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时评/在大势的促动下,海峡两岸开始了历史性的党际交流,这股在2005年出现的“春天的气息”能否为两岸带来政治上的“春回大地”,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2004 年海峡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台独”在岛内嚣张推动“正名正宪”,台湾当局领导人提出了“2006年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法”的“台独时间表”,一时间,台海上空乌云密布,硝烟将起,引起两岸同胞的极大忧虑。于是物极必反。反“台独”的力量终于迸发出应有的能量。于是,在2005年春天,形势有了令世界瞩目的积极转变。
5月5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启程前往大陆。他的第一项活动是拜祭轩辕黄帝陵,随之是前往南京拜祭中山陵。与连战一样,他也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会谈。10天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则将拜谒中山陵作为他“和平之旅”的首站。他与胡总书记的会见、会谈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连宋“登陆”成了这段时间海峡两岸民众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成了国际舆论最为关注的新闻,它带来的影响不仅事关中国的和平发展,而且也牵动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4月间,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先后向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发出访问大陆的邀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几乎令人惊讶的速度,来自海峡对岸的登陆热潮一波又一波持续升温。
4月29日,通过电视直播,全世界都看到,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胡锦涛首先伸手与连战相握。他带着诚恳的微笑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
这是在台海形势波诡之谲、面临危机与转机的历史关头跨出的一大步。胡锦涛在与连战会谈时这样描述台海局势:两岸关系发展一再出现波折,甚至几近危险的边缘;连战在“和平之旅”的几乎每一次演仓卸记康?两岸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僵局。
去年“台独”势力借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两场选举,搞民粹动员,不仅提出了“台独时间表”,而且着手推动台湾“正名”、“制宪”的“法理台独”步骤,冲撞两岸关系底线,“台独”挑舋使台海情势紧绷,危机骤现。两岸民众极度关心,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为遏制“台独”冒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随即争取务实政策, 5月17日发表声明,指出了两条路和两种前景;2005年“1﹒28贾庆林的讲话”、“3﹒4胡锦涛四点意见”接连出台,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允许台湾农产品登陆,推动春节包机直航,派员赴台吊唁辜振甫,接待江丙坤“破冰之旅”,直到胡总书记亲邀连宋来访,一步步地引导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遏制“台独”、促进和平与合作的方向发展,赢得了台湾民心民意,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与支持。
今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前夕,海外有评论认为大陆对台策略出现新变化,并归纳为12个字:着眼现实、守住底线、再求突破。而台湾研究专家则用“软的更软,硬的更硬”来评价2004年大陆“5﹒17”声明以来的大陆对台政策。
有专家认为,大陆对台政策在决策与运作过程中注入了更为清晰的科学成分,更显灵活,更见弹性,更具宽松,进取性更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认为,岛内出现这新一波“登陆热”,大陆对台政策“起关键作用”。还有学者看到,这与中共党内强调创新能力,注重执政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更有意义的。
实际上,从历史角度看,局势越是复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就往往越表现出惊人的智能与谋略。当年毛泽东赴重庆会谈,毅然抗美援朝,邀请尼克松访华,以及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都是大智能、大手笔的表现。顺应时势、自我革新、以民为本,中共的这些优良传统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将决定着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民族振兴的走向。
在4月29日的胡连会上,胡锦涛提出了关于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
人们同时也注意到,在台湾岛内,支持连宋访问大陆的民调从四成以上一路上升到五成以上。就是在这样的高企的主流民意支持下,连战和宋楚瑜,国民党和新民党,不再忌惮“台独”势力扣下的“卖台”帽子,毅然展开各自的首次大陆行。
据台湾多项民意调查显示,连战大陆行过半时,已有56%的民众肯定连战所为有助于两岸和平发展;民进党公布的民调还承认,在连战结束大陆行之后,国民党的支持度已超过民进党。而在大陆,对于连宋登陆表示关注及持肯定态度的民众超过九成。过去曾给人木讷谨慎印象的连战说,自己的勇气来自历史的潮流和民意的驱动。
事实上,标志着国共两党走向和解、合作的连战“和平之旅”,自始至终都相当透明,诸多细节一一展示在老百姓眼前。八天行程中,数百名境内外记者一路跟踪采访,几乎所有重要活动都有全程电视直播。有台湾学者分析说,藉由连战此行,在全球媒体广泛报道下,台湾民众感受到中共对台政策的诚意和善意,感受到两岸同胞的血浓亲情,观察到大陆的发展变化,进而会改变长期以来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刻板认知”。
在台湾的选举政治中,民意是最重要的指针。台湾民意走向,也是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关注点和落脚点。这次胡连会上,胡锦涛的进一步阐述更引人注目: 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
胡连会后不久就有台湾媒体说,这次会面不仅对国共两党深具意义,也让台湾民众对胡锦涛本人有了更加清晰鲜明的印象。国民党方面的人士评价说,胡锦涛非常细心、亲和力强,思路清晰,反应敏捷。
中台办副主任孙亚夫不久前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表示,大陆方面对于台湾状况的了解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两岸关系问题上采取主动的、重大的动作非常重要。比如邀请连战、宋楚瑜来访,媒体就都激活起来了,他们会探索其中的原因,所代表积极意义和所有的情况,将随着访问进程的透明度,进而随之自然展现出来。
连战大陆行的全过程,处处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充沛的讯息释放与互动,这种搁置分歧、求同存异的善意释放与互动,不仅促成了两党高层领袖暌违60年的首次握手,也辐射到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上乃至更广泛的领域。
除了胡连“会谈新闻公报”的发表,客主双方在这次连战行程上有不同的讯息传达风格。国民党方面藉由连战的演讲、题词,访问团成员的表述,以及每天一次的新闻吹风会和全程两次大规模的记者会,来透露说明国民党的立场、态度和看法;而中共方面则在润物无声,绵密细腻的各项精心周详的接待安排和意义独特的礼品酬酢上,透露出自己的诚意和善意。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学者朱松岭评价双方“求同,存异”的沟通时,认为双方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在此共同体认下,对彼此的一些坚持各自体谅,这样的处理方式人情味和传统中国文化味道十足。
负责胡连会议题规划的国民党“立委”苏起,在访问团中是最受媒体关注的成员之一。他在接受《?t?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并不讳言,国共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分歧和差异,但他认为这并不妨碍彼此交流讯息,寻求最大公约数。
中共方面在种种接待环节上的悉心安排,也让这种超越意识形态、寻求和而不同的努力显得相当细致入微。北京老舍茶馆的特色节目“五音联弹”以往的弹唱曲目是歌颂毛泽东的歌曲“浏阳河”,这次特别为连战来访改为《水浒》插曲“好汉歌”。
在连战儿时的母校西安市后宰门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身着唐装朗诵《三字经》;大喇叭里循环播放着唐诗《回乡偶书》,重复着一千多年从未改变的“近乡情怯”;5名诗朗诵的孩子重复着:“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
中山陵3公里长的陵园路两侧,孙中山灵寝移灵奉安时栽种的悬铃木,已从当年的5厘米粗长到如今的合抱犹嫌不足。曾经对抗隔绝的国共两党,在60年后发现,他们可以站在中山先生的肩膀上携手重新出发。
4 月29日,胡锦涛在与连战会面时谈道,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孙中山先生怀有崇高敬意,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中山先生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在当年,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理应继续成为我们两岸的中国人共同的追求和责任。
连战则表示,在心情感伤、复杂的同时,要秉持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的精神,一定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安定与繁荣。外电评价说,值得关注的不仅在于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来的头一次相会,更在于双方所展现的民族之情、民主之求和民生之念,竟然是历史上所未曾有过的契合。
由是,人们从胡连会以及继之而来的胡宋会中所看到的,就不仅是政党的沟通、交流,还预示着两岸的和解、合作前景,这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路途上的振兴的必经之路。
从春节包机、吊唁辜振甫、《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到江丙坤“破冰之旅”,连宋先后来访,有关两岸的大事件在今年上半年纷纷亮相。下半年,10月间还有在重庆举行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台北、高雄、台南等八个台湾县市的市长都在受邀之列。
据称,大陆方面不久前曾主动表示,欢迎台湾的乡镇市长到大陆交流访问,还强调不分党派全部欢迎。另悉,新党领导人也将于近期到访大陆。相对台湾对包括乡镇市长在内官员赴大陆的禁令,大陆已有不少乡镇市长或党委书记到台湾参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