光明的行当去了。

  我想这里谈的东西海归派也应该有人够意识到,但我在国内却没有感到有多少改变,为什么没有人积极推动这方面的改革?

  (文/猫头鹰,2004年1月9日)

http://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daxuejiaoyu.txt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下一篇: 台海可以随时开战吗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