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研究哲学的方法
时间:2008/7/8 23:19:40,点击:0

 

  哲学是最基础的学科,基础到什么程度呢?基础到我们往往看不到它的存在。一座高高的楼房,它的哪一部分既重要又难以让我们看到呢?是楼房的基础。如果楼房的基础不好,那么楼房是无法建得很高的。如果只有基础,没有来得及拥有在此基础之上的东西,那么你可能没有地方遮风避雨。所以,研究哲学要三思而后行。
  
  可能每个研究哲学的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我在这里献丑了,说说自己研究哲学的方法。如果有不合时宜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要相信所有地方都蕴涵着哲理,但是,我们的思维不可能指向所有地方,所以只能根据我们的思维本身的状况决定思维的指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满足自己的兴趣,思考问题就不觉得累。哲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不管什么问题,深入到本质最终都是哲学问题。我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要思考,而是说不管我们从哪个问题切入,都可以进入到哲学的研究范畴。当然,如果你随便给个问题,让我进入哲学的研究范畴,我是做不到的。所以,具体从哪个问题进入到哲学的范畴,就要看此时自己的思维最适合思考什么问题了。人的创造力来自人的无意识。无意识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孤立存在的意识。有意识至少包含两个意识,从而让有意识的内部意识之间能够相互感觉到对方的存在。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让“一”(无意识)变成“多”(有意识)。“一”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的有意识总是对它们视而不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意识只喜欢通过改变它物来强化自己,也就是说,往往是较强的意识改变较弱的意识。“一”数量多,但是力量分散。当我们必须面对应试教育,面对生活压力时,我们不得不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地强化我们的有意识。于是,“一”不断地被扼杀,数量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创造力就这样被不断地削弱了。如果环境允许,那么我们就应该让“一”更为主动。让“一”更为主动,先要让我们的有意识被动,被动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一”的存在。“一”最害怕打草惊蛇,因为“一”总是处于弱势。因此,我研究哲学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不要用计划指导研究,除非是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每次具体的思考,都要不断地问自己,此时自己最适合思考什么问题。计划是研究的产物,它只能指导实践,不能指导研究。
  
  灵感对理论研究很重要,能够抓住很多灵感的人往往会有创新的成果。灵感就是比较活跃的“一”。“一”再活跃也无法独自改变自己弱势的地位。如果谁能够抓住“一”,让它从弱势变成强势,从而改变“一”的命运,那么它也可能会改变他的命运。牛顿之所以发现了隐藏在自己思维中的某个“一”,是因为树上掉下来的苹果让这个“一”活跃了起来。所以,“一”的活跃是有原因的。“一”的活跃依赖于实践,依赖于现实生活。“一”数量众多,抓住一个“一”不如抓住多个“一”。因为象牛顿发现的那个有价值的“一”,我们往往很难碰到。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抓到更多的“一”。此时,我们不要刻意追求“一”的质量,因为“一”的质量不是我们的有意识所能决定的,当然发表论文可以通过控制数量来提高质量。但是,获取高质量的“一”正好相反,只有数量足够多才容易发现高质量的“一”。及时抓住“一”就能及时抓住成果,但是,这样做不利于提高产生灵感的能力。当我们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灵感的时候,如果我们为了抓住灵感,通过做记录等方法来强化记忆,那么我们只能定格灵感。灵感都定格了,当然就无法短时间内继续产生灵感了。如果我们不是选择定格灵感,而是选择延着已经发现的灵感继续思考,那么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灵感。这样做会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创造力,而能不能够记住灵感对提高创造力并不重要。如果没有被记住的灵感很有价值,那么只要你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有价值的灵感会重新出现的。当然,如果你的创造力很弱,来个灵感很不容易,如果你的理论处于成熟期,处于完善期,那么定格灵感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种情况下成果比能力重要。如果你面临学位或职称的压力,那么及时将已有的灵感转化为成果就十分必要了。当然年轻人应该重视能力的持续提高而不是成果的及时取得。对于研究生以及年轻的研究人员是否应该把创造力的持续提高放在首要位置,我不敢做肯定的回答。现实是残酷的,现实往往会逼迫你及时出成果,否则学位没有,职称没有,有的甚至会被迫下岗。如,某科研机构的一位博士后,能力很出众,只是因为他把能力的持续提高和成果的质量看得很重要,不愿意又快又多地出成果,被单位解聘了,后来自杀了;某高校的一位老师,公认的教书能手,只因为没有论文发表,面临着下岗的压力。面对现实,我无法判断能力的持续提高重要还是看得见的成果的及时取得重要。面对现实,有的人为了保存自己的创造力,被迫剽窃他人成果。不要说我说得不对,因为当今学术界被剽窃者对剽窃者很理解,因为被剽窃者知道剽窃者也不容易。所以有很多被剽窃者不喜欢追究剽窃者的责任。面对现实,你是否选择剽窃他人成果,我无法帮你作出判断,你还是自己权衡利弊吧。因此,我研究哲学的第二个方法不知道管不管用,提高产生灵感的能力比抓住灵感更重要。
  
  人的内心世界是个小宇宙,我们通过认识自己可以认识物质世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内心世界都有相同的地方,而且,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必须遵循物质世界共同的客观规律。所以,我很多时候都是在对我自己的思维进行再思维,甚至对再思维再进行再思维。哲学讲究的是抽象,越抽象就越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思维本身就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抽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思维的速度,只有抽出具体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加以思考,才能提高思维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对思维的再思维就是对抽象的认识。再思维必须是对真实思维的再思维,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认识,不要回避自己阴暗的地方。哲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更重要的是哲学要致力于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也是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己主观世界的阴暗正好可以为自己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提供发展空间。有些人为什么那么虚伪,因为自身内心主观世界的阴暗与盲目追求自身高大形象形成强烈反差,虚伪是他们及时维护高大形象的唯一选择。虚伪者真实的自我被隐藏,这种隐藏会大量地消耗他们思维的能量,会提高他们再思维的难度,真实地认识自我都有难度,何以改造自我?所以,从这一点上讲,研究哲学要力戒虚伪。因此,我研究哲学的第三个方法就是,放松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能力。
  
  普进峰 2005、11、29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作为主体的哲学
下一篇: 人与社会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