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多年来,生活方式通常是易于被学术界特别是哲学、历史学研究所忽视的领域。改革开放把生活方式研究提上了科研日程。自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生活方式问题受到舆论界、理论界的瞩目,一度成为热点。但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近几年,生活方式的理论研讨,一方面迅速被大众日常消费方式的浅层次的媒体舆论所淹没;另一方面,又受到巨大的经济浪潮的冲击,经济理论的探讨成为学术领域的最为时兴的话题,生活方式的研究在学术界逐渐冷却,作者队伍偶尔“余一卒”,也“荷戟犹彷徨”。 其实,社会发展的标志,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乃是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从来不是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本身从来不是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是为了使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而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的最重要的意义,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是别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不过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因而,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层面研讨社会生活方式,不应被忽视。特别是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论城市乡村或男女老幼,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逐渐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型。在这一历史性的演变过程中,每人都在努力探寻最佳生活方式,为此重新定位自已的生活方式坐标,其间也难免发生种种迷惘和困惑。这就给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既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现实社会价值、无疑也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社会生活方式转型问题。 本书试图通过阐述我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特征、特性,以及它转型的必然性与历史进程;通过探讨现代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特点和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途径、现状,以及如何看待社会生活方式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与读者共同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扩大视野,全方位地探讨我们这个超大型、多民族社会的生活方式转型问题,在经过几年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专门对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问题做了论述,试图说明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多元的,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途径也并非是单一的。 本书既从现实出发,又追溯历史,并力图把现实、历史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三者浑为一体地建构全书。书中对某些理论性问题、现实问题以及历史问题,提出了探索性见解。这些见解,完全是个人的看法,是提供与对生活方式转型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讨论的。 本书为作者于1990年接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个重点项目的课题研究成果,由于课题参加者的变动等原因,至今才得以完稿,不过,近两年来社会生活又发生了剧烈变化,总觉得一些问题尚需继续深入探究,但限于自身水平和超过了计划规定年限,只好拿出来敬请专家、读者指正了。 本书由课题负责人王玉波整体构思与出版策划,书中第一、二、三、四、五章及前言、结束语、后记由王玉波撰写,第六章由瞿明安撰写,最后王玉波统稿。 作 者 1995年8月于北京 目 录 一 问题的提出 背景----改革开放 探索----逐步深入 二 传统人怎样生活 (一)传统生活方式主要层面 l、依附家族 2、祖先崇拜 3、重生育 善摄生 4、等级制与平均主义 5、以“礼”整合 (二)特质、功能、价值 l、综合特质 2、历史功能与现代价值 三 从流变到转型 (一)流变轨迹 (二)转型启动 四 转型取向与特点 (一)转型取向 1、由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 2、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3、由保守型向进取型转变 4、变革与继承、借鉴的最佳结合 (二)转型特点 1、新型知识分子首倡 2、中西生活文化长期撞击 3、曲折、渐进又相对迅速 4、消费合理适度不断提高 五 转型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转型现状 1、巨大进步 2、初期阶段 (二)制约因素 1、社会价值体系转换 2、新旧体制并存 3、社会结构问题 4、整体发展与全面提高 六 转型大视野-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转型 (一)传统生活特征 (二)改革中的变迁 (三)失调现象 (四)转型模式与文化适应机制 (五)转型的调适途径 七 善于自我建构-结束语 后记 附录 参考书目 http://www.channelwest.com/ynmzx/book/0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