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探讨及其反思
时间:2008/7/14 22:19:32,点击:0

 

摘要: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的精髓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也不可能改变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却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各种不良的孝道观正越来越年轻化,并向青少年一代蔓延,传统的说教式的孝道教育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要求,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对青年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方法、方式、和途径,既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系列活动,以“理论—实践—理论再认识”的科学认知过程,尝试对青少年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孝道教育,并希望从中反思探讨适合时代要求和本地农村实际的一些孝道教育方法和途径,供相关教育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孝道教育 青少年 课题研究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的精髓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也不可能改变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却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古时将“二十四孝”作为孝道的典范,其中自然有封建糟粕的一方面,而当今“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大家基本都能做到尊敬长者,但在经济上援助长者的表现不容乐观,年纪越轻的人对父母的经济援助越小。……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现实,他们认为,老人应由政府来照顾。”① 在众多的学生家访工作中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不良家庭关系中,以父母子女间关系紧张、缺少沟通最为常见,而这种状况直接导致青少年的孝道思想和行为恶化,加上社会的各种不良影响,各种不良的孝道观正越来越年轻化,并向青少年一代蔓延,如对父母的教育持逆反心理,从消极反抗到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加的都有,传统的说教式的孝道教育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要求,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少年所获取的知识和获得的教育已远远超过学校的教科书所提供的内容,这其中不乏有对传统旧思想观念挑战的先进意识,更不乏有挑战传统美德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对青年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的方法、方式、和途径,既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001年国家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敬老”列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敬老爱老的重视。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这两个文件是指导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青少年开展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教育活动不应该只是学校教育的事,它同时也已经是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在关注的大事。
作为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工作中的“教书”职责,更是“育人”的职责。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主要阵地,思想政治课理所当然是德育的最主要实施者,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对中学生进行孝敬父母长辈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八年级的法律常识课,第九课的一个教学点是:老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第十课的另一个教学点是: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以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同时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教育,2003年版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这些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确定为: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2005年版的人教版新教材则将“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作为一整个单元(两课5课时)的内容来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有感于当今孝道观念的变化和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我将孝敬父母和长辈作为一个专题系列教育活动来研究:
第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打破教材课与框的约束,将“老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与“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两个教学点合为一课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开展这次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只有将课上好才可能开展后面的一系列活动。并将“在精神上给予父母慰籍”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事先布置学生准备以下内容:1.小品“听爷爷将故事——一张粮票的故事”碟片(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节目,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品片段);2.收集有关孝道教育的文字片段(诗词、格言、名言警句等);3.讲一个孝亲敬长的故事(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前辈都有许多感人的敬老故事,时事新闻中报道的相关典型事迹也很多);4.歌曲《常回家看看》;5.说一说你在家里是如何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反面事例也可。6.情境教学内容:
⑴、每次刮风下雨时,许多家长都往学校送衣送伞,如果是你,你会想到给在外劳动的父母送衣送伞吗?
⑵、父母生病时,你会象父母照顾你那样去照顾他们吗?
⑶、在家里,你主动替父母分担过哪些劳动?
⑷、吃饭时,主动给父母盛饭、夹菜没有?休息时,与爷爷奶奶争看电视节目没有?
⑸、知道爸妈的生日吗?
⑹、有心事会跟爸妈说吗?
⑺、出门或回家给父母打声招呼吗?……
课堂反馈:将问题具体化后,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明显活跃许多,有的自认为做得好的而沾沾自喜,有自认为做得不好的面面有愧色,当然也出现学生互相揭短的现象。一系列问题回答之后,“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和长辈”的行动自然很明确了,于是安排以下活动内容:
第二、课外活动:手抄报创作比赛。
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自拟一个有个性的题目,创作一张手抄报,要求如下:
1、依据所学知识,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突出宣传教育的功能。
2、创作内容尽可能多样化,鼓励独立创作和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如漫画、剪贴画、诗歌、名言警句、名人佚事、法制案例、幽默笑话等。
手抄报的创作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将德育、智育、美育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作品由老师和学生干部组成评委,选评优秀作品并在校宣传栏上发表。
第三、开展小论文的撰写活动。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03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1.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2%,我国人口呈现老年型人口的特点。(详见教材P15资料卡)
材料二:2003年9月20日,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两周年之际,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5部门联合发起的“全国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
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以上的小论文。
提供范文作参考并加以评析(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第317期,04.1.2)。最后对学生的小论文批改后进行评选,选择优秀作品在校宣传栏上发表,并将再一次精选后的作品选送市、省比赛参评。
第四、活动的信息反馈及其处理。
德育的最终目的应触动人的心灵并能指导人的积极行动,孝道教育的实际效果应能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的评价或量化,巩固和加强教育效果的最佳方法是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如各村的老人协会)。将这一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直接的交流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以下是我个人采取的方法: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手抄报按大产村的三个自然村(客林、顶州、产后)进行归类,通过教师的牵头,让学生代表送往所属自然村的老人协会进行展示。此举的实效远远超过估计之外,据后来回访老人协会以及学生和家长介绍,各村老人将对本村孩子的作品评价传遍各家,参观手抄报的人相当多,学生自已觉得骄傲,家长觉得脸上有光彩,对老师和学校的评价也很高。我将活动过程用数码相机拍摄后作为资料保存起来。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小论文作品经指导修改后,用书信的方式寄与家长,附带老师的问候反馈信如下:

尊敬的学生家长:
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孝敬父母和长辈”的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贵子女在这次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和创作的宣传画报均获好评,现将其作品寄与家长,并祝贺您能够教育出一个孝顺的子女,您的良好品行是您子女学习的最好榜样,我们希望能够获得贵家长的支持和宝贵意见,谢谢!

我们常说: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在家庭教育中,孝顺的子女同样需要通过表扬来促进,而对家长的教育成效的肯定更能促进其榜样作用的增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两个班级中各选20份作品寄出,令人意外的是40份反馈信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家长在反馈信中共同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能更多地开展这样的有意义的活动。

第五、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反思。
1、德育的目标是分层次的,我们习惯按“三维目标”来划分,首先在教育目标的较低层面上体现出来的是“知识与技能”。由于孝敬父母和长辈这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早已获得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需要过多强调;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特别要强调的是重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即我们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方式去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方式去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环节,事实上一些人做出最基本的孝敬行动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迫于道德和规范和法律的约束;最后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在前两个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比较持续稳定的内化意识,才能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他的实现又反过来加强和指导前两个目标,这才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事实上只有一部分人能发自内心的情感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教育的目标实现情况虽然有具体的“三维目标”作为参考标准,但孝道教育的具体效果却难以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来评判,这也是这次课题研究后留下的“痛苦”的课题,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面的转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相对隔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反馈比较间接,我们难以通过一两个月的教育活动就让众多的学生一下子都变成孝子,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是只顾耕耘不问收获,而是在种收获是潜在的、持续的,并从学生自身的具体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它是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职责的重要内容。

2、在相关的资料搜查和整理中发现,城乡青少年的孝道观念有明显的差别,城市青少年的孝道观念相对前卫,对如何尽孝道的问题有一些较新的观念和看法,如提出老人应由政府赡养,年轻人在工作年龄交纳养老税收等,我的课题研究尚未涉及这些对象和范围,故不加以评论,但与之相对比,我所面对的农村青少年其孝道观念相对要单纯朴实一些,不良孝道观主要体现在孝道观念淡薄、父母子女间缺乏亲情的沟通、少数行为不良的青少年出现暴力行为等。

3、这次教育活动的对象虽然是青少年,但从众多的社会现实看,青少年的不良孝道观决非来自自身的“性本恶”,而是大多来自父母自身不良的言传身教。在这方面,社会上的风气对孝道观念的影响不会太大,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本身,父母自身尽孝道的,子女的孝道观都较好,反之亦然。

4、孝道观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那些有成就的名人或伟人大多数是孝道的典范,在学生当中,品行端正的自然孝道观也端正,但它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不会太明显,家访工作中了解到的许多事例就是如此,尤其是发生在独生子女身上,反过来,也有许多学习和表现都不太理想的学生,却是家长和邻居交口称赞的孝子,这从另一反面也说明了孝道观也有它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5、独生子女的孝道观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较,独生子女的孝道观要差一些,男生与女生相比较,男生要差一些,女性的情感方面比较丰富有自然的原因,但独生子女的孝道观反而较差却是社会和家庭的原因了,这也是这次教育活动尚未深入的一个领域。

6、这一代青少年对孝敬父母和长辈的认识都十分肤浅,大多数都是从“即然父母养育子女,子女也理当要赡养父母”的角度去理解,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自然的对等交换法则去对待(当然这种认识是最起码的),所言所做大都缺少对人性的关爱,即不能用“爱心”去理解孝心。

7、对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实际行动认识,很少能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少让父母操心,也是对父母的孝敬。作为父母,每个人都将子女当作自已生命的延续,并寄予最大的希望,这种认识无论是否已经为人父母都是应该了解的。但不少子女对父母用心良苦知之甚少。

8、在一般的农村家庭,父母为了工作和生计而劳苦奔波,很少有时间与自已的子女进行亲情的沟通和交流,“代沟”日益明显,教育青少年能从日常的生活中主动去与父母沟通亲情是很必要的,如在父母生病时懂得如何服伺父母,吃饭时主动为长辈盛饭夹菜,不与家中老人争看电视节目,对父母和老人的过失和唠叨持宽容的态度等。如能将照顾、关爱与被照顾、被关爱的角色转换过来,能达到亲情间的相互关爱与照顾的效果,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9、孤独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杀手。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有了保证,可是陪老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却成了一件看看似简单,实则普遍不易做到的难题。如果青壮年父母未能尽职的话,那么这一任务理所当然落在家中的青少年身上了,这是一件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得好的事情。养成这种良好品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今天的青少年如何善待爷爷奶奶,更重要的是将来他们会如何善待年老的父母,以及如何将这种品行影响给他们的下一代。

10、将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加以肯定和扩大,让学生知道:现在做一个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中学生,十年二十年后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五十年六十年后就是一个幸福的老人。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孝敬,人人都爱老敬老必然形成全社会性的良好风气。

第六、成果及评价。
这次活动前后历时两个多月,至2004年暑假时暂告一段落,由于该村办中学面临撤并,秋季时我被调往东山三中工作而宣告结束。回头反思总结并付诸文字,其中更多的是活动内容的记述和个人浅见,缺少理论深度和较有见的引文作佐证,但活动也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参加漳州市比赛获得一等奖(李木兰)、二等奖(李志炜)、三等奖(李少彬)各一名,参加省第五届中学生小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一名(李木兰)。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关爱父母及老人的爱心,并产生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效应。正如一位家长在反馈信中写道:“现在的孩子太需要这种教育了,我希望学校能够经常开展,……我的孩子在家里的确懂事多了。”尽管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初衷并不期望只通过一次活动就能改变一个人,但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即使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能记得这些活动内容,甚至还保留着他们当年的活动成果(手抄报、小论文、奖状等),更有意义的是把他们所获得的这种教育再一次留给他们的子孙。

参考文献:①《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关锐煊 《新闻晨报》 2004年12月3日


附录:福建省第五届中学生小论文比赛三等奖作品

孝心永恒 行动至上
东山县向阳中学 八年级 李木兰
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法定的义务。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国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作为家庭美德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今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又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生积极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要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
古人读圣贤书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且以“百善孝为先”。今天要求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他人、集体、社会、国家,首先就是要关心自己的父母,不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能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心呢?父母、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可我们中的一部分同学,却让父母反过来“孝顺”自己,平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的生活,不仅对父母的关爱未有丝毫感激,反而对待父母极端无礼,我想,这样的人读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诗句时不知会有何感想?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正如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饱含浓浓的亲子之情。我们青少年要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应等到将来有了工作能赚钱的时候,而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体贴、关心父母的好孩子、好少年。
有一种人常将“孝敬父母”挂在嘴边,并以此来“教育”别人,这些语言上的“巨人”往往却是行动上的“矮子”,这实在是一种悲哀。我认为孝敬父母不应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必须要有实际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实际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语言要强千百倍。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孝敬父母的优良品德呢?比如:当父母身体不适时端上一杯水,问一问身体好些没有;经常与父母聊聊天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妈妈买菜回来,主动上前去接一接;能够自强自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此外,作为青少年学生,能够勤学上进,不负父母的期望,这也是以实际行动做出的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如果我们都这样去做了,一定会看到爸爸妈妈都露出幸福的微笑……
将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理解父母,这不是件辛苦的事,而是一件愉快幸福的事,是亲情关爱的真情流露,是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体现,是你我都必须做而且完全可以做得好的。我们现在能做一个孝敬的孩子,将来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有句歌词说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如果我们人人都这样去做了,必能促进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最后我想用几句诗来表达我的心愿:
给你阳光,你就灿烂;
给你孝心,幸福长伴;
真情永恒,行动至上;
温馨亲恩,点滴难忘;
孝心网络;美丽在先;
真诚登录;永远不变。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千古孝道
下一篇: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孝道的论述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