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社会是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概念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的结果。学习化社会建设也是当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已经成为各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原则。由于一些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致使我国有些人对学习化社会的涵义理解不正确甚至有所误解。如认为学习化社会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认为学习化社会是某些人的空想;认为学习化社会主要与成人教育有关,而与正规学校教育关系不大;把教育等同于学习;把学习化社会看作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希望社会提供更多传统教育的机会,让所有人可以终生接受教育……等等。本文根据和运用国际组织的资料,阐述了“学习化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学习化社会”的深刻含义,同时,澄清某些错误的认识或理解。 一、“学习化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 “学习化社会”的提出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巨大变迁所导致的旧有教育体制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新的社会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于“终生学习”的思想,我国古代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古代希腊,早期的希腊人也提出过“教育型社会”的理念(吴刚等,2003)。但那时,还处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育还很不发达,还是分散的、无序的,内容和形式还比较简单没有形成系统。 20世纪中期,人类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科学与技术的革命飞速发展,其研究结果迅速应用到实践并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征服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大众媒体和控制系统的革命影响着每个地方的每个人,形成了一个以自发性和交流为特征的世界。同时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技术的时代”。它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就是1、教育必须从科学技术以前的时代转移到技术的时代;2、建立一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学会生存》,第10页) 但50年代早期以来所有国家都奉行教育系统线性扩大的战略,千篇一律的扩大和机械地追求数量发展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此外,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引进了不适合自身国情的外国教育制度而置身于双重困境。更严重的是质量方面的问题。由于教育系统的僵化,使课程及内容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陈腐。发展中国家引进的外国教育模式常常被荒唐地使用,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资源和实际需要;而且在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要以及他们所处的变革中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教育系统也越来越不适应。从那时开始,教育开始呈现出长期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局面,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益过时的陈旧课程内容与知识增长及学生现实学习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不相适应;教育与就业之间日益严重的不协调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严重的教育不平等;教育费用的增加与各国将资金用于教育的能力和愿望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由此而产生的教育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不平衡,构成了世界教育的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968年美国学者哈钦斯出版了他的《学习化社会》一书,首先使用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此后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也发表了《迈向学习化社会》的报告,提出教育制度应由传统形态的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转变。 在推进学习化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是直接的推动者。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标志着“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为国际社会正式接受。该书用后记二和整个第三部分充分论述了“学习化社会”的观点和措施,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两个原则。这就是:1、“学习化社会”是一个让社会所有机构和行为都成为教育提供者的社会;2、全体公民都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构,都参与学习,都在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建设。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从而指明了解决长久存在的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方向并向人类展示了教育的未来前景。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出版了有关的报告——《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深刻探讨了从“教育”到“学习”的观念的转变,构化了“学习化社会”的景象:学习和教育“贯穿于全部生活之中”:在家庭中,氏族中,加入社团的仪式中,教堂、学校,在公司中,工作中,战争中,街道上,市场里,每一种人类关系中,在交谈、听故事、神话和传说,读书和看报时,参观博物馆、观赏教室里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窗、旅游、观察自然中,学校变成教育和文化中心,为整个社会服务。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更加一目了然地在标题中亮明了观点——学习。报告强调指出了“终生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在阐述终生学习时经常使用“learning through life”, 即“通过生活”而终生学习。表明终身学习的方式和途径需要重大的突破,(赵中建,2003)即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建设。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编写出版了《国际农村教育报告》。该报告深刻分析了面对全球化挑战农村教育的发展危机,并鲜明地提出了“建立学习化社区是农村教育面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教育抉择”,指明了农村学习化社区建设的途径。从而推进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学习化社区建设运动的开展。 二、“学习化社会”的深刻内涵 迄今,国际上并无非常权威的关于“学习化社会”的定义。综合国内外有关观点,可以将“学习化社会”的特征归结为: 1、 从“教育”转变为“学习”的观念。在一个空前需要教育的时代,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既包括它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它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资源)。由于我们要学习的所有东西都必须不断重新发明和日益更新,教学就变成了教育,而且越来越变成了学习(《学会生存》,第16页)。将一切社会活动当作学习活动,对生活采取一种学习的取向。即教育不再仅指正规学校、教师传授和书本知识,社会本身成为学习的资源。 2、 学习和教育成为一系列的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发生,非机构化的教育和学习占有重要位置。如工作场所、家庭及其它任何团体活动或个人情境里,社区的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保存、家政推广、乡土教育、青少年校外生活、老人照顾、地方产业转型和社区氛围营造等,都需要居民参与学习,而不仅仅是存在于正规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将提供的服务转变为教育活动,将加强儿童福利,转变为亲子教育推广;防治青少年犯罪,配合生活教育。再如政府推行各项公共政策时,运用教育的方法,培训群众,教育人民改变观念,增加技能,参与公共政策,增进政策效率。……正式的学习与非正式的学习,即日常生活中有组织、无组织、有意识、无意识的各种学习机会相互整合,这样才能把学习和教育的功能扩大到职业、文化与人格陶冶等各种实际生活中。 3、 学习的目的是不断发展每一个体的潜在的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生存价值。学习化社会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群众参与建设的过程。人群聚居在一起,必然有其共同的需要和共同的问题,也有个别的需要和个别的问题。这些需要和问题,除由政府的积极处理外,最重要的在于教育群众自觉、自动、自主的精神,大家贡献人力、财力、物理,配合政府实施计划,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由于社区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场所,所以建立学习化的社区可以赋予人们社区生活的能力,提供人们发挥能力的机会。 三、“学习化社会”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而不仅仅是高层教育需求者 19世纪正规学校系统获得了教育的垄断权。而且将学校变为强制性的,并被认为是工业化社会迅速进步的主要原因。它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声誉,成为最有权威的机构之一。(赫梅尔,1977)按照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应是学校的权利,而学校是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的系统,它是独立的、垂直的和有等级的。正是由于正规教育的这些特点和局限性,使得迄今世界上还有如此大量人口不能接受到满足他们基本需求的教育。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求实行灵活的教育制度,以满足所有人随时随地的不同学习需求。这便是“学习化社会”。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学习化社会的首要意义在于其政治意义。通过多样化的学习途径,逐步消除教育鸿沟,从而促进社会的整合。 其次,学习化社会的建设也是摒弃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的重要途径。东方社会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地位、攀爬社会等级是东方社会对教育的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特别当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某一教育层次上实现了相当程度的教育平等,但社会差别仍然较明显地存在时,这种异化了的教育观念便更是使着眼于筛选的教育常常以违反教育规律的运作方式对教育产生了更强烈的冲击。此外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教育发展严重落后,老百姓的教育需求长期得不到基本满足,导致社会发展严重不均衡等,都促成了学历主义的猖獗。学习化社会的多种教育渠道、多种学习途径和方法,公共资源均衡分配于各种各类教育和学习机构,都为全体人民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学习机会的逐渐均等,为人们在社会中充分发挥才能奠定了基础。 再次,学习化社会建设更是农村教育面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教育抉择。当前全球化的浪潮淹没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现代化正迅速冲击着传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模式。同时新技术的渗透、电子媒介、通讯革命等都明显地影响着农村的生活景象。这种变化要求农村所有人口都要通过学习应对这种崭新的生活,它意味着必须为每个人提供改善其自身状况的教育条件。其途径只能是学习化社区的建设。最终促成农村社区整体向现代化的转型。 学习化社会还是保持人类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化社会承认社会资源也是学习资源,非机构化学习是学习的重要部分。从而各民族各人群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丰富的有型和无形的遗产,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继承和保存。它不仅可以保存和丰富人类的文化遗产,还可以挖掘人类除学校以外其它类型的学习形式,丰富人类的教育遗产。 总之,学习化社会建设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消除南北差距、贫富差距、 城乡差距、分配不公和各种社会不均等的促进手段。它承认各种学习方式、各种学习内容、各种学习方法的同等价值,从而促进人们通过学习参与社会提升生活质量。 ……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化社会的建设不仅不是正规学校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甚至可以说,学习化社会是对传统的正规教育垄断地位的挑战(赫尔梅,1977)。它需要的是大力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非机构化教育和学习,更加重视对生活的学习和对社会的学习,更充分地利用社会的资源。 四、“学习化社会”还是“学习型社会” 在我国关于“学习化社会”的讨论中,有人使用“学习化社会”,有人使用“学习型社会”。实际上,它反映了研究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究竟是“学习化”还是“学习型”,必须根据这一概念的本质来确定。 笔者更愿意使用“学习化社会”。因为在这个正在形成的社会中,一切社会活动都将成为学习活动,生活本身就是学习;在这个社会中社会所有机构和行为都将成为教育提供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将发挥更重要的教育作用,而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或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作用;非机构化学习将成为重要部分。从而这一过程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改革或教育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社会全面变革的过程,它表明的是社会与教育关系在性质上的变化,是“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与公民生活)密切交织的过程”。 参考资料: 1、 Hutchins. R. :The Learning Society (M), Praeger, Inc., Publishers. 1968 2、 查尔斯?赫梅尔:《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中译本),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 3、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中译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4、 21世纪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译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国际农村教育报告》,保定,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2000年 6、 吴刚等:“学习型社会:理念与结构”,《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10期 7、 赵中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国际视角”,出处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