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课例研究与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时间:2014/4/14 22:11:01,点击:0

课例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舶来品,它最早起源于日本,后经芝加哥大学斯迪格勒和黑巴特于1999年在《教学差距:来自世界各地关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最佳观点》一书中介绍之后,引起美国人的浓厚兴趣,并迅速在美国各州及新加坡、伊朗、澳大利亚、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大力推广,被认为是“改变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途径”。

与传统教研活动相比,课例研究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其研究性上。传统的教研活动多以听评课形式进行,也就是一人上课,然后多人评课。在这种教研活动中,“研”通常缺位,“教”和“研”实际上相互分离,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而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直至问题解决。无论教师以何种身份、采用何种研究范式参与课例研究,都必须遵循研究的基本程序,经历从问题选择到提出假设、设计方法、收集与分析资料,最后形成结论的完整研究过程;无论是集体备课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评价与教师反思,课例研究实践中的各种环节都围绕着研究问题而展开,服务于研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如果通过一轮教学研讨尚未解决研究问题,或者在研究中又生发出新的问题,参与者可以重新提出假设,开展新一轮的教学观摩与研讨。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课例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行动研究。

(赵德成,《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翻转课堂”的深思考
下一篇: 英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新政效果显著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