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须从每个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改进孩子身上那些消极的因素,弘扬那些积极的因素,并在这种改进与弘扬中,引领、帮助和促进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改进差异、优化差异、弘扬差异,是教育的本质规律。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不少中小学校长信奉的优秀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听话”,即只要考试成绩高、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学生。正基于此,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在两个方面不断地扼杀学生的个性:一是学校、老师、家长一概反对学生参加与应试无关的学科学习及实践活动,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二是对于学生挑战现成世界及其秩序的各种行为一律严格禁止,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独立人格成长的可能性。教育本来如台湾著名医生游乾桂先生所言:“严格说来,教育的实践并不太难,只要把人放到对的位置就行了,如同禅宗所言‘鱼在水中,鸟在青天’,可是何以我们偏偏使鱼在青天,鸟在水中呢?”学校教育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能不能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这是我们衡量中小学校长教育家情怀的第三把标尺。 当我们的教育沿着“以分取人,消灭差异,歧视个性”的路径演进的时候,中国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剩下的就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的升学教育了。 只有尊重差异,才有对人的真正尊重。只有尊重人,才有真正的教育。忘掉分数,留下人,培育人,成就人!这是我对有志于成为教育家的中小学校长们的终极期盼。 (张志勇,《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