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表明,情感的哲学本质是:人对于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本文提出实施真正的人工情感必须分四步来完成:一是创立“统一价值论”,以实现统一的价值计算;二是创立“数理情感学”,以实现统一的情感计算;三是建立“情感内部逻辑系统”,以实现真正的人工情感;四是建立“意志内部逻辑系统”,以实现广义的人工智能。本文还认为,人与机器人之间根本性区别就是情感,人在思维上的效率性、智能上的创造性、行为上的主动性、心理上的独立性都来源于情感。 关键词:情感、价值、机器人 —————————————————————————————————— 正 文 目前的计算机几乎能够代替人脑进行任何形式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然而无法进行真正的情感思维和意志决策,最多只能模拟人的某些情感表达方式。赋予计算机以类人似的情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一系列相关理论进行改造与创新,来解决许多重大的理论难题。研究表明,情感的哲学本质就是人对于事物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对于不同价值特性的事物的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从而对其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因此情感计算的本质就是价值计算。概括起来,实施人工情感必须分三步来完成。 一、创立“统一价值论”、以实现统一的“价值计算” 目前,整个社会科学中存在争议最多的是价值理论,不同社会学科(特别是价值哲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价值工程学等)价值所代表的内涵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其度量方式、度量单位等也大不相同。 1、改造耗散结构论,使价值理论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 “耗散结构论”从物理学角度来解释生物现象和人类现象,提出“负熵”是生物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但它存在一些理论误区,必须对其进行三个方面的重大改造:一是区分“能量有序”与“物质有序”,用“广义有序化能量”替代“负熵”来定义价值;二是区分“功能有序”与“结构有序”,用“价值率”替代“序参量”作为衡量主体有序化程度的客观尺度;三是区分“功能特性”与“结构特性”,用“改变价值率”替代“消除不确定性”来反映信息的客观本质。 2、改造哲学价值论,实现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现有的哲学价值论对于价值的理解具有很大的粗略性、主观性、歧义性、片面性和局限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造。 一是扩展价值的内涵,把所有学科的价值概念统一起来。统一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客观事物与人之间有序化进程中的相互作用”,它包括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两个方面:前者用以衡量客观事物对于人的作用,后者用以衡量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能够创造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此外,价值工程学中所说“价值”实际上就是消除了时间因素的价值率。 二是重新审视真理标准问题,确立一切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任何真理存在两个判断标准:“真假”标准(即认识论标准),即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对错”标准(即价值论标准),即是否有用。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标准是等价的,但有时不等价,有时甚至完全对立。真理是一个价值范畴,真理的本质特性就是它在实践指导过程中的正向价值效应,而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只是真理的非本质属性。社会生产力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而且是检验美与丑、善与恶的客观标准,是检验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客观标准。 三是探索主体本质力量的层次结构,确立不同价值形式的客观判断标准。判断事物对于主体的价值的客观标准就是主体的本质力量,它分为三个基本层次:个人劳动能力、集体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其中,检验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大小的客观标准是个人劳动能力,检验生产资料使用价值大小的客观标准是集体生产力,检验劳动价值大小的客观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所有价值判断的最终客观标准。由于劳动价值和生产资料使用价值都最终体现为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改变量,因此要实现价值的统一度量就必须首先实现对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 四是改造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确立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度量方法和度量单位。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而笔者认为,人们消费四个基本层次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即温饱类、健康与安全类、自尊与人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使用价值)以后,分别将其转化为四个基本层次的劳动潜能,并分别形成四个基本层次的劳动能力。由于后一类劳动潜能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前一类劳动潜能的利用率,或降低前一类劳动潜能的失效率,即后一类劳动潜能均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前一类劳动潜能。由于温饱类劳动潜能又可用“标准食物”所含的生物化学能来描述,则所有类型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均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标准食物能量”,从而可以进行统一度量,且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焦耳。 3、发展劳动价值论,实现劳动价值的统一度量。政治经济学认为“抽象劳动创造劳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提出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其定量性和适应性较差。统一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一样属于具体的概念范畴,共同构成了价值的两种基本形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能够创造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具体的思路如下: 一是采用“社会必要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补偿量”来度量劳动价值。劳动者在劳动之前、中、后需要消费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用以补偿在体力、脑力和生理力上的耗费,而且劳动条件越差、劳动强度越高、劳动复杂度越高,所需要补偿消费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量就越多。如果补偿不足,则劳动能力将受到损害而萎缩;如果补偿有余则劳动能力将得到增强而发展;如果补偿正好则劳动能力将维持原状。这就表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消费量与劳动量(或劳动价值量)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对应关系。 二是揭示劳动价值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相互转化过程。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在“消费过程中”转化为人的劳动潜能,劳动潜能在“劳动过程”中释放出来并转化为劳动价值,劳动价值又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劳动过程通常与生产过程同时进行)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产生相干作用和协调作用,并与之一起等量转移到产品之中,同时产生一定的价值增值,也凝聚于产品之中,即: 消费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过程 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新的使用价值 三是把劳动量分解为主劳动量与附加劳动量两个分量,对一些重要的劳动参量(如劳动强度、劳动复杂度、劳动熟练度等)进行精确定义,并推导出劳动价值量与各个劳动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四是深刻理解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不仅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也是使用价值唯一源泉,要认识这一点,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观念创新:人类劳动的基本形式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外,还有生理力劳动;劳动产品可分为一般物质产品、精神性信息(即知识)、生理性信息(即身体素质与心智素质)、机体组织(如器官、体液等)、人口生育等五类;劳动成果包括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劳动和消费技能、人文和自然环境等五大类;信息的结构特性是“消除不确定性或无序性”,而信息的功能特性是“提高系统的价值率”;信息是一切价值的唯一源泉,信息的原始积累来源于生物进化,它形成了价值发展的原始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信息的积累。 4、改造社会科学,寻找一切社会规律的母规律,实现对于所有社会事物的价值计算。根据耗散结构论的“最大有序化原理”,可以推导出“最大价值率法则”,进而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事物的价值率围绕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上下波动。由此可以推导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商品交换等价规律、人际交往等价规律等。 二、创立“数理情感学” 、以实现统一的“情感计算” 由于情感就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因此把统一价值论应用于人的精神领域就产生了一门全新的科学——数理情感学,如此一来,神秘莫测的情感计算就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价值计算,具体的逻辑思路如下: 1、揭示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是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价值的基本状态和变化范围决定着情感的基本状态和变化范围;二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或强化人对价值的需要;三是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价值施加反作用力,使之增值;四是情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2、对价值观进行精确定义。一切社会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价值关系,人应该根据事物的价值率来决定对于它的取舍态度、基本立场和行为取向:事物的价值率越大,人就越肯定、支持和发展它,反之就越否定、反对和限制它,即事物的价值率在根本上决定着该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命运,它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形成特定的主观意识——价值观。价值观的精确定义是“事物的价值率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值”。人对于所有事物的价值观所组成的数学矢量称为价值观矢量。人之所以重视和喜欢某事物,就是因为他对于该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大于别人的主观价值率。 3、对情感进行精确定义。根据统一价值论的“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判断一个事物是走向兴旺还是走向衰亡,只要看该事物的价值率是否大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总之,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参量,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对该事物基本的“立场、态度、原则和行为取向”,因而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形成特定的主观意识——情感。情感的精确定义是“人对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情感的作用过程: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人通常会产生正向情感,并不断扩大其价值规模;反之,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人通常会产生负向情感,并不断缩小其价值规模。价值观是人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绝对性认识,情感是人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相对性认识,两者通常都是“平行”变化的。 4、推导出情感强度三大定律。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即(即情感强度对数正比规律) μA=Kmlog(1+ΔPA)=Kmlog(1+PA-P0) “情感强度第二定律”:情感强度随着事物的作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即情感强度边际效应规律)。 “情感强度第三定律”:情感强度与持续时间成负指数函数关系(即情感强度时间衰减规律)。 5、对价值观与情感进行并集运算、交集运算和合成运算。“并集运算”:当某一母集事物是众多子集事物的并集时,母集事物的价值观等于各子集事物的价值观矢量与作用矢量之点乘;“交集运算”:当某一母集事物是众多子集事物的交集时,母集事物的价值观等于各子集事物的价值观之乘积;“合成运算”:不同的个人对于同一事物往往拥有不同的价值观,集体价值观是由各成员的价值观合成而来,而社会价值观又是由各集体的价值观合成而来,集体的价值观等于各成员的价值观矢量与价值观影响权数之点乘。情感的运算与价值观的运算基本类似。 6、建立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具体对应关系。根据价值目标指向的不同,人的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以及对特殊事物的情感四大类: 一是,根据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增加或减少)和变化时态,对物情感可分为八种具体形式: 价值增加 价值减少 过 去 留 恋 厌 倦 过去完成 满 意 失 望 现 在 愉 快 痛 苦 将 来 企 盼 焦 虑 二是,根据他人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变化时态和利益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对人情感可分为十六种具体形式: 利益相关性 利 益 正 相 关 利 益 负 相 关 正 向 负 向 正 向 负 向 过 去 怀 念 痛 惜 怀 恨 轻 蔑 过去完成 佩 服 失 望 妒 忌 庆 幸 现 在 称 心 痛 心 嫉 妒 快 慰 将 来 信 任 顾 虑 顾 忌 嘲 笑 三是,根据自身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和变化时态,对已情感可分为八种具体形式: 价值增加 价值减少 过 去 自 豪 惭 愧 过去完成 得 意 自 责 现 在 开 心 难 堪 将 来 自 信 自 卑 四是,对特殊事物的情感:主要包括对他人评价的情感、对交往活动的情感、对不确定性事物的情感和对自身归属的情感等,而每一类情感又细分为若干具体形式。 7、分析情感的八大动力特性 情感的动力特征主要包括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等八个方面,它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情感个性是指人在情感活动中所表现的动力特性差异,它主要由情感的强度性和稳定性来决定,因而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型(稳定性低但强度性高)、胆汁质型(稳定性高且强度性高)、抑郁质型(稳定性低且强度性低)、粘液质型(稳定性高且强度性低);情感的周期性来自于价值关系的周期性;情感的时序性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发展时序。 8、探索情感调控的方式与手段 情感调控的方式是:大脑中脑干的网状结构用以调控制情感“大小”(即兴奋强度),大脑半球内侧的边缘系统用以调控情感“方向”(即兴奋性质);情感调控的手段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含激素调节)两种,并以神经调节为主导,其中神经调节适用于短期性、随机性、灵活性情感,体液调节适用于长期性、确定性、稳定性情感,且不同的体液和内分泌腺素具有不同的情感调控功能。 三、建立“情感内部逻辑系统”,以实现真正的人工情感 情感电脑或情感机器人并不只是能够模拟人的某些情感表达方式,也不只是能够识别他人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而是要使它们具有真正意义的人类式情感,能够进行以价值特性为思维对象的情感思维。 1、情感内部逻辑系统。 一是情感识别系统。情感识别的实质就是对于事物的价值关系或他人所表达的价值关系(即表情)的识别,以便于与他人进行有效地合作,或正确地处理有关价值事物。情感识别的机理与智能机器人对于一般事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识别机理基本相同,只是价值关系的识别更为抽象、更为复杂、更为综合。事物价值关系的识别包括直接识别、逻辑识别、经验识别、联想识别、感受识别等形式;他人表情的识别包括脸部表情识别、语言识别、形体姿态识别等形式。 二是情感表达系统。情感表达的实质就是向他人表达自己所拥有的价值关系,以争取他人有效的支持与合作。主体通过对价值事物的不同目标物、变化方式、变化量态和利益相关性等进行识别后,就会产生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式的情感,并通过拟人化的声音、文字、色彩、图像(人脸像)、形体动作等向他人表达出来。根据人脸表情单元(如嘴、脸颊、眼睛、眉毛、前额等)的不同组合以及与具体情感形式的对应关系,建立一个脸部表情运动编码系统,可以表达不同形式的情感;用自然语言可以详细地、深刻地表达主体的情感,自然语言中的语音(如讲话的速率、音量、音调等)可以更为精确地、丰富地表达情感变化;多模态的情感表达系统能够集自然语言、语音、手语、脸像、唇读、头势、体姿等多种情感表达方式为一体,并对这些通道信息进行编码、压缩、集成和融合。 三是情感计算系统。情感计算的实质就是对于事物的价值关系的计算,其目的在于为主体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实施恰当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 ①一是建立基础情感矢量和基础作用规模矢量。由于使用价值可以分解为四种相对独立的基本形式: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自尊与人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不同的人对于这四种基本形式的使用价值将具有不同的情感强度和作用规模,从而可以建立不同的四元素基础情感矢量和四元素基础规模矢量。对于机器人来说,温饱类情感矢量包括对电源供应、环境温度、湿度、外设、基本软硬件配置、软硬件故障、死机等方面的感受,通常以“无条件反射”(即固化型)的形式表达;安全与健康类情感矢量包括对病毒、软件运行不畅、硬件功能不佳、不明事物的出现、陌生人的操作、技术不熟人员的不正确操作等方面的感受,通常以“条件反射”(即学习型)的形式表达;自尊与人尊类情感矢量包括对操作者或交往者的友好态度(关注、谦让程度等)、言词语气、提供的服务质量、操作使用的谨慎性等方面的感受;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情感矢量包括对操作者或交往者能否提供充分发挥其能力特长、增强其自身功能的机遇与条件等方面的感受。 ②二是建立复合情感矢量和复合规模矢量。一般事物的使用价值通常可以分解为若干种基本形式的使用价值(如衣服可能同时具有御寒、审美、表现社会角色等使用价值),因此针对所有现实的、典型的具体事物(如某一种衣服、食物、家俱、书籍、家用电器、新闻人物、电视节目等),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个复合情感矢量和复合规模矢量。 ③三是建立以货币为基本尺度的情感矢量和规模矢量。对于商品,人往往只知道其购买的市场价格,这实际上就是该商品的作用规模,即商品的规模矢量就是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矢量元素。商品的情感矢量可以根据其需要的“迫切度”或“性能价格比”来大致地确定:生活急需品的价值率高差要远大于(P0-1);生活必需品要大于(P0-1);生活必要品要小于(P0-1)但要大于0;生活奢侈品要小于0;生活有害品要远小于0。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外延不断扩展,商品内涵不断深化,商品功能不断向人的心理领域和精神领域渗透,商品交换规则不断向社会的政治与文化领域延伸,许多事物逐渐转化为商品,因此可以建立或参照建立以货币为基本尺度的复合情感矢量和复合规模矢量。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事物都可以用“市场价格”来描述其规模矢量;用“性能价格比”来描述其情感矢量。 ④四是建立情感调控系统。情感的动力特性(主要是强度性与稳定性)应该与主体所处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相对应。人情感调控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基本形式,改变这两种情感调节方式的不同比例,可以形成不同的情感动力特性。 三、建立“意志内部逻辑系统”,以实现广义的人工智能。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基本方面,因此广义的人工智能系统(即知情意内部逻辑系统)必须包括认知内部逻辑系统、情感内部逻辑系统和意志内部逻辑系统,其中认知内部系统已经由智能机器人完成了。建立意志内部逻辑系统的具体思路如下: 1、阐述认知、情感与意志之间的逻辑关系 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评价阶段(即情感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的问题;三是决策阶段(即意志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存在(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事实关系是指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价值关系是指事实本身对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所体现的作用,行为关系是指主体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带有主体目的性的事实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认知;行为关系是一种能够产生价值增长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情感。 2、对意志进行精确定义。与情感的精确定义相类似,意志的精确定义是“人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率高差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意志的作用过程:当自身某一行为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人通常会产生正向意志,以不断增加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和发生规模;反之,当自身某一行为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人通常会产生负向意志,以不断减少其发生概率和发生规模。 3、揭示意志各种动力特性及其价值根据 意志的动力特性主要取决于主体的行为价值关系变化的动力特性,意志的自觉性反映了行为价值的目的性,意志的能动性反映了行为价值的层次性,意志的自制性反映了行为价值的强度性,意志的坚韧性反映了行为价值的外在稳定,意志的独立性反映了行为价值的内在稳定性,意志的果断性反映了行为价值的效能性,意志的细致性反映了行为价值的感受灵敏性,意志的倾向性反映了行为价值的偏好性。意志作为一种特殊情感,同样服从情感强度三大定律。 4、建立意志计算系统 人的意志计算系统分为四个基本层次:一是本能行为的意志即本能意志,它是以无条件反射为生理基础的;二是简单行为的意志即弹性意志,它是以条件反射为生理基础的;三是复杂行为的意志即知性意志,它是以关系条件反射为生理基础的;四是超复杂行为的意志即理性意志,它是以语言为刺激信号的关系条件反射为生理基础的。因此,意志计算系统相应地由四个有严密递进关系的子系统共同构成:本能意志系统、弹性意志系统、知性意志系统和理性意志系统。研究表明,较高一层次行为的意志强度等于较低一层次行为的意志强度的合成强度,即等于较低一层次行为的意志强度矢量与其规模矢量之点乘。 意志的强度矢量要根据其需要的“迫切度”或“性能价格比”来大致地确定:紧急行为的价值率高差要远大于(P0-1);必需行为大于(P0-1);必要行为要小于(P0-1)但要大于0;多余行为要小于0;有害行为要远小于0。意志行为的价值率也可以用意志的“性能价格比”来衡量,其中,意志的性能就是意志的行为收益,即意志目标的价值总量;意志的价格就是意志行为的成本,即劳动成本或劳动价值量,对于机器而言,就是机器人为实施这一意志行为所需要的相关的研制、生产、服务、运行、维修、管理等成本费用。 5、建立意志实施与调控系统 对意志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大脑中的意志点(或注意点)来实现的,人的意志点就像电脑中的鼠标,它所到之处都会提高相关事物的兴奋灶的兴奋程度和相关感觉器官(思维器官)的觉醒程度,意志点的存在使主体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具有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充分调动外界的积极因素和内部的所有潜能,使人的意志目标更加坚定执着,整体规划更加周到细致,行为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具体动作更加准确无误;“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当几个意志目标在时间、空间、精力和价值资源等方面出现矛盾时,这就需要意志点进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并提高对于突发事件的灵机应变和处理能力;“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不断调整现有的意志目标,修正过去的意志目标,使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更多的预见性、开拓性、灵活性和独立性。 6、意志运行的逻辑程序 一是确定意志目标。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某种客观价值需要激发了大脑皮层中多个兴奋灶,选择最大兴奋强度的兴奋灶所对应的事物作为意志目标。 二是确定总体规划。意志目标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将对大脑额叶区的若干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并使之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一个具有兴奋强度极大值的兴奋灶群。此后,变换结构方式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兴奋灶群,并使其兴奋强度达到另一个极大值,如此反复多次,再在其中选择一个具有最大值的兴奋灶群,并优先接通与意志目标兴奋灶的神经联系,从而选定作为最佳总体规划。 三是确定行为方案。对应于总体规划中的每一个复杂行为,可以选择多个简单行为按照一定的(类型、逻辑、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进行组合,组合的逻辑程序与上相同。 四是确定具体动作。针对每一个复杂行为中的简单行为,可以选择多个本能行为按照一定的(类型、逻辑、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进行组合,组合的逻辑程序与上相同。 五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人在行为方案的执行过程之中,总是不断地对意志目标、总体规划、行为方案、具体动作的价值率或情感强度进行事前预测、事中试探和事后比较,然后不断地进行修正。 7、情感机器人的主要意义 智能机器人主要的缺陷在于:只能按照人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动作,不能自主地确立和调整价值目标,不能创造性地制订和修改总体规划及行为方案,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情感机器人的主要意义有: 一是建立人性化界面。情感机器人能够对人的面部表情、自然语言、身体姿态及对键盘和鼠标的使用特征等进行观察,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通过图像、文字、语音等做出智能而友好的反应,产生生动而真实、高效而亲切的感觉,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 二是提高思维的效率和速度。人脑无论是运转速度,还是内存与硬盘容量,或者计算差错率等都远远低于电脑,然而人脑的思维优势非常明显,这就是因为人脑能够按某些“特性顺序参量” (如重要性、紧迫性、倾向性、相关性、连续性、敏感性、经验性和关联性等)来有目的地生产、筛选、组织和使用信息,从而可以简化思维过程,节约思维资源,加快思维速度,减少思维差错,总之,有了情感(或意志)的引导与调控,主体的思维(或行为)就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显著地提高思维(或行为)的效率和速度。 三是开展创造性活动。情感机器人能够以达到既定的“价值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设的“情感与意志内部逻辑系统”为价值计算依据,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行为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机器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确定若干个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调整“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然后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其“情感与意志内部逻辑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 四是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任何形式的社会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价值关系,利益关系的处理与调整是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机器人一旦赋予了情感和意志,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他人的价值取向、主观意图和决策思路,正确评价和恰当处理与某一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有关的价值关系,使其运行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更高的主动性和更强的创造性,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取代人。届时,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就再没有任何根本性差异了,这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电话:013307382443 0738-8216091 , 8653283(传真) Email:Choudh@263.net 欢迎登陆个人网站:中国价值理论研究网 http://www.choud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