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企业也迅速地成长起来,我们愈发意识到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公共关系中的危机管理。在企业中,危机如同驱不散的幽灵,始终令我们防不胜防。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危机,危机或小或大,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任何一个小小的危机都有可能毁灭一个企业,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起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所以危机处理的好坏对一个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危机,就是指危机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而且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特点,所以处理和化解危机事件历来是组织形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危机管理是针对组织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危机,就能有条不紊的将危机化解,重新恢复信誉和市场的一整套机制。 在面临危机处理时,我们一般都经历这样的几个程序: 1.深入现场,了解事实 企业组织在遇到危机时,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立即调查情况、制定计划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为了显示组织对危机的关心和重视,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不但要马上对外发表声明,而且,条件允许的还要亲自出马。这样容易缓和企业组织与公众的对抗情绪,得到公众和媒介的谅解和尊重。 2.分析情况,确定对策 在危机处理时,首先应该组织有关人员、尤其是专家参与,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对危机的状况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何在?危机发展的状况及趋势如何?受影响的公众有哪些?危机信息对外扩散的发布渠道和范围是怎样的?综合以上问题,制定危机处理的方案,即如何对待公众、如何对待媒介、如何具体行动等。 3.安抚公众,缓和局面 企业组织出现严重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公众利益受损时,组织必须勇于承担责任,安抚受害公众并给予公众一定的精神补偿和物质补偿,真心诚意地取得他们的谅解,使危机更有可能顺利化解。 4.联络媒介,主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随之而来,媒介也会纷纷报道。俗话说:“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切忌不要发布不准确的消息,不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作缺乏根据的猜测。回答敏感问题之前须向决策层请示报告,严格按照统一的口径对外发布信息。主动与新闻界取得联系,建立广泛的消息来源,并与新闻界取得谅解,争取新闻界的合作。及时对新闻界的合作表示感谢。充分利用新闻媒介与公众沟通,引导和控制舆论局势。如果有关危机的新闻报导与事实不符,应及时予以指出并要求更正,但应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因为外部公众对危机的看法主要依赖于他们的所见所闻。 5.多方沟通,共同化解 这一步主要是争取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 6.认真处理善后工作 公关危机处理完毕后,必须进行危机恢复,善后工作,尤其是公众心理,精神恢复等工作事宜,尽早使得企业各方面工作恢复正常,建设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危机处理得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一个企业得生存和发展,以SK-Ⅱ和肯德基在面对危机时的处理为例: 前段时间国家质检总局证实,知名化妆品牌SK-Ⅱ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随后全国各大商场就陆续对这些问题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消息一经报道,全国各地消费者蜂拥退货.但宝洁公司却设置了很高的退货门槛。规定消费者需持有由卫生部指定医院出具的过敏凭证;消费者必须有销售凭据;产品所剩含量必须在1/3以上,如果少于1/3,则无法办理退货手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名为《非健康相关非产品质量问题投诉快速退货处理简易协议书》,协议书中赫然写着:“尽管产品本身为合格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决定为您做退货处理,经双方协议同意退款××元。此处理方案为本案例一次性终结处理。”这些苛刻的退货条款激起众怒,媒体一片哗然。 我认为此次宝洁公司在SK-II重金属超标风波中傲慢自大,危机管理做的很失败。 首先,我觉得宝洁公司在此次危机管理中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很有问题。在面对国家有关部门出示的调查结果后,宝洁公司未做出任何解释,而是一再声称自己的产品无质量问题,这其实已是不尊重消费者了。而在其产品曝光后,宝洁不是主动回收那些产品,而仍然在那里高唱自己产品没问题,对消费者置之不理,在危机处理的第一步中已给公众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随后的退货中,又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就必然会引起众怒。要出具指定医院的过敏凭证,还要签订所谓的协议书,并且是一次性终结处理,都让我们感觉到宝洁公司的做法已是伤害到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点严重违反了危机处理的原则。在危机处理中,我们要求的是公众至上的原则,危机处理中首要的是要把受害公众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安抚大众,才能有利于危机的化解。而宝洁公司恰恰反其道而行,非但没回收产品安抚大众,在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接受消费者的退货,但在退货过程中又表现得毫无诚意,还让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无疑不能化解危机只会加重危机。更不要谈在危机处理中与消费者建立真诚的沟通,宝洁对于消费者的态度非常的冷漠,也没有做出过相应的解释,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未给予任何满意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危机处理中的大忌,必然不能获得公众的谅解,也不利于宝洁公司本身的形象。 其次,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没有主动积极地与媒体沟通。宝洁作为一个跨国大公司,应该明白媒体在危机中占了多大的份量,但他们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对于这次危机,他们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什么的,抢在第一时间内控制局面,也没出台任何稿件。做出的声明也没掐中要点,不主动联络媒体导致小道消息四起,而消费者又不能清楚地判断真假对错,往往将过错加诸于宝洁公司身上,导致危机更加恶化。 而同样面对危机,肯德基在这方面就略胜一筹了。像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在事件发生以后,他们马上在全国各地同一时间发表公开声明,在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的调料中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各门店停止销售相关食品。声明在向公众致歉的同时,还对供应商提供含违禁成分调料的行为“非常遗憾”,并强调公司将追查此次供应商的违规责任,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同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肯德基应对自如,积极主动联络媒体,发表公开声明,并诚恳地向公众致歉。让公众了解具体情况,希望赢得公众的谅解。在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后,危机逐渐化解了,肯德基又恢复了其良好的形象,各家门店依然人满为患。其实肯德基自进入中国以来,也经历过了不少危机,如非典,禽流感,但他们每次都能转为危机,化险为夷,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这全要仰赖于他们一系列的危机管理措施。特别是禽流感时期,食品行业普遍遭受危机,生意低迷,而肯德基依然维持至今,这一切都因为他有一套比较成熟而完善的危机处理预案,每当发生危机时,一个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危机小组就会马上组成,制定了一系列的危机处理预案。而不是每次等危机出现以后,再临时建立预案,那样的话会延误处理危机的最佳时间。而肯德基的危机管理在一次次的重大危机中趋于成熟。 从上述SK-II和肯德基应对危机和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们清楚地可以知道危机管理举足轻重的地位。SK-II的表现对于他今后还想在中国占的一席之地必然会有所影响。其实,在企业发展中,企业面对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或已经产生的危机,绝不能视而不见或袖手旁观,必须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给予认真处理和解决。危机一旦爆发,往往会引起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必定生出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如开诚布公。面对事实,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态度着手,负荆请罪往往能博得同情。面对危机时,企业被动地应付、傲慢无礼或推诿责任,这无疑会给企业信誉带来致命打击,而SK-Ⅱ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不到位,在面对化妆品中有害物质超标,他非但没做出相应的道歉,反而高姿态的对待消费者。 其实危机并不是全然都是不好的,危机的存在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危机的存在和出现都会刺激和改善企业内部的一些弊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危机其实是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是一道分水岭。如果我们能妥善处理好危机,那必然会消除企业中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才能更加成熟和壮大。任何事物都是在困难中前行并进步的,企业的发展也不外乎如此。在当今各方面都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企业要尤其重视危机处理。不要每次遇到危机都把他当作是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我们应把危机看作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危机能很好体现一个企业各方面的缺点,通过危机处理来克服这些弱点,使企业更具活力,真正做到转危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