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值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致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开信
时间:2008/8/21 10:01:40,点击:0

 

一、价值教育的源由
价值理论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是一种高深莫测、远离尘世的“经院哲学”,价值问题似乎只有理论家才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价值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和意志都以一定的利益或价值为原动力,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价值创造与价值消费为核心内容,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一种价值关系,社会和人自身所追求的物质目标和精神目标都是价值目标的具体体现,一切形式的社会管理在本质上都是以特定价值内容为主导方向的价值管理,许多社会指标如经济指标、政治指标和文化指标实质上都是某种价值指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任何发展在本质上都是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果,最终都表现为价值的提升和增加,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都可归结为价值关系的矛盾,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质上都是价值关系的调整或重构。
价值关系既然这样重要,那么对于人类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就必然构成了人类全部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实上,人类与客观事物的一切关系分为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三大类,人类分别通过知、情、意三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形式来进行认识。事实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包括事物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人脑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认知,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最基本形式。在所有事实关系中,有一种特殊的、能够对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事实关系,那就是价值关系,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情感(或价值观)。同样,在所有价值关系中,有一种特殊的、能够创造价值增量的价值关系,那就是行为关系,人脑对于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意志。总之,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为了简便起见,把行为关系划归于价值关系,这样,事物的一切关系可分为事实关系和价值关系两大类,人对于事物的认识方式相应地可分为认知与情感(或价值观)两种基本形式。对于事实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智力,可用“智商”来进行描述;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可用“情商”来进行描述。学科可相应地分为认知类学科和价值类学科,认知类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价值类学科有宗教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价值观学、情感学等。教育也就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提高人们对于事实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智能教育的基本内容,提高人们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价值教育的基本内容。
二、传统教育的缺陷
传统教育在对青少年的思想品道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上存在三个缺陷
1、传统教育以提高人的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以评价人的智能水平为主要判断标准。我国的传统教育很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略非智力素质的开发,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人们习惯于把卷面考试成绩当作衡量学生心智素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指标,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单调,教学场所封闭,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成天埋头于作习题、背课文、记公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结果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究,压抑和埋没了一大批有独立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并具有独创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优秀人才,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2、传统教育对于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缺乏理论根据,且各种观点都是零散的。传统教育也提倡对于人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如人生信仰、思想品质、伦理道德、为人处世、意志毅力及创新变革等,但没有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系统地、连续性地、客观地、辩证地解释,没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或基本理念。
3、传统教育的基本理念存在严重的片面性、机械性、功利性,缺乏全面性、辩证性和非功利性。不能辩证理解和正确处理一系列关系:个人特长与全面素质关系,知识的继承性与知识的变革性的关系,个别精英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服从社会需要与尊重个人意愿的关系,社会的一致性与个体的差异性的关系,提倡奉献精神与维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关系等。
三、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理论依据
价值工程学提出了一个基本理念“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把这个基本理念拓展延伸到人的教育领域就形成了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追求可持续的价值率最大化(或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
价值工程学最早是美国为了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确保军事装备的技术性能(功能),并最大可能地节省采购费用(成本),降低军费开支,即实现V=F/C(其中,V定义为价值,F定义为功能,C定义为成本)的最大值。事实上,许多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系统同样希望以最少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功能效应,同样可以进行价值分析。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优的功能不仅是价值工程学的基本思想,也是许多社会学科的基本思想。
为了把这种基本理念拓展延伸到人的教育领域,需要对价值工程学的若干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
1、丰富“功能”的内涵,扩展“功能”的外延,对不同形式的功能进行辩证分析和统一度量。价值工程学中的“功能”是指事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对于目标对象的某一特定目的所能产生的效用。目前的价值工程学一般只对功能进行物理意义上的分析和度量,有时也进行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和度量,但没有进行价值意义上的分析和度量,对于不同形式的功能缺乏统一的度量标准、度量方法和度量单位。理论证明,任何形式的功能或使用价值可以从价值论的角度用统一的度量标准、度量方法和度量单位进行辩证分析和统一度量,从而使“功能”的内涵与外延从物理化学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所有社会领域。
2、丰富“耗费”的内涵,扩展“耗费”的形式,对所有形式的耗费能够进行辩证分析和统一度量。任何形式功能的形成、维持和发展都以一定的“耗费”为前提条件,“耗费”主要体现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价值工程学通常只能对具有经济和资源意义上的耗费进行分析与计度量,度量单位通常是货币,而对那些非经济类型的耗费却难以进行辩证分析和统一度量,因而受到很大局限。理论证明,任何形式的耗费最终都是劳动价值的耗费,都可以从价值论的角度用统一的度量标准、度量方法和度量单位进行辩证分析和统一度量,而劳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能够创造使用价值增量的使用价值,它来源于使用价值又服务于使用价值的增长,从而可以折算成相应的使用价值,从而使“耗费”的内涵与外延从经济和资源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所有社会领域。
3、丰富“价值”的内涵,把时间因素纳入价值的内涵之中,对众多的事物或系统的价值进行辩证分析和统一度量。在价值工程学中,“价值”是功能与耗费的比值,只能反映事物或系统在某一确定时间内投入产出的相对量,而不能反映这个事物或系统的价值收益率(即价值率),不能反映其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主体、事物或系统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对“投入产出比”大小的竞争,而是对价值率P=F/(C×T)大小的竞争,事物或系统的价值率越大,其发展速度就越迅猛,即:各种价值资源的分配方向和流动速度是依据价值率大小进行的,价值率越大的事物或系统,价值资源向其分配的方向就越明确,向其流动的速度也就越快。比较事物或系统价值的意义,不应依据投入产出比,而应依据事物或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或价值率。只有当功能与耗费都与时间成线性关系时,“价值率”才等价于系统的投入产出比,才等价于传统价值工程学对于价值的定义(即功能与耗费的比值)。对“价值”的内涵进行扩展,把时间纳入价值的内涵之中,并将其定义为“价值率”,可以帮助我们对众多形式的、非线性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物质系统和社会人文系统的价值特性进行分析和统一度量,从而大大提高价值工程学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应用范围。
4、丰富“工程”的内涵,扩展“工程”的外延,对不同社会领域的“工程”系统进行辩证分析和统一度量。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使“工程”一词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非物理领域,而价值工程学通常以一般的物质系统(特别是制造业及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很少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如今,我们应该广泛地理解“工程”的内涵,不应把它局限于“人工制作的物质系统”,而应该把它扩展为“一切为人类社会的一定价值目的服务的物质系统与非物质系统”。事实上,许多社会事物如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制度、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科学、教育、法律等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特性;同时,为建立、维持、发展、传播和运行这些社会事物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任何事物都有它特定的功能价值,同时都有它的成本与耗费,因而可以进行价值分析。对“工程”的内涵进行扩展,可以帮助我们对各种类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系统的价值特性进行辩证分析和统一度量,从而大大地扩展价值工程学的应用范围。
理论证明:事物的价值率越高,人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越多地扩大其存在规模;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就会越多地把向该事物所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从而越多地缩小其存在规模。也就是说,事物的价值率越高,人对它的肯定态度就会越坚决,对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加速了它的发展;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对它的否定态度就会越强烈,对它的反对力度就越大,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这就是“价值取向性法则”或“价值选择倾向性法则”。
总之,“追求价值率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类一切行为和思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而也就成为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
四、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的几点说明
1、“利益最大化”是长远的,而不是眼前的。不能因为追求眼前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2、“利益最大化”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不能因为追求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3、“利益最大化”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个体性的。不能因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4、“利益最大化”是全面价值层次的,而不是单一价值层次的。不能因为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精神利益的最大化;不能因为追求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爱与尊重类、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5、“利益最大化”是客观意义的,而不是主观意义。不能因为追求主观感受的愉悦性、刺激性程度的最大化,而牺牲客观获得的利益的最大化。
6、“利益最大化”是综合性的,而不是片面性的。不能因为追求显性的、现实的、直接的、本体的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隐性的、可能的、间接的、关联体的利益的最大化。
7、“利益最大化”是辩证意义的,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的。许多负面利益往往隐含着正面利益,敌方的利益往往隐含着友方的利益,痛苦与磨难往往为成功创造了条件,安定与舒适往往给灾难铺平了道路,压迫与剥削往往为反抗积蓄了力量。
为了区别狭义的、片面的、机械地追求价值率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把“追求可持续的价值率最大化”或“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确定为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
五、价值教育的主要内容
1、人生信仰教育
人生信仰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生的最终价值目标,它用于判断和评价人的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程度。人对于任何行为和思想的取舍与好恶,取决于人对于这些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评价,由于对于同一事物,用不同的价值标准所判断出的价值量或价值率是不同的,那么人对于同一价值事物的取舍和好恶将是不同的。人生的最终价值标准可以相对恒定地、持久地、深刻地影响人对于所有价值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将会贯穿人的生命全过程。例如,一个人如果奉行“享受至上,一切为我为中心”人生宗旨,他对于代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事物的价值量(或价值率)主观值要高于一般人,他就会更注重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忽略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获取。
科学是关于事实关系的学问,宗教是关于价值关系的学问,宗教的本质就是以虚幻的逻辑形式把各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系统地联系起来,并使其理论化、现实化、形象化。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社会里,人们对于事实关系的认识是零散的、模糊的、直观的、反逻辑的和主观的,此时的科学缺乏理论性、精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和客观性。人们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也是如此,宗教就是汇集人类对于价值关系认识的主要成果所产生的理论体系,在其表现形式上具有高度的零散性、模糊性、虚幻性和反逻辑性,但它反映的社会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却是相对深刻、相对抽象的,此时,科学与宗教是相互促进、平行发展的。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科学是从宗教理论中分化出来的,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事实关系和价值关系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系统化、精确化和客观化,宗教所表现出的零散性、模糊性、虚幻性和反逻辑性与科学的系统性、精确性和现实性和逻辑性形成越来越鲜明的对比,形成了越来越巨大的矛盾与冲突,此时的宗教信条已经不能作为人们确定其人生信仰的理论依据,否则将会产生越来越巨大的社会危害。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信仰,它属于高层次精神境界人们的精神信仰,由于它远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又需要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它,因而难以被一般平民所接受。
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来帮助人们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正确地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价值教育将会帮助人确定其人生信仰做出如下的指导:一是,人在感官上的享受与欲望上的满足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配置自己的资源,以实现自己最大的个人劳动能力,也就是说,形成最大的个人劳动能力是感官享受和欲望满足的客观目的,而感官享受和欲望满足只是形成最大的个人劳动能力的手段和途径,因此人生不能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享受和欲望上的满足,而忽略个人劳动能力的增长;二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只是集体劳动能力的组成部分,而集体劳动能力又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应该予以正确地处理;第三,人的价值需要是多层次的,不能片面地追求低层次的价值需要,满足低层次的主观欲望,而应该从发展的前景、长远的角度和广义的范围着想,追求高层次的价值需要,满足高层次的主观欲望,显然,满足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的价值需要,为全社会、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是人生信仰的最高境界。
2、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它是以事物的价值特性为主观反映的对象,人类主体通过价值观来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与价值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价值特性的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目的在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使之按照自己的客观需要而对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以达到最大的价值效应。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决定着人对于该事物的取舍与好恶,那么,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主观反映值——主观价值率,它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内容,因而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些人之所以重视某一事物,就是因为他相对于别人对该事物具有较高的主观价值率;有些人之所以眼光短浅,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反映长远利益关系的事物的主观价值率低于一般人;有些人之所以集体观念淡薄,就是因为这些人对于集体利益的主观价值率低于其他人;有些人之所以伦理道德沦丧,就是因为他们对于伦理道德规范的主观价值率要低于社会平均值;等等。
显然,人的主观认识必须与客观事实相吻合,才能正确地指导人的行为和思想,并产生最大的收益。同样,价值教育要求人的价值观(即主观价值率)必须与客观事物的价值特性(即客观价值率)相吻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断,才能产生正确的思想和实施正确的行为,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收益。当人对于某一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大于其客观价值率时,人就会过度地扩展该事物,造成价值资源的浪费;相反,当人的主观价值率小于其客观价值率时,人就会过度地压抑该事物,也会造成价值资源的浪费,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3、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
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都是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其客观目的在于对社会的价值资源进行最佳分配,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降低社会内耗,提高社会凝聚力,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系列“游戏规则”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那将是一盘散沙,就无法实现社会有序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而且社会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其“游戏规则”就越复杂多样。社会中各种“游戏规则”的形成往往是通过无数人的经验与教训甚至血的代价,在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解决过程中,按照“可持续价值率最大化”的原则总结出来的。当社会中某一“游戏规则”的价值率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它就会不断得到扩展和强化;当社会中某一“游戏规则”的价值率小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就会不断衰减和弱化。
价值教育要求人们恪守伦理道德,遵守法律法规,形成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个人利益的维护。
4、政治思想教育
目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作指导,以政治领袖的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上级文件、官方报刊、法律条文、名人事例等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和一致性,具体表现:各种政治理论和思想观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缺乏系统性;许多政治思想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以及政治领袖们的原蓍为理论基础,零散地吸收了一些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理念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矛盾,缺乏连续性;不同类型社会事物之间所提倡的政治口号和思想宗旨缺乏一致性,如共产党员要求无私奉献,一般平民只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
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社会事物都是以价值率的大小来决定其生死存亡的。一个政治理论只有体现社会的利益要求,反映群众的政治呼声,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并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收益;一个政党必须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具有较大的价值率,才能形成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国家的价值目的在于是维护本民族的利益,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国家功能的充分发挥,以不断增强本民族的内部凝聚力,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意识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国家功能的充分发挥。
5、情感教育
价值观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绝对性主观反映,而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相对性主观反映,它是以个人自身的价值特性为参照系,对于事物的价值率所进行的主观反映,情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个人的平均价值率之差),它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感层次结构取决于价值的层次结构,情感的分类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动方式,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动力特性(如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
价值教育要求人们的情感强度及其动力特性与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特性相符合: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大于客观价值的映象值时,通常表现为态度粗暴、行为急躁、克制力差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小于客观价值的映象值时,通常表现为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大于其价值稳定性时,通常表现为思想僵化、行为保守、安于现状、兴趣单一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小于其价值稳定性,通常表现为见异思迁、意志薄弱、喜乐无常、兴趣多变等缺点。
6、自觉性教育
价值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价值理论认为,人的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人的行为活动自始至终都有预先设置的、明确的、稳定的的目标指向,它通过大脑建立和锁定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与行为目标的兴奋灶之间的神经联系来实现,使人的随意行动具有明确而强大的约束力,使其不至于成为漫无边际的、盲目的、无规律的活动,它反映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人的行为与思维的有序性,促进其价值率的最大化。
7、创造性教育
价值理论认为,信息是价值产生增值的根本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注入和信息产生,任何生产系统都最多只能进行价值的形式转换,而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增值。信息的原始积累来源于生物进化,虽然这一过程非常缓慢和微弱,但它形成了价值的原始基础,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社会之所以高速发展,关键在于信息和知识的高速积累。劳动之所以被确认为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不是因为抽象意义上的定义,而是因为劳动在信息的形成、传播、处理和运行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的创新过程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增强其创造性,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提高其劳动能力,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地提高其创造性,才能为社会财富的增值提供不竭的动力
此外,价值教育还包括主观能动性教育、心理独立性教育、意志坚韧性教育、行为自制性教育等内容。
六、价值教育的意义
1、价值教育是从价值工程学中演化过来的,它建立在“统一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而“统一价值论”又是以自然科学的“耗散结构论”为理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的基本公理和逻辑法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客观性和精确性,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
2、各项价值教育的内容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有着一条共同的逻辑主线——“价值率的最大化”或“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非智力教育实现了理论体系的系统化,从而完全消除了不同类型教育领域之间的理论矛盾与思维冲突,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地衔接起来,一方面使思想领域与教育领域的理论完全融入现代的科学体系之中,另一方面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价值教育可以使非智力教育具有更强大的理论发展潜力。由于价值教育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观察,以全新的思路进行研究,价值教育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分别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可以相应地发展成为全新的学科。
4、由于价值教育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沿着清晰的逻辑思路,展开层次分明的逻辑结构,保持前后一致的逻辑主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非智力教育的过程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非智力教育的内容将会具有很强的美学特征,学生将像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一样,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心态,这样的教育效果将会是非常明显的。
5、由于价值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特色,教师在价值教育过程中不需要以一种说教的方式来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其教学内容,而是以共同探讨和共同学习的方式自然地向学生阐述,教学的难度将会明显下降,教师的教学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并会大大地激发教师对于价值教育的进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由于价值教育的理论体系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完全融为一体,它们将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接受价值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教育的过程,学生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的学习又会强有力地促进他们对于价值教育的学习。
7、目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由于没有解决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其发展潜力受到极大的制约。事实上,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情力素质两个主要部分,智力素质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科教育来培养,而情力素质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非智力教育来培养。不难发现,非智力教育实际上就是价值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智力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总和。由于价值教育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素质教育也就自然地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这就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电话:13307382443 0738-8216091 , 8653283(传真)
Email:Choudh@263.net  
欢迎登陆个人网站:中国价值理论研究网
http://www.choudh.com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从能量角度看价值,从价值角度看世界
下一篇: 韩愈《师说》的英译稿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