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全面而深入地探索“情感”的客观意义
时间:2008/7/21 22:41:48,点击:0

 

人类的情感有何具体的实际的意义?人类拥有了高级情感以后,与没有高级情感的低等动物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赋予计算机或机器人以人类式的情感,使之具有表达、识别和理解喜乐哀怒的能力,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实际效果?比较传统的观点是:赋予计算机以人类式情感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人机界面,使之变得友好而和谐,使操作者获得轻松而自然的使用效果,以减轻劳动强度。事实上,情感的客观作用远非如此,可以说,情感是人脑与电脑之间最后一条逻辑意义上的鸿沟,只要赋予了电脑以人类式的情感,那么人脑与电脑之间就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了。具有而言,情感的客观意义主要有六点。
一、交往人性化的主要来源
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帮助人正确地识别事物或他人所表达的价值关系,并向他人正确地表达自己所感受的价值关系,以便采取适当的行为和思想,正确地应对和处理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益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人借助于情感思维的方式对他人的面部表情、自然语言、身体姿态等途径准确地识别他人细微的表情变化,了解到他人真实的价值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物质帮助和精神籍慰,使他人感受到自己的温情与关怀,从而使他人产生一种人性化的主观体验。显然,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的价值作用过程,一个人在向他人付出温情与关怀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对方的温情与关怀,从而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人性化的主观体验。
人在操作机器人时,如果机器人能够对人的面部表情、自然语言、身体姿态及对键盘和鼠标的使用特征等进行观察,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通过图像、文字、语音等做出智能而友好的反应,产生生动而真实的使用环境,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亲切的感觉,形成自然而亲切的交互,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就可以达到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并使人产生一种人性化的主观体验。
二、思维效率性的主要来源
情感思维与智能思维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前者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人脑相对于电脑,无论是运转速度,还是内存与硬盘容量,或者计算差错率等都远远低于,然而人脑的思维优势却非常明显,这就是因为人脑能够按某些“特性顺序参量”(如重要性、紧迫性、倾向性、相关性、连续性、敏感性、经验性和关联性等)来有目的地生产、筛选、组织和使用信息,从而可以简化思维过程,节约思维资源,加快思维速度,减少思维差错,这些特性顺序参量主要有:一是价值重要性,如主体将会优先发现、优先识别、优先摄取和优先使用具有较大价值量或价值率的信息;二是时间紧迫性,如根据事物的变化时间紧迫性的顺序决定逻辑推理的过程是采取模糊、粗略而简明的方法,还是采取精确、严密而详尽的方法;三是利益倾向性,如对于有利于(或不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理论观点,主体总会优先发现支持(或否定)其成立的依据和证据;四是利益相关性,如在对于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主体总是力图把自己的作用、自身的经验、自身的利益(或命运)与该事物联系起来;五是价值关系的连续性,如对于过去不友好的电脑使用者通常提供不友好的使用界面;六是价值变化的敏感性,如对于陌生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有关信息的处理,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以防虚假信息的出现或病毒的感染;七是价值知识的经验性,如通过综合分析电脑使用者的相貌、体形、操作方式、操作内容、交往对象(或网站)、工作时间等,可对他的能力、性格、职业、爱好等进行经验性判断,从而为其提供高效、快捷的界面服务;八是价值特性的关联性,如在对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主体将会参照与该事物存在价值关联性的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总之,有了情感(或意志)的引导与调控,主体的思维(或行为)就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显著地提高思维(或行为)的效率和速度。
由此可见,机器人一旦赋予了人类式的情感,就会大大提高其思维的效率性,届时,“善于忘记”、“高度的容错能力”、“思维过程上的偷工减料”、“人情世故上的见风使舵”、“思维方式上的习惯”、“个性上的固执”、 “经验上的保守”、“精神上的偏见与傲慢”、“心理上的独立性”将成为情感机器人的一系列重要品质,这些都是情感机器人能够提高其思维效率性所不可缺少的。
三、智能创造性的主要来源
如果没有建立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机器人就只能根据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最多也只能根据已经预计的某些特殊情况,个别地、机械地变更其程序、方法和手段。机器人只有在设置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后,就能够以“达到既定的价值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设的“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为价值计算依据,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行为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机器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确定若干个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调整“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然后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
由于人的智能创造性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更多的信息,以便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价值,也就是说,价值的增长是智能创造性的根本目的,因此人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需要,对既定的价值目标,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变更,使人的最终价值收益超过预期的价值收益。人的智能创造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事物的变更、行为方式的变更和思维的变更,事物的变更是在行为变更的作用下完成的,而行为的变更又是在思维变更的作用下完成的,因此人的智能创造性最终体现在思维上的创造性变更。事物的创造性变更形成新型的劳动产品与生存环境,行为的创造性变更形成新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方案,思维的创造性变更形成新的科学知识与生产经验。无论是那一种变更,价值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凡是能够产生正价值的变更,就是一种创造或创新,否则就是一种胡闹。由于人通常是借助于情感(或价值观)来进行价值识别与价值判断的,因而也是借助于情感(或价值观),来了解自己真实的价值需要,选择自己的价值目标,对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变更,并变更的过程之中以及变更的过程之后,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计算,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总之,价值是人的智能创造性的唯一判断标准,是智能创造得以产生的客观依据,而情感为人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评价提供了基本手段,因而构成了智能创造性的根本来源。机器人一旦赋予了人类式的情感,就可以在情感的引导下,对原定的价值目标和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变更,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行为自觉性的主要来源
行为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它反映了意志的目的性。所谓意志的目的性是指人的行为活动自始至终都有预先设置的、明确的、稳定的的目标指向,它通过大脑建立和锁定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与行为目标的兴奋灶之间的神经联系来实现,使人的随意行动具有明确而强大的约束力,使其不至于成为漫无边际的、盲目的、无规律的活动。意志的自觉性或目的性越明确,对人的各种活动的约束力就越强大,人的思想和行为就越有规律、越不含糊,就越有坚定的信仰追求,就越能够坚持原则和遵守道德规范。
意志是人脑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它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意志的目的性实际上就是人脑对于某一行为价值目标认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就是人脑对于该行为价值目标的情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人如果对于某一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非常清楚而且非常稳定,那么他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自始至终地竭尽全力,自觉自愿地为之付出代价。总之,行为的自觉性来自于情感(或意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主观能动性的主要来源
主观能动性是指一个人的活动能够相对独立地脱离生物本能的约束,而受主观意志的自由支配。主观能动性并不是指人能够在主观上漫无边际地随心所欲,而是指人的行为活动有相对宽泛的选择范围。虽然,人的行为活动的选择范围有时是很宽泛的,但总是有限的,总要受一定利益关系的驱动和制约,它不会是完全随意的、无规律的、无目的的,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严厉制裁。唯心主义过分夸大意志的随意性,把意志看作是一种独立于客观现实的、纯粹的“精神力量”,看作是一种超越物质之上的、不受任何客观规律制约的“自我表现”,鼓吹人的自由意志主宰一切。事实上,人的行为活动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具有相对较大的浑沌性和不确定性,但在本质上并不否定物质运动的确定性和规律性,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体现物质运动的确定性和规律性,它受更为复杂的广义价值规律及其推论的制约,意志的随意性不是对自然规律的否定,恰恰相反,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体现自然规律。
人的价值需要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自我实现类等四个基本层次,价值的层次越高,它所涉及事物的数量就越庞大和复杂,它所对应的价值内容就越抽象和模糊,它所跨跃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就越广泛,它所受制约的变量因素就越繁多,所涉及的各种变量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就越大,由此诱发出的情感就越复杂,在这种复杂情感的驱动下,为创造这种高层次价值所需建立的生产系统的复杂化程度就越高,操作和推动这种复杂生产系统的人类劳动行为的复杂化程度就越高,就越是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和活动空间,就越是远离生物本能的约束。总之,人的高层次的价值需要诱发出高层次的人类情感,由此产生具有高度复杂化和高度主观能动性的行为。
六、精神信仰性的主要来源
人生信仰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生的最终价值目标,它用于判断和评价人的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程度。人对于任何行为和思想的取舍与好恶,取决于人对于这些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评价,由于对于同一行为和思想,用不同的价值标准所判断出的价值量或价值率是不同的,那么人对于同一行为和思想的取舍和好恶将是不同的。人生的最终价值标准可以相对恒定地、持久地、深刻地影响人对于所有价值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将会贯穿人的生命全过程。例如,一个人如果奉行“享受至上,一切为我为中心”的人生宗旨,他对于代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事物就会表现出较高的情感强度和价值观,他就会更注重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忽略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获取。情感的赋予,将使人(或机器人)能够对于其最终价值目标形成特定的反映,并制约和影响所有事物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判断,没有情感就不会有价值评价和价值判断,就不会形成对于人生的最终价值目标的认识,就不会有人生信仰。
总之,情感是目前人脑与电脑之间的最本质区别,也是电脑走向人脑的最后一条鸿沟,一旦跨跃了这条鸿沟,人脑和电脑将最终会融为一体。如果机器人具有与人一样的情感和意志,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其思维的效率,而且还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主人的价值取向、主观意图和决策思路,灵活性、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活动,使其运行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更高的主动性和更强的创造性,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包括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人际交往等),从而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取代人。届时,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就没有任何根本性差异了,这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电话:13307382443 0738-8216091 , 8653283(传真)
Email:Choudh@263.net
欢迎登陆个人网站:价值世界网
http://www.worldvalue.org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婚姻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价值动因
下一篇: 社会腐败的价值机理分析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