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云峰 来源:何云峰:教师队伍优质化不可忽略非师范生来源,《上海教育》2018年4月20日4B期第54页“教育云斋”专栏。 日前,国家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十大行动。根据该行动计划,我国要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笔者以为,这个行动计划来得非常及时,对于我国今后的教师教育发展将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而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是优质教师队伍得到优先保障。没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教育不可能优先发展起来。而优质的教师队伍则必须主要依赖于教师教育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教师队伍来源事实上已经多元化,但经过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范毕业生仍然是主要的师资来源。各学校用人单位对“师范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基础训练,仍然情有独钟。总体来说,师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还是相当程度上被首肯的。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抓好教师教育,就必然对我国教师队伍的优质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过,这里确有如何处理好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关系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将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主要资源。所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包括相对成熟的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单一的师范生来源,教师队伍资源并不能足以满足各级学校的需求。于是,非师范生就通过教师资格证的职业准入方式成为了教师队伍来源的重要补充。这里的问题是,教师资格证作为职业准入条件,是否可以取代系统的教师教育训练?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政策来看,许多国家都已取消教师教育,代之以学科专业学习,在打好学科基础后再进行2-3年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训练,进入教师队伍。这些国家有职业准入制度,但并没有把教师队伍的补充渠道简单地用资格证书来加以管理。这样的政策特点是,没有师范生,但有相对系统而集中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训练。应该说,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我们国家目前的政策则是两极化,一方面师范生要经过至少四年以上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训练,但却跟其他非师范生同样地被对待,同样地要参加职业准入考试,另一方面非师范生并不需要系统地接受训练,只需要获得职业准入资格的简单条件即可入职教师队伍。十分显然,目前的入职政策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同等地用职业准入制度加以管理,有些过于简单化了。诚然,我们要大力发展教师教育,要让教师教育优质起来,这无疑是极为必要的。但是,教师教育优质起来后,不要忘记来自于非师范生的教师队伍如何提升质量的问题。 笔者以为,要让整个教师队伍优质起来,仅仅针对师范生和师范类院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大力度支持,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对非师范来源的教师队伍加以“全纳式”重视,这样才有可能让整个教师队伍优质起来,然后才能进一步促进学校的优质化和整个教育的高水平化。在一定意义上,由于职业准备不同,非师范生几乎都没有经过教育伦理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在他们身上做到师德教育显著加强,可能比师范生更加紧迫。只有既提高教师教育的优质化程度,又提高非师范生来源的教师培养培训水平,努力使各自的培养培训内容方式都得到不断的优化,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整体性地得到显著提升。不管非师范生来源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忘记对这部分人的“特殊关照”,教师教育无论如何优质化,都不足以满足教师全员性优质化的需要。 有鉴于此,笔者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应该一方面对教师职业准入方式要改革,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应该有不同的准入方式,另一方面还应该制定专门的“非师范生来源教师队伍优质化行动计划”。只有这样,整体教师队伍优质化才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