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物质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
时间:2008/7/8 23:10:34,点击:0

 

内容提要:
发展是物质的目的。本文探寻的是物质发展的本体论渊源。
物质是存在于空间之中,以自身的对立统一来推动自身发展的客观存在。存在于有限空间中的物质,向着无限空间延伸。
任何物质的外在发展空间,由其发展动力所决定。发展动力是内因,是根据;发展空间是外因,是条件。任何物质都不能孤立存在,其动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它物质动力的约束,制约其对空间的需要。所以,一物质的发展空间,为其发展动力所能克服的外在阻力所屏蔽的空间范围。
内层物质的发展空间来自其外层物质,外层物质是阻碍内层物质发展的原因。所有外层物质都不会直接给予内层物质以发展动力,但是,一外层物质可以帮助内层物质消除或减弱来自其它外层物质的阻力。

这个世界是物质的,包括我们这个不断地做各种思考的大脑在内。认识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动力的本质,深入空间的本质,才能探寻物质世界发展的奥秘。

动力源自物质对空间的需要,空间是物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同一性的范围。没有空间,包括物质在内的所有存在都会因无存在之所而无法存在;包括物质在内的所有客观存在仅仅只拥有无限空间的有限部分,还有无限空间等待着满足物质的无限需要。

我们都渴望着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有时候,我们会埋怨这个世界对我们不公平,因为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这种阻力的存在,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发展空间是那么的狭小。我们渴望着社会帮我们减小前进中的阻力。但是,这种阻力的减小并不能增大我们的发展动力。我们发展的速度会因阻力的减小而暂时得以提高,但是,被减小的只是近处的阻力,说得更标准一点,就是这种近处的阻力被转移到了远处。它依旧客观地存在着,并且它和远处的阻力合在一起,更为强大了,让我们的发展动力相比之下更为弱小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没有战胜较小阻力的经历而无法拥有战胜较大阻力的信心。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在我们致力于解决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消除阻力只是治标,增大发展动力才是治本。因为物质的发展空间,是物质的发展动力所能克服的外在阻力所屏蔽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说,增大物质的发展动力才是扩大物质的发展空间的最根本的办法。但是,具体物质的发展动力在某一段能够承受的时间内不可能都能够增大到克服阻力的程度。所以,外力的适当帮助在此时很重要。这有利于物质发展动力的持续健康发展。

地球特别适合人类的生存。因为地球的环境相比其它星球而言,给予人类较小的发展阻力。这种阻力人类可以克服。在克服这种阻力的过程中,人类的发展动力不断增大,总有一天,人类有能力在其它星球上工作和生活。所以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总有一天人类会走出摇篮,走向星际太空。

一、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同一性的范围。这一定义适用于狭义的三维空间与包括虚拟空间在内的广义的空间。物质的存在空间与发展空间在性质上是同一的。波动哲学网拥有50M的总空间,现已使用了8M,还有42M未使用。这8M的空间为波动哲学网的存在空间,这42M的空间为波动哲学网的发展空间。从存在的角度来讲,物质拥有的有限空间是物质的一部分;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无限空间超越了物质存在,并且是物质能够无限发展的原因,是物质的发展空间。

  空间的无限分宏观无限和微观无限。空间的宏观无限是指,空间在大尺度上的无限。这种无限可满足物质自身空间以及物质间距离的无限大。空间的微观无限是指,空间可无限小,可无限“分割”,这种无限可满足物质的无限分割。

  在无限空间中,存在着连续占据着有限空间的物质世界(波动哲学认为,真空中充满了自由以太,它是光传播的介质,也是有形物质背景压力形成的原因)。这是现实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从占据无限小空间开始,到无限大空间结束,这一过程须持续无限长的时间。

  狭义的三维空间具有同一性和静止性。这种同一是纯粹的同一,即没有对立的空间性质存在于这同一性之内,所以就导致了三维空间性质的静止。

一物质的微观空间是这一物质完全拥有的所有空间。一物质的宏观空间是这一物质外层物质的微观空间。空间不可分割。我们常说的对空间的分割,其实是物质分割后的内层物质对各自微观空间的不同拥有。空间是超越物质的无限存在,却没有什么存在可超越空间,没有什么存在可以把空间隔开。所以,空间不可分割,空间是无限连续的客观存在。

空间有实空和虚空之分。实空是指拥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物质为实物。物质具有层次结构,任一物质都包含若干内层物质。处于同一包含关系的物质为同一层次链物质,如,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一滴水、一个水分子、一个氧原子、一个氧原子核、一个中子;亚洲、中国、湖北、孝感、应城。反映同一层次链物质空间距离的空间为层次空间,层次空间为比例空间。虚空就是层次空间。实物的层次空间为一阶虚空,存在于一阶虚空中的物质为一阶虚物;一阶虚空的层次空间为二阶虚空,存在于二阶虚空中的物质为二阶虚物;、、、、、、以此类推。每一阶虚空都是一个维度的空间(附件中有一幅物质的层次结构图为四维空间图。因为图片为二维的,所以,图中的三维空间用反映一个维度的X轴表示,层次空间用Y轴表示)。同一层次链物质之间的关系比同一层面物质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特别是作为特殊物质的主体,其内在层次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所以,研究虚空和虚物极具现实意义。物质的层次平衡优先于物质的空间平衡。物质在高阶空间的平衡优先于其在低阶空间的平衡。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层次平衡有两种情况:1、从抽象到具体,每一环节都很连贯,让主体感受不到认识上的落差,这是对认识客体而言的;2、对认识主体而言,主体的不同层次主体之间存在着相对性质的统一。这种相对性质的统一,就是主体内部的层次平衡。层次平衡增强的过程就是主体享受良好感觉的过程。前一种(1、)情况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后一种(2、)情况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

空间有无量空间和数量空间之分。无量空间是指可以无限分割的空间;数量空间是指不可无限分割的空间,进行无限分割就无法保持原有数量空间的性质。三维空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所以,三维空间是无量空间。水是数量空间,因为我们把一滴水或一桶水分割到水分子的程度时,再也不能继续分割了,否则就无法保持水的基本性质。墨水依赖水而存在。我们将墨水倒入水中,墨水就会向水中扩散。如果我们将水一直分割到氧原子和氢原子的层面,那么,水的性质将不会保持。墨水将因此而失去存在与发展的空间。

对物质的层次结构图的说明

层次空间的方向之所以向下,是因为宏观物质的绝对性质低于微观物质,而宏观物质的存在空间大于微观物质。如果两物质Y轴的投影重合,那么,两物质处于同一层面。a、b在Y轴的投影重合,所以它们处于同一层面;(a)、(b)空间之和与c在X轴的投影重合,所以(a)处于c的空间中,(b)也处于c的空间中。不同物质,可以处于同一空间,或处于同一层面,但决不会既处于同一空间,又处于同一层面。图中,横坐标是物质的空间坐标,纵坐标是物质的性质坐标(方向向上)。

我们对空间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自然科学对空间的理解往往会被现象所迷惑。如果我们从自然、思维和社会全方位的角度去把握空间,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通过现象看本质,而得到正确的认识。空间属于本体论范畴,但是,我们对空间的认识却属于认识论范畴。打个比方,电视的显像是依靠电视的扫描点来实现的。电视的所有扫描点具有同一性。正是这种同一性的存在,使我们很难感觉到扫描点的存在。而且,电视的扫描点越是不易被我们发现,就越能证明电视的清晰度。因为,电视的作用在于让我们看到色彩绚丽的画面。电视的扫描点属于数量空间的范畴,只能进行有限分割,这是电视的扫描点最终能够被我们看到的原因。对于可以进行无限分割的三维空间,我们是无法直接感觉到的,它只能通过我们的理性来把握。


二、对立统一

物质的对立统一性是物质的根本性质。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具体性质都基于物质的对立统一性,都能够被物质的对立统一性所概括。

物质的对立统一分质的对立统一和量的对立统一,两种对立统一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的,只是认识的角度不同。物质的质指的是物质的性质,即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内在规定性。物质的性质分基本性质和特殊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是指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不随时间的持续而改变的性质。基本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是判断一存在形式是不是物质的标准。基本性质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不可产生,不可消灭,也不可转化,是同一的静止的客观存在。基本性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这一部分基本性质不可脱离那一部分基本性质而独自存在。物质的基本性质还有: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物质不是处于质变状态,就是处于量变状态,绝对不会处于静止状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还有很多,有待我们去发现。物质的特殊性质是指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随时间的持续而不断改变的性质,是区别一物质不是它物质的规定性。特殊性质不可脱离基本性质而独自存在,基本性质是不同特殊性质统一到一起的原因。特殊性质是对立的存在,表现为可分割,可转化。但是,特殊性质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可转化是指从这一特殊性质转化为那一特殊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是所有物质性质统一的原因;物质的特殊性质是物质性质对立的原因。对某一类物质而言,这一类物质共有的相同一的性质是这一类物质的类称基本性质。物质的类称基本性质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这一类物质共有的相同一的特殊性质。当我们给某一具体物质定义的时候,就可以只给出这一物质的类称特殊性质,并指出其归属的类。而其归属的类称基本性质则在经典著作中加以定义。在某一类物质中,不同的物质由同一类称基本性质来统一。如果这一类称基本性质的内涵很多,那么,这类物质之间性质的统一性就很强。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空间。在紧密相邻的若干物质中,它们共同拥有的大空间为它们的宏观空间。它们在量上统一于这一宏观空间。但是,它们每一个物质各自所完全拥有的小空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在微观空间上是对立的。如果若干物质,它们共同拥有的宏观空间较小,而各自分别拥有的微观空间较大,那么,这些物质量的对立统一性就很强。在这种很强的对立统一性中,宏观空间和这些微观空间之和的差即缝隙空间就很小。

统一是基于同一的存在而存在的。在性质方面,统一是利用抽象的同一的基本性质来统一具体的对立的特殊性质的。性质的统一,没有基本性质的同一,就失去了统一的基础;没有特殊性质的对立,就失去了统一的意义,而只能叫同一而非统一。在空间方面,物质的内在对立性导致这一物质的微观空间(相对于这一物质的若干内层物质为宏观空间)被这一物质的若干内层物质确定为若干个微观空间。如果没有这一宏观空间,那么,这若干个微观空间就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如果没有这若干个微观空间,那么,这一“宏观空间”的叫法是无意义的。因为它(“宏观空间”)是最微观的空间,当然是暂时的(因为物质会随时间的持续而分割)。因此,在性质和空间上都可以归纳为:对立和统一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对立也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统一是在同一的基础之上的对立统一。

物质是存在于空间之中,以自身的对立统一来推动自身发展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有四种:1、空间,2、时间,3、层子,4、物质。空间、时间、层子是物质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三要素。这其中,空间是超越物质的存在,是一切客观存在之所以存在的前提。时间和层子无法脱离物质而独自存在。空间、时间、层子它们自身均不存在对立统一性。物质的性质就是物质在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内在规定性。这种内在规定性规定的是物质对空间、时间、层子的拥有方式。物质无限分割后就是层子,所以,层子无限小,无内在结构,无法“独自”存在,这也是我们无法发现它的原因。层子是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小微粒,任一物质都包含着无数个层子。层子不是物质,因为它不拥有物质的基本性质。

  所有有形物质在其内层某一同一层面存在着唯一的物质形态,这一唯一的物质形态就是以太(借用物理学中的一个可能不再使用的符合,和原义有所不同)。以以太的这一层面为界,以太的外层物质为有形物质,以太的内层物质为无形物质。存在于有形物质之内的以太为非自由以太,存在于有形物质之间的以太为自由以太。所以,真空中充满了自由以太。

  广义的物质的质量分为量质量和数质量。狭义的物质质量即数质量,是指物质所含某种参考微观物质的多少,参考物质在波动哲学中指以太。物质的量质量是指物质质(相对性质)和量的乘积。物质的量质量反映物质的绝对性质。物质的绝对性质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质和量的乘积守恒。在波动哲学中,不同空间的以太量质量相等,因为以太的绝对性质始终保持不变。有形物质的质量是该物质所含以太的多少。

所有有形物质都是由以太构成的,所以以太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我们在研究有形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时候,就可以把不同层面的有形物质的相互作用看作同一层面以太的相互作用。真空中不同的自由以太相对性质很接近,这些自由以太对不同有形物质的作用力的大小也很接近。所以,我们可以把真空中的自由以太对有形物质的压力称作背景压力。背景压力是万有引力形成的原因。背景压力与光速成正比(待证)。

绝对性质相同的物质不相溶。绝对性质低的物质可以成为绝对性质高的物质的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即绝对性质不同的物质可以相溶。绝对性质低的物质和绝对性质高的物质互为外层物质和内层物质。外层物质发展的意义在于其向内层物质提供发展空间。吸引分相溶性吸引和接近性吸引。相溶性吸引是指绝对性质不同的物质向同一微观空间移动的过程。接近性吸引是指绝对性质相同的物质,因共同受到它物相溶性吸引或受外加排斥力的作用而导致彼此之间相互接近的过程。这种相互接近不会导致不同物质在微观空间上的部分同一,最多只能做到空间距离为零。相溶性吸引是因为需要的相互,接近性吸引是因为需要的相同。(见物质的层次结构图)

  物质的量质量守恒,物质质的增高,必定导致量的减小。物质量的加大,必定导致质的降低。当物质质的增高较快的时候,量的减小就较慢;当物质量的加大较快的时候,质的降低就较慢。为了论述的方便,波动哲学就物质质的增高称作物质的质变;就物质量的加大称作物质的量变。物质不是处于质变状态就是处于量变状态,决不会处于静止状态。

在物质的类称基本性质中,也包含着物质的特殊性质。这些特殊性质是基于所有物质共有的相同一的基本性质而存在的。而对于其所属的若干类称特殊性质而言,它们也由类称基本性质中所包含的特殊性质来统一的。所以,对于相接近的具体物质而言,其统一也是(物质的特殊性质)对立性的统一。对立性的统一也可以是一个过程。由于空间的接近,可导致两物质间性质的相互转化(质变)。也就是说,两物质间的对立性向两物质的内部转化。转化的结果为,两物质的同一性加强了。这一过程也可以发生在若干物质间。这一过程说明了,加强空间的统一,就可以加强性质的统一。不同物质之间存在着对立性的同一。这种同一是指特殊性质的同一。物质的对立性的同一是就物质的内涵而言的;物质的对立性的统一是就物质的外延而言的。不同物质,拥有同一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之间不存在性质的对立,也就无所谓物质在基本性质上的对立性的同一。


三、物质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

物质的发展动力分为延伸动力和移动动力。其中,延伸动力是原动力。这种原动力指向空间的所有方向,所以这种动力是三维动力(仅就实空而言)。物质的移动是因为一物质受到合力大于零的若干它物质的作用而造成的该物质的位移。物质的移动动力就是这一合力。物质发展的动力是物质固有的,它不可产生,不可消灭,只可改变其大小。

物质的发展动力源自物质对空间的需要,即物质从存在空间向发展空间的延伸。延伸是物质的量变状态。物质发展的方向指向空间的所有方向。此为物质发展的原动力,即物质的延伸动力。物质间的排斥与吸引为物质的移动动力。物质的移动动力源自物质的延伸动力。物质的移动动力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两物质因各自延伸动力的作用而导致两物质的相互排斥,即相邻两物质的各自延伸导致两物质质心的相离;二、两物质因受外加大于它们的延伸动力合力的作用而相互吸引(两物质的微观空间分别收缩,即两物质处于质变状态)。三、一物质因受外加非平衡延伸动力的作用而向延伸动力较小的物质方向加速移动。物质间的延伸动力直接导致物质间的相互排斥,物质间的相互排斥导致相邻的延伸动力较小的物质相互吸引,也就是说物质间的相互排斥决定物质间的相互吸引。所以,物质的延伸动力是内力,移动动力是外力。我们可以就此联系到三国等社会现象。蜀国和吴国之所以相互吸引是因为魏国的强大,这种强大同时威胁到蜀国和吴国的利益。所以,即使蜀国和吴国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都因为两国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魏国的威胁而可以暂时被克服,暂时被忽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人与人之所以团结在一起,是因为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威胁。在原始社会里,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人类的生存受到大自然的严重威胁。所以,原始社会的人群,都有壮大自己的强烈愿望,都不希望失去自己的同类。虽然他们之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是与他们整个人群和大自然的矛盾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始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共产主义社会。自从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提高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了。人剥削人并不会造成被剥削者死亡,并不会威胁到剥削者的利益,反而利于剥削者利益的最大化。于是,阶级社会产生了。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怎样做呢?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从追求物质财富向追求精神财富的方向转移。物质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精神存在于四维以上的空间中,即虚空中。也就是说,物质的发展追求的是拥有更大的三维空间;主体的发展是为了拥有更大的高阶空间。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致力于丰富社会的物质财富,应该引导人们追求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的基础,人类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后是可以被满足的,然而,人类对精神财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类对精神财富的追求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发展的增长点。这种增长是无止境的。所以,共产主义社会的持续存在是无限的。

物质发展的原动力也可理解为来自层子的相互排斥,也可延伸理解为来自每一物质的相互排斥,而不是来自某一或某些特殊的物质。“每一物质”是指不同层面不同空间的所有物质中的任一物质。物质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同一性的范围。包括主体在内的所有物质,不存在任何绝对的宏观动力中心。任何被我们认定的宏观动力中心仅仅是一种表象。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宏观动力中心始终都无法脱离无数个微观的动力中心的支持。动力来自于微观物质,指向宏观物质;目的来自于宏观物质,指向微观物质。就是说,动力来自于微观物质,意义在于推动宏观物质的发展;目的来自于宏观物质对自身内在平衡的需要,意义在于解放微观物质。微观动力之间互为阻力,如果宏观物质无法协调好微观动力的发展,那么,从宏观上看,目的性就弱。如果宏观物质的目的性(运动的方向性)很强,那么,在微观物质的动力方向与宏观物质不一致的情况下,宏观物质的发展就会动力不足,微观物质也很难对宏观物质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一物质发展动力越强,越利于这一物质自身的发展;一物质发展的目的性越强,越利于这一物质推动其它物质的发展。动力本身就包含着目的,也可以说是方向。动力内在的目的是无意识的,规范动力的外在目的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目的利于物质自身的发展,有意识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推动社会,或者说是为了推动社会中的某一具体事件的发展。对人而言,不成熟的人拥有发展的动力(其目的是无意识的),成熟的人拥有发展的目的(是有意识的)。所以,婴幼儿致力于自身的发展;成年人应该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任何物质都不能孤立存在,其动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它物质动力的约束,制约其对空间的需要。所以,一物质的发展空间,为其发展动力所能克服的外在阻力所屏蔽的空间范围。物质世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占有无限空间,物质世界发展的手段就是平衡所有物质的发展。前者属于量变的、主动的范畴,后者在某些方面属于质变的、被动的范畴。所以,包括主体在内的所有物质都在致力于追求更大的存在(发展)空间。目的是第一性的,手段是第二性的。一般物质只有发展的目的,没有发展的手段。平衡是手段,它必须依赖主体对主体社会秩序的尊重。物质的发展空间不但是个量的问题,也是个质的问题。即,空间的性质决定了该空间是哪类物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任何物质的发展动力的存在和增长都必须依赖其内在发展空间的支持。物质的内在发展空间应该是其所有内层物质的发展空间。任何物质的外在发展空间,由其发展动力所决定。发展动力是内因,是根据;发展空间是外因,是条件。物质的内在发展空间比外在发展空间重要。物质的外在发展空间会直接随其内在发展空间的增长而增长。物质外在发展空间的增长不是物质内在发展空间增长的直接原因。

物质的原动力往往会受到外界阻力的作用而导致物质改延伸为收缩。因为物质不是处于质变状态就是处于量变状态,决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我们从宏观上看物质之所以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物质处于延伸和收缩的不断转化的状态中,累计量的改变极少,从而让我们无法直接感觉到物质状态的微量改变。物质的发展会因空间的制约而倒退。所以,物质会因发展空间缺乏而导致发展的停滞和倒退。物质在“静止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瞬间延伸速度和瞬间收缩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质世界的发展空间来自有限物质世界的无限外层空间。内层物质的发展空间来自其外层物质,外层物质是阻碍内层物质发展的原因。所有外层物质都不会直接给予内层物质以发展动力,但是,一外层物质可以帮助内层物质消除或减弱来自其它外层物质的阻力。所以,给我们的直接感觉,这就是在给予内层物质以发展空间。物质的发展空间就是指,物质的发展动力所能克服的外在阻力所屏蔽的空间范围。外层物质帮助内层物质克服阻力,也就是帮助内层物质扩大发展空间。


普进峰 2003/05/27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时间空间都是绝对的
下一篇: 物质波的质变量变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