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重要说明
时间:2008/8/27 23:45:55,点击:0

 

答复孙四秒、陆寿筠、崔长林等先生:关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重要说明

孙四秒、陆寿筠、崔长林等先生:
看了您们对于拙文“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评论,我认为您们没有全面、准确地了解我的基本思路和理论观点,现在有必要做如下的重要说明:
一、要确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个命题是否成立,就必须首先了解,到底什么是“劳动”?到底什么是“价值”?并对“劳动”和“价值”的概念做一个明确而精确的定义。对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定义和不同理解,就必然产生不同的结论。而对于“劳动”和“价值”的概念进行定义必须站在更广义的角度,把人类劳动的原始形态——动物本能以及价值的原始形态——温饱类价值考虑进去,才能得出全面、客观、清晰和准确的结论。由于自然科学具有较强的精确性、确定性、客观性和单义性,而社会科学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主观性和歧义性,社会科学的最终趋势是全面实现自然科学化,因此,只有站在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阐述“劳动”和“价值”的物理学本质,才是全面的、客观的和准确的。
二、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认为,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断朝着无序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的,但当物质系统的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开放性(即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或“负熵”的注入)、突变性(即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即存在正反馈机制),物质系统将会不断朝着有序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只是该物质系统将会以环境更大的无序化为代价,这种特殊的物质系统就是耗散结构,生物就是典型的耗散结构,而人类是一种最高级的耗散结构。然而,有序化可分为“物质有序化”和“能量有序化”两种,由于前者是一种“死”的有序化,而后者是一种“活”的有序化。不难发现,耗散结构的有序化是指“能量有序化”,直接或间接地注入“有序化能量”是耗散结构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动因。研究表明,价值的物理学本质就是“广义有序化能量”,它由有序化实能与有序化虚能两部分组成,其中有序化虚能的客观效用在于替代、补偿、强化、扩大有序化实能。
三、既然人类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而低等动物最基本的需要就是食物的需要,那么,人类的价值需要与动物的食物需要必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就是说,人类的价值需要必然也是由动物的食物需要进化而来。一般情况下,食物是决定动物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或瓶颈因素,其它一些生存要素如水、空气、温度等,都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食物要素进行转化而来,例如在寒冷地区,可以通过皮毛的生长来御寒,沙漠干旱地区,可以形成特殊的皮肤和鼻孔结构来保持水分或吸收水分。事实上,温饱类价值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其它价值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地保证其满足的概率性或安全性,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温饱类价值,例如,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就是通过降低人的“自然生命”的外部失效率(即安全)或内部失效率(即健康)来有效地提高温饱类价值的真实效用;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就是通过降低人的“社会生命”的外部失效率(即人尊)或内部失效率(即自尊)来有效地提高温饱类价值及安全与健康类价值的真实效用;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就是通过降低人的“理性生命”的外部失效率(即自我发展)或内部失效率(即自我实现)来有效地提高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及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真实效用。总之,人类所有层次、所有形式的价值都是广义的温饱类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
四、既然人类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那么,人类的劳动行为与动物的本能行为必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就是说,人类的劳动行为必然也是由动物的本能行为进化而来。人类由动物式的本能行为发展成为高智能的劳动行为,是一个漫长的、分阶段地逐渐演变的过程,并不是一夜之间突变出来的,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之间没有抽象概念上的界限。根据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人类的发展过程在其物理本质上就是有序化程度的不断增长过程,而促进人类有序化程度的人类行为就是劳动。也就是说,人类的任何活动可分为劳动与消费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劳动的客观目的在于促进人类主体的有序化程度,消费的客观目的在于促进无序化程度。
五、之所以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不是因为概念上的抽象定义,或逻辑上的设定公理,或理论上的假说前提,而是因为人类劳动中含有某一种特殊成份,这种成份是动物本能行为中所不含有的,即使含有也是极其微弱的。这种特殊成份就是信息。“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认为,信息的客观本质就是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或提高系统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实际上就是无序性,确定性实际上就是有序性,因此信息的客观本质就是改变物质系统的有序化程度,具体而言,就是改变物质系统的价值率(即单位时间的价值增长率)。信息的产生渠道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和智能创造。人类由于学会了使用工具,学会了语言,那么人类进行信息的生产、处理、传播和运用的速度大大提高,远远高于其生物进化所产生的信息的速度,正是因为人类劳动具有较高密度的信息含量,才使人类劳动成为价值创造的唯一来源。动物的本能行为所含有的信息量是极其微弱的,因而动物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微乎其微的;智能机器人由于不能独立地、开拓性地生产信息,只能在人的操作下处理和传播信息,因而也不能创造价值。不过,情感机器人的出现就可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情感的赋予能够使机器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行为能力”和开拓性的“创造精神”。
六、“统一价值论”并不是统一于“劳动”,它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实现价值理论自身的逻辑统一,以消除不同学术派别在关于价值、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价值率等基本概念上的分歧与争论;二是实现价值理论在整个社会科学中的逻辑统一,以消除哲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价值工程学等之间在价值定义、价值度量、价值尺度等方面的分歧与争论;三是实现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从物理学角度来考察价值的客观本质,并把价值理论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基础之上,并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法则和数学运算程序,以彻底消除社会科学和价值理论中普遍存在的模糊性、主观性和歧义性。具体而言,“统一价值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将人类的社会运动现象“辩证地还原为”和“科学地统一于”一般物质运动现象,将人类的价值现象“辩证地还原为”和“科学地统一于”能量现象。

仇德辉
于2005年11月12日星期六

{附一:}
孙四秒 于 11-7 发表
仇德辉先生:您好!我对《劳动价值论为何要让关公去战秦琼》一文进行了修改,如果能把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制度、信用等等凡是与劳动有关系的用劳动统一起来。那么也可以用自然资源把这些经济要素全部统一起来,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所有自然资源综合进化的产物,有人类才会有人类的劳动,那么自然资源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可见可以轻松地证明出两个唯一的源泉的。那么怎么说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呢?

{附二:}
给仇德辉先生的公开信
仇德辉先生:您好!本人周日发表《劳动价值论为何要让关公去战秦琼》拙文措词有些锋利,但本人不是对仇先生进行人身攻击,只是感觉仇先生做理论研究有些钻牛角了,只是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仇先生一棒喝,让仇先生有所醒悟。不要在这些概念中纠缠,做些更有实效的理论研究,为国家发挥其聪明才智。
本人也认为仇先生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但是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理论上站不住脚。按对立统一思想,价值最少可分为:天然价值和人工价值,人类创造人工价值。这一类可以把人类所有活动创造的价值可归为人工价值。人工价值有可以又可细分,资本,技术,劳动,制度、信用等等创造的价值,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信用为什么有价值,这个很简单,欺骗可以获取财物,同样守信也获得效益,所以信用也可以创造价值。而天然物品中内含的价值就是天然价值,人工价值是对天然价值的激活和保值增值。在价值的生产过程,两者都在发挥作用。人类技术的进步使人工价值的数量日益显现,也体现人工价值对天然价值的放大作用。但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天然价值统一到人工价值中去,更不能否认资本,技术,制度和信用等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如果这样就违背了对立统一思想,不有利于我们对经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提高。本人认为对事物的认识应该向更高层发展,向更细致和更复杂的阶段进发,像生物进化一样向更高级发展,而不是把生命归结到单细胞生物,虽然生命是从1个细胞出发逐步演化和发展到更复杂更高级生命阶段,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不能只局限到单细胞方面。同样价值最初是从简单的劳动出发初步发展到目前的高级阶段,但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劳动或简单的劳动,如果这样我们无形中就给自己的思想设置了一个监狱,画地为牢,舒服了思想和认识的进步。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也被自己设置的监狱给束缚了。
最后,如果《劳动价值论为何要让关公去战秦琼》本人的论点和论证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而对于仇德辉先生观点论证言语有过激之处,也请仇德辉先生您海函!也希望仇德辉先生能正视您论证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逻辑推理的错误所在。我个人认为仇先生也是一个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学者,有学者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在举国都是经济挂帅,而知识分子不帅的年代,能摆脱名利潜心研究的精神也是令我们学习的!

{ 附三:}
陆寿筠 于 11-7 发表
本人赞同孙四秒先生的观点。我认为是否应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潜在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劳动)的实现和添加、集体劳动智慧的积累和人的个体劳动等概念。在这三组对立概念中,前者具有绝对的模糊性、主观性(不应是任何个人或小集团的“主观”,而应是人类社会群体通过不断实践、互动、勾通逐步接近真理的集体“主观”)、不可量化性(不可“自然科学化”、“数学化”),后者则具有相对的(在相互比较的前提下才显现的)明晰性、客观性、可量化性(仇德辉先生追求的是后者)。前者大致属于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其关于“价值”的讨论和判断与对于合理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寻求有着必然的联系。后者大致属于自然科学(特定社会中、特定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框架下的经济学)。这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是相辅相成、而不可混同的。人类认识(包括自然科学)中的一切概念、量化(数学化)本来都是相对的。量子理论是属于“自然科学”吧?但是,量子究竟是“粒”还是“波”?观测者和被观测者、“数学化”者和被“数学化”者、“客观”和“主观”、“ 物”和“心”真的是可以绝对分得那么清楚的吗?
“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初都是来自于人类劳动”吗?
拙文《政治经济学新论(一):商品价值三源泉论》(刊于本网站)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试想,在古代,人类的祖先在懂得畜牧农耕、懂得使用工具以前,靠着空空的双手采集野果野谷、猎取野禽野兽为生。当时他们还没有脱离非人的动物界。但那些果谷禽兽对于他们却具有生死悠关的无比价值。那么这些价值的源泉又是什么?他们的采集狩猎活动与其它动物的类似活动没有根本的区别,也就是说,尚不属于人类懂得畜牧农耕以后的生产性“劳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一文( Marx and Engels 1968, PP. 358-368. )中,把创造性劳动看做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如果把采集狩猎这样的活动与人类的生产劳动混为一谈,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显然,那些果谷禽兽本身就潜藏着可以维持其它动物包括人类生命的价值。而采集狩猎这类活动则是使这种潜在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但很难说被采集捕猎的果谷禽兽增加了多少价值。好比煮熟的饭菜也必须用手送到嘴里、再用些少力气(劳动?!)咽到肚里才能实现其营养价值,而吃饭一般不被算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之列,这个道理应该是可以通用的吧?”
仇德辉先生说:“对于猿猴来说,除了水果(有时还有水、避署和御寒的洞),其余都是不稀缺的,都没有使用价值。”
我的回答是:“‘稀缺’问题说的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交换价值”,而不是自然物本身
对于人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都是相对于“人”,而不是“猿猴”而说的,因为“猿猴”不会劳动,与“创造价值”无关。相对性就是主观性,谁也改变不了。关键是,单个个人的主观,还是人类集体基于实践、互动、勾通的“主观”(相对于单个个人,这种“主观”就是一种“客观”)。但野生“水果”天然存在的、对于原始人的使用价值却是任何主观的“统一价值论”所无法抹去的。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不同学科价值理论的差异性对比
下一篇: 答复孙四秒先生:深刻理解“劳动价值论”的..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