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好汉网主 好汉网主
重视对思维控制论的研究
时间:2008/5/6 21:56:52,点击:0


【原文出处】哲学动态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911
【原刊页号】22~25
【分 类 号】B1
【分 类 名】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02
【 作 者】陈文江/何云峰
【作者简介】陈文江,华东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7
  何云峰,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 上海 200234
【责任编辑】董谊思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8862(1999)11—0022—04
      1
  对人类认识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角度:(1 )从人类的角度研究认识的起源、发生与发展。这必须从知识最终源泉方面着手。 (2)从个体的角度研究认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个体知识的获取、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模式的形成等。(3 )从具体认识活动的角度研究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如果说上述(1 )要探求人类认识的整体规律,(2)要探求个体智力的特征,那么,(3)要探求的是主客体的直接动态作用过程。应该说,只有(3 )才涉及直接的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它直接地研究认识自身产生、发展的规律。
  当我们从主体和客体的现实运动去探求认识活动的时候,其任务包括以下若干方面:(1)揭示认识自身的发生轨迹。 即展示认识是怎样从无到有、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深到更深刻的本来面貌。从这个角度看,认识论无非是试图制造一个主客体直接相互作用的运作模型。 (2)揭示认识运作的物质基础,即生理机制。它试图说明当主体的认识运作时,其生理的物理化学过程是怎样的,并进而制造一个与认识运作模型相一致的大脑生理对应模型。(3 )研究认识活动的调控手段和方法。也就是寻找最佳的控制主客体相互作用系统运行的技术和方法。 (4)形而上学地研究认识和知识的本质。知识作为认识活动的精神性成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输入与输出的产物。
  在上述四个任务中,大脑生理对应模型已不再属于哲学的研究范围,而主要由脑科学和其他一些生理学分支等等具体经验科学进行。哲学的任务主要从其余三个方面去揭示认识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其中,专门揭示认识本质的研究,可称为思维信息论;专门进行认识/认知运作模型的研究,我们称为思维系统论;专门研究认识活动的控制方法和手段的领域,称为思维控制论。这三论共同构成现代全息认识理论。
  现代全息认识论虽然划分为思维信息论、思维系统论和思维控制论三大部分,但是贯穿于其中的红线仍然是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其范围仍是要研究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以及这三种关系之间的关系。在其基本内容中都展示出这样的事实: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主轴,只是它要更加全方位和更加深刻地揭示这一相互作用系统。例如,关于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实践的过程理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理论、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理论等,就是研究主体怎样去反映客体,在多大程度上能正确地揭示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主体的认识是否具有正确性的问题;关于实践的特点、形式、要素的理论就是研究主体如何改造客体、怎样把自己的活动或本质力量传导到对象上去以引起客体的变化;关于认识的源泉、动力、检验标准的理论实际上就是研究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同反映与被反映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动力系统中又体现了主体价值意向的介入。认识论中的一切范畴都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矛盾。感性、理性、真理等都表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等表示主体反映客体的方法;等等。在全息认识论中,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系统是研究的核心。而主客体关系中的实践关系系统和价值关系系统仅仅被作为认识关系系统运作和发挥功能的环境而已。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研究思维控制论的重要性。既然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认识的运作方面看,主客体关系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运动体系,那么,主体必须采取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去有效地操作这一运作系统,否则系统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这种研究,我们称为思维控制论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思维控制论是最薄弱的领域。因为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认知方法问题,甚至把思维方法看作思维控制的全部内容。其实问题远不止于此。思维控制的有效性固然要受思维方法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要对生理、心理、操作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从实用性来看,思维控制论的研究更具有实际的“效用”,它可以指导人们如何以最高的效能去认识新事物,去调适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运动系统。而思维信息论和思维系统论都主要是描述性质的研究,其目的是要揭示人类认识活动的现实状况。因此,我们认为,现代认识论应把重点视野转向思维控制论方面去。因为认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绘制出已经存在的现实思维图景,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人们去创造新的思维现实。
      2
  研究思维控制论,应该包括下述主要内容:
    1、生理控制 主体应当使自身的相关生理器官如感知器官、大脑等进入最佳运作状态。
  人的思维离不开大脑和各种感知器官。在认识过程中主客体的实际相互作用必须由感官和大脑去完成,而感官活动最后都会转化为大脑的生理运动过程。现代科学已证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是神经元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电化学的运动过程。离开了感官、大脑的生理运动,思维就无法进行。所以,使有关器官保持合理的生理紧张状态,是获得较佳认识成果的前提条件。
  当然,思维活动既是一种生理运动过程,又是一种精神运动。它通常既消耗体力又消耗智力,是体力和智力的统一过程。正因为如此,思维活动跟其他任何劳动形式没有根本区别,差别只在于它主要耗费智力并产出精神性成果。就思维过程的生理机制而言,它是主体身体的各部位同时发挥作用,但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大脑。事实表明,真知的获取都是科学运用大脑的必然结果。在认识过程中,主体的各个生理器官(尤其是大脑)既要处于紧张状态,又要善于休息。长时间持续的生理紧张,往往会导致疲劳,从而抑制思维。有效地启用和控制思维活动所必须的生理器官,会有助于我们有效地认识和观念地把握对象。
    2、心理控制  主体应当使自己的认识能力予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意志、情绪、心境达到理想状态。
  认识能力决定着主体发动的思维活动的性质,即认识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的能力趋向去进行思维活动。所谓能力趋向,指的是主体所特有的力所能及的认识方向和研究领域,它一般取决于主体自身的专业兴趣、知识结构、性格特征、习惯嗜好等等。认识能力决定着主体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整个思维过程的“流速”和质量。当主体的认识能力完全发挥出来时,他所达到的认识水平将是最高的。
  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它跟主体的情绪、意志、性格、兴趣等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能力决定着认识水平的极值,但其最佳发挥首先要依赖于主体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心境,可以提高主体的思维效率,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相反,如果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不定,注意力不集中,那他就不可能发挥出正常的认识水平,不可能获得深刻而正确的认识结果。此外,意志在众多心理因素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能帮助主体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积极改造各种不利因素,从而促使思维过程进行下去,直到它的完成;主体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畏缩不前,他就可能半途而废。主体意志力的强弱可以从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予以评价。
    3、认知控制 主体必须合理、正确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充分调动背景知识、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作用。
  思维方法在思维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维活动中,一旦问题明了,思维能否捕捉到真理,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所采用的方法。不懂得选择运用合适的思维方法,就无法使思维真正有效。
  主体参与认识活动不可缺少背景知识。背景知识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它帮助主体确切地认识所面临的问题,使主体现实地获得主体性品质,从而现实地成为认识活动的发动者、控制者。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背景知识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思维定势、成见或偏见就是由于已有的背景知识的不良影响所致。认识主体必须学会克服思维定势,消除成见或偏见,划清已知和未知的界限,既要利用已知去解未知之谜,又要大胆地超越已知。
  任何认识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结果。在认识过程中,主体面对认识对象,开始时总是对其本质和客观规律不甚了了,而且也很难会有现成的答案或模式供你思考。人们只能依靠猜测、想象或“试错”去发现和揭示对象的本质。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猜测、想象或“试错”是认识主体的一种特殊本领,它是有根据、有理由的设想和思考,而不是随意的凭空瞎想和胡思乱想。认识主体的这种特殊想象本领是在其长期的认识活动中形成并依赖于不断地训练和有意识地培养而得到发展的。认识活动离开了想象就不可能进行。想象力的高低以想象的迅速性、准确性、丰富性、新颖性等方面作为标志。
  认识活动的结果还要取决于认识主体的创造力。创造力指的是认识主体创造新理论、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的能力。它体现在认识结果的新颖程度和深刻程度上,依主体的创造意识是否强烈、创造的敏感性、创造的胆识等方面而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主体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4、操作控制 主体应当正确启动主客体直接作用系统, 选择合适的感性材料,提高系统的运作效能,降低思维劳动的损耗。
  为了进行思维活动,主体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思维技能。主体的思维技能是否熟练、全面,对认识过程有重要影响。思维技能实际上就是主体操作思维活动的能力,包括搜集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的技巧、文字组织能力、各种思维活动的经验等方面。
  此外还需指出,许多认识过程不单是一个理性思维加工过程,它往往也是一种实验操作过程。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实验设备、技术中介越来越发达,各种先进的观察、实验仪器、电子计算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不仅依赖这些仪器仪表和计算机,以获得对客体的认识,而且使用和操作它们的能力也会对整个认识过程的运行速度和效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操作能力的高底应当可以从操作的准确性、操作速度、操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方面去评介。
    5、形式控制 主体还要准确、合理地使用语言、 思维的逻辑形式和规律等。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分为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人工语言)。人们运用语言在反映客观对象的过程中思维,社会地交流思想,而且体现、传达感情、意志等心理因素。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它在帮助人们认识真理、表达思想,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促进科学的发现和创造,促进科学体系的形成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形式逻辑在现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形式逻辑数学化而形成数理逻辑外,最近几十年来,还向哲学、语言学等方面发展。前者如义务逻辑、选择逻辑、行为逻辑的产生,后者如逻辑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分支的建立,都是其重要的标志。
  以上五种控制构成思维控制论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寻找最佳的思维方法和手段,直接指向人们的思维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系统以最佳的方式运行,并产生最理想的认识结果。我们提出将现代全息认识论的重点视野放在思维控制论上,并不是否认实践的作用,也不是就认识研究认识,而是要加强微观认识论的研究。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进化认识论的兴起与演化
下一篇: 全球化趋势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