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美高考的区别在哪里--访旅美教育家黄全愈博士
时间:2008/8/17 10:02:35,点击:0

 

今年教育部在全国22所高等学校试行自主选拔录取5%的新生,使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继3年前推出《素质教育在美国》后,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博士近期又推出《“高考”在美国》一书,该书对中美高考招生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日前中国青年报肖云祥记者专访了身居大洋彼岸的黄全愈博士。

记者:您的新书《“高考”在美国》一出版就引起了各方关注,似乎要掀起一场中国高考改革的大讨论。3年前,您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也曾引发读者对素质教育的讨论,成为2000年度的非文艺类第一畅销书。您能谈一谈这两本书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您的观点总能触动中国教育的神经?

黄全愈(以下简称黄):其实,时势并不是由某个人或某本书造成的。相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时势成就了我的研究。《素质教育在美国》出版时,素质教育已在中国提倡了好些年,当时北京四中的刘副校长跟我说,光“素质教育”的定义就有54种。但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大家都感到很模糊,我的书正好在这个时候较直观地回答了国人的种种困惑。《“高考”在美国》的出版也正好抓住了中国高考改革的重要时机。中国高考改革已酝酿了很多年,虽然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有不少改革,但真正意义上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即今年22所大学的5%自主招生,还是刚刚起步,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关头

记者:我在读这本书时感到,您虽然在谈美国的高考,但好像更多地是为了谈中国的高考和教育。

黄:是的。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不是谈美国“高考”,而是从美国的“高考”去谈中国的高考,最后都落笔在中国的教育上面。美国的“高考”,如同中国的高考一样,玄机道道,奥妙重重。我们面临的“公平”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美国高校招生中。我们经历过的五花八门的“分数计算”,也同样困扰着美国学生。从4年前矿矿第一次参加美国的“高考”开始,我就带着国人的种种疑虑,去观察、去研究、去亲历了美国的高校招生……

其实,国人的种种疑虑,都能在美国的“高考”中找到相似的答案。所以,我希望读者带着各自的种种疑虑,与我一道一步一步地去了解、思考美国的“高考”;同时,也去比较、反思中国的高考。

记者:您认为,中美高考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对素质教育有什么影响?

黄:中国高考以考分为录取的惟一标准;美国“高考”则搞“三合一”:“高考”分数,高中平时成绩,综合素质(包括课外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公益义工、有偿工作,等等)。

高校的录取标准和评价体系是一个“指挥棒”,直接指引着中小学的教育方向。以考分为录取的惟一标准,其结果是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去培养“考生”,而不是“学生”。因美国高校招生搞“三合一”,中小学乃至全社会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虽仅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却是搞“应试教育”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记者: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您提出了一连串振聋发聩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孩子起跑领先,终点落后?创造性能不能教?中国的初等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最佳组合吗……那么在《“高考”在美国》里,您又提出了哪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黄:我在新书里提出了一些问题,至于是不是“振聋发聩”,就得问读者了。但至少我是经过深思的:一流考生等于一流学生吗?为什么美国的“高考”没有导致应试教育?为什么大学要“追”学生?闭卷作文对中华民族造成了什么内伤?5%自主招生的出路在哪里?怎么改革中国的高考招生制度……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理念和操作方式,比较了中美“高考”的异同和利弊,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可借鉴的先进招生理念和操作方式,也批判了美国“高考”中的糟粕,回答了国人对改革高考的种种疑虑,还为中国的高考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美国高中生有没有“黑7月”?为什么哈佛把165名“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美国高校招生有没有走后门?美国高校招生有没有“神秘计算公式”?还有五花八门的美国高校招生的开卷作文题和作文;具体分析比较哈佛、耶鲁、芝加哥大学等名校的申请表;直接申请美国大学的策略和技巧;等等。

记者:能不能谈谈您个人的情况?您还继续写中美教育比较的书吗?

黄:说起来,我同教育的渊源很深,父母当了一辈子老师,我也在中国大学教过书。后来在美国学的是“高等教育管理”,又在美国大学教书。来美国已有十几年了,但一直对中国的教育有一种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感情,或者说有一种血浓于水的使命感。从我离开中国、到达美国的第一天起,我就对中美教育比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年来,围绕着中国教育的问题把我的研究形成文字,在国内出版了6本书。很多读者来信,给我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希望我能继续写中美教育比较系列专着。在我的写作计划中,也已有不少很有意义的题材,可能还需要5年或10年去完成。这里,可以透露一点小“秘密”:我准备至少写10本,才“金盆洗手”。我希望能为中国教育尽快与世界现代教育接轨尽点力。

《“高考”在美国》黄全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Opinion/2003_9_9_21_1_24_862.html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政策透
下一篇: 香港政府小学收费情况的一些介绍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