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宗教的社会心理调节功能
时间:2008/7/15 10:30:49,点击:0

 

我们知道社会是由具体的社会成员组成的,多数社会成员心理的稳定与平衡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个社会群体的成员如果彼此之间充满怨恨,或者对社会持有一种不信任乃至仇恨的态度,每个人内心都焦躁不安,疑虑重重,或者充满莫可名状的恐惧感,那么这个社会要想获得秩序上的稳定,一定会面临许多困难。

在这个充满危机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人们时时被惊扰,加上现代社会的快速运转和高度竞争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们更加紧张。原始人有原始人的烦恼,古代人有古代人的忧虑,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精神压力,而宗教借助于超人间的力量,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种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适功能。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是指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的心态从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功能,并由此使人们在心理、生理、精神和行为达到和谐的状态。

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指向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而人不仅是特殊的肉体存在,更重要的是特殊的精神存在。这种精神性的存在寓寄于肉体性的存在之中,既受制于肉体性的存在,又超越于肉体性的存在。人类普遍存在的宗教精神与神圣感正是人的精神存在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是宗教具有心理调节功能的根源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科学技术大发展、文化知识大普及的背景下,在战胜无知、掌握了解事物的过程中,人类不仅没有远离宗教,反而是信教人数骤增;宗教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足以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宗教精神。只要我们承认它在人类全部精神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导向性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思考它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人们的整个生活产生的后果。

人的内在精神需要使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成为可能。当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不能实现各种人生需要时,就会感到自己是处于一种被剥夺的地位,在心理上会由此而产生一种相对剥夺的不平衡的心理现象,从而引发了心灵上的痛苦,这时往往会到宗教的神圣领域中去寻找一个“避风港”,求得心灵的安抚和精神的支持,以便消解心灵的痛苦。各种宗教正是通过对世俗价值的贬抑和对神圣价值的推崇,来缓解、摆脱人们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执著,从而达到心理调节。宗教还通过忏悔方式给于已有罪过的人留下了一条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后路,使他们消除沉重的负罪感,把心态调节到正常状态。

宗教的心理调节也会引起生理上的良好调节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个经常受到精神折磨、心情苦闷的人,其生理上的免疫功能会下降,甚至会下降50%。这样的人得病率高,寿命短,死亡率当然也高;与此相反,一个心情愉快、心胸开阔的人,其生理上的免疫功能就会随之提高,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甚至本来身体有病的人,也会由于虔诚地笃信神明而消除病痛。因此,我们说正是人性中内在的宗教精神和对神明崇敬的情感构成了宗教心理调节功能深刻的内在基础,并因而使宗教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得以发挥作用。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宗教心理的社会作用
下一篇: 闲话宗教心理学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