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都在寻找作业的切入点,一直都无从下手,觉得公共关系的范围太广了。于是在没有什么思路的情况下,我又翻起了课本寻找思路。在无意中我发现了公共关系中“竞争对手”这个关系。一下子便想到了太多。 压力、竞争,这些词,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成了如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竞争压力愈演愈烈。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这组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就像一张大网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心头。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 五花八门、前所未有的就业手段出现在了“80后”大学生中。求职招聘中的奇怪现象也纷纷被披露:某女大学生在多次求职不成的情况下以媚人的低胸罩吸引企业的注意力,某地人才市场上出现企业要求女毕业生应聘必须搭配一名优秀男生的“拉郎配”,大学冷门院系热衷于“讨好”企业需要而“改名”…… 现实的压力也使毕业生透不过气来。来自农村的金廷满谈到自己的就业期望,还是比较务实,但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我家那边就出了我这么个研究生,实在是被亲戚朋友赋予了很多过头的期望,总以为我会发大财,有时被说得很不好意思,他们不知道现在大学生的艰辛,但我又能说什么呢!” 在与新浪网联合推出的调查中,56.95%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是“扩招带来了庞大的就业大军”,55.97%的受访者认为是“现实与理想有巨大的差距”造成的。针对“80后”大学生种种“就业恐慌”的表现,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力教授认为,“就业恐慌”主要来自找工作时的茫然无措,平常没什么职业规划,一有就业的机会,也不看是什么要求就一哄而上,同时找工作四处撒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沈阳市人才中心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6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这份调查显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大学生只有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到25%,而没有明确目标的达到了62%。 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说,职业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张剑副教授认为,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大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在活动中,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这部分学生就业时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教育机构应该给大学生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或帮助,同时,张剑认为,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恐慌”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现象”。。。。。。 社会现实的压力迫使大学生使用各种方法与别人竞争。大家都想劲各种方法去显示自己。但又有很多人在抱怨,觉得自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现在的社会不公造成的。很多并不是很优秀的人因为认识某个局长或领导干部而找到了理想称心的工作。很多有真才识学的人被“雪藏”了!现在的社会真的是这样吗啊?那些没有找到称心工作的人真的只是因为自己没有“路”吗?在这个社会存在公平竞争吗?公平竞争的真正含义又到底是什么呢? 竞争缘何而起?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人们往往忘记了最简单的道理:如果资源相对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人们还争什么?!竞争因稀缺而起,稀缺产生竞争!这里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竞争是否公平,而在于不同的竞争方式会带来何种社会后果。它导致资源越竞争越稀缺呢,还是越竞争越丰富? 何谓公平竞争?定义千奇百怪,孰是孰非,难下断言。有人说,当今中国,竞争最不公平,有特权的可以不劳而获,当"倒爷"的可发不义之财,少数高干子弟,官"倒爷"可以利用双轨制价格的资源、商品控制权巧取豪夺。若竞争是公平的,这些人怎可以花天酒地,许多劳作者哪会因价格上涨叫苦连天?! 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以权力为准则定竞争胜负时,会竞争权力的是赢者,不会竞争权力的是输家。因此在权力准则下有权者发财是公平的,无权者贫困也是公平的。就如同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那里市场价格是衡量竞争胜负的准则。会市场竞争者是胜者,不会市场竞争者是负者,前者发财,后者不发财,那竞争也是公平的。可见,世界上没有绝对竞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而只有选择何种竞争准则来衡量胜负的问题。我们看看"倒爷"们、特权者是何以振振有词的反驳吧。"倒爷"可以驳倒你:我可以倒,你也可以倒,机会均等。你钻不到"倒"的机会,是你投机的能力不济,优胜劣汰,不公平在哪里了?!有特殊政策待遇的企业也可以驳倒没有特殊政策的企业:不错,特殊政策确实使我们企业赚了钱,但这特殊政策是我们竞争而来,并非天上掉来的。你们企业没有能力争取到特殊政策待遇,是你们竞争能力不行,不公不平在哪里了?! 所有这些反驳都是对的。中国不存在不公平竞争,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的,不是竞争的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而是衡量竞争的准则不同的问题。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衡量人们胜负的准则是市场价格、出价高者得,出价低者出,人们在市场上分胜负。有眼光的,会生产的,有一技之长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会投资做生意的,在市场竞争中都是赢家。不善于市场竞争的,就成了输家。你输了,不能就指责这竞争是不公平的。 在中国,当然就不同了,在许多情况下衡量人们竞争胜负的准则是权力和职位高低,人们竞争,要在政治市场上见输赢。谁多得了权力,谁夺得了资源的控制权和管制权,谁就是赢家。那些争权有术的,那些倒卖特权有门的,那些会吹牛拍马,迎逢贿赂的,那些会钻有漏洞的法律和政策的空子的,都是赢家。至于那些只会啃书本的,只会钻技术的,只会创造发明的,只知道上班干活的,只知道拿呆工资的,就都是输家了。输家不能因输了就说竞争不公平,这竞争公平极了,只是输家要想变赢家,只有两条办法:一是把自己培训成争权能手;一是想办法改变衡量竞争胜负的准则。 不同的竞争准则导致不同的竞争行为和不同的社会效果。竞争准则改了,人们的行为自然会变。若权力大,职位高,不是得利的最好手段,人们就不会都去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在它上面。若会投资,会生产,会做生意,会市场竞争是获利的最好手段,人们自然会把精力,时间和资源投在生产和市场竞争上。权力准则下的竞争,越竞争社会越贫穷。因为这样的竞争消耗资源却不增加财富。市价准则下的竞争。越竞争社会越富裕,因为人们投入资源,消耗资源的前提是产出比投入大。不然就赚不到钱。这就是说,增加财富成了竞争赚钱的必要手段。 竞争规则变了,社会现象、社会风气也会改变。在另一竞争准则下,既然我们现在所反对的那歪风邪气恶劣行为再也难以成为赚钱谋利的手段,那么这些歪风邪气恶劣行为,不反对也会自消。拍马吹牛要损害自己人格,既损害人格而不能获利,谁还吹牛拍马?在市场上,商品的出卖人就是商品的法人所有者,即使你贿赂他,他也不会把商品蚀本卖给你,割自己之肉来给你补疮。那又还有谁会去贿赂?!既然在另一个准则下,获利不是靠权大权小、家庭背景,那么又有谁还会一意去培养自己争权钻营的本事,趋炎附势的功力?!总之,竞争规则不改而要消灭社会不正之风,只会是抽刀断水水更流。若竞争规则一改,很多现存的歪风邪气便会不反自消。只是这一改,过去的赢家就可能要变输家了,他们那时也会同样出来叫喊竞争不公平了。 有人总是强调,现在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因为它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其实这观点是幼稚的。企业外部的客观环境永远都是不同的,从市场环境到政治环境。如果人们要期望企业都在均等的条件下,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竞争,才算公平的话,那么这种公平竞争永远也不会到来。这和人们在求职时要求完全的公平竞争,什么东西大家都一样的去竞争是不可能的道理是一样的。比如,平原和山区的条件不同,我们总不能为了条件公平而去挖山不止,把山区变成平原后再竞争吧!其实,只要有了市场,企业可以买卖,市价这把尺子就会把条件不同的企业衡出长短高矮来。条件好的企业市价高,条件差的企业市价低。以一把尺子衡量之,不存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了。只是现在的尺子不是市价而是权力和特权关系罢了,不过是赢家输家不同罢了,有什么公不公平的问题。 别把注意力集中在竞争的公平不公平之上,而要把力量集中在改变竞争准则之上,中国的人与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就会带来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社会效果。如若我们是要民富国强,那就为市价准则代替特权准则奋斗吧。庆幸的是,我们的改革正在朝这方向往前走!国务院总理提出的"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就是这意思。要是改成"国家适应市场,市场调控企业"的话就更完善了。 是的,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其实企业或同行之间的利益冲突远没有想象中的大,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的,他们的利益可以是相通的,所以如何处理好竞争对手的关系,如何把这种关系首先作为伙伴关系来处理,在目前的竞争准则下如何做到大家心目中的市场公平竞争,是有着战略意义的。 考虑到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国情,以及保证市场能够正常的健康发展,作为社会未来的主人,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竞争的我们来说,组织在处理同行竞争关系还是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切实把握正确的竞争目的。同行间竞争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你追我赶,友谊竞争,以谋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尽管彼此间竞争都是为了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但他们的基本目标仍是为社会多做贡献。因此,应在竞争中牢牢把握正确的目的,而不能单从本位主义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倾轧对手,搞垮同行。 二、竞争的手段应光明正大。我国同行组织间的竞争决不能违反社会公德,采取尔虞我诈、互挖墙角、损人利己的伎俩,这种竞争即使取胜也是不光彩的。如“某女大学生在多次求职不成的情况下以媚人的低胸罩吸引企业的注意力,某地人才市场上出现企业要求女毕业生应聘必须搭配一名优秀男生的“拉郎配”,大学冷门院系热衷于“讨好”企业需要而“改名”……”这些不堪入眼的应聘伎俩,实在是有辱大学生的尊严。应该提倡以科学经营管理、改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等正当方式展开竞争,从而能使胜者心地坦然而成为表率,败者心悦诚服而奋起直追。 三、竞争不忘协作交流。同行之间虽是竞争对手,但由于彼此根本利益一致、最终目的一致、竞争对手同时又是伙伴关系。双方完全可以在共同目的的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可以相互交流技术成果与经验,可以支援人力与财力,可以共同研究解决专业难点等等。这从表面看来与竞争不相干,其实这是另一种意义的竞争,或者可说是提高了竞争层次,因为能主动协作交流的一方最起码在形象、精神竞争上占了上风。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因为有了竞争,企业才有了向前发展的动力。然而,在市场上,并非打败了竞争对手,就对企业发展有力。一位管理者曾说过,“市场上,对手就是帮手”。所以,有时处理好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反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这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希望在国家政策及我们大家的努力下营造一个健康的竞争的工作和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