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何云峰(法芒):被绑架的高校能有何成就
时间:2013/6/21 20:29:43,点击:0

作者:法芒,来源:《东方教育时报》2013年6月19日第7版(“言论”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的外延扩张大约达10倍之多,这种扩张主要发生在最近大约20年时间里。而这20年时间里,我们的高校却先后两次被绑架。第一次被绑架大概在前10多年里,主要被“创收”所绑架。几乎所有高校无不为资金严重短缺所困。为了筹资,绞尽脑汁,办这样那样的班,致使高校根本无心于认真办学,除了创收还是创收。虽有极少数高校在行政光环下,赢得不少优先发展资源,却也难逃被绑架之命运。被绑架之后,虽然高校获得的创收机会不少,却仍然在外延扩张的驱动下,普遍地欠着一大屁股债务。算下来,被创收所绑架的中国高校几乎是输得精光:到头来仍然被金钱所困、人才培养质量严重滑坡、不知内涵建设为何物、大师没有培养出来,反倒是不守师道的负面新闻不断。唯一得到的是“钱学森之问”!而最近的几年时间里,高校越来越不缺钱了,有的甚至富得流油,却被新的三重绑架更加严严实实地困得无法动弹。这新的三重绑架分别是:一被抢人才绑架;二被热衷各类项目申报所绑架;三被争夺学位授予点绑架。这样的三重绑架,已严重束缚高校的发展手脚,如不尽快解绑,中国高校将再次输得精光。相比第一次被绑架中高校乃因资金短缺不得已而为之,而这第二次则是高校自愿加入被绑架行列。

先说第一重绑架——抢人才。高校本来应该是造就人才的地方。遗憾的是,高校造就不出人才,便到处去挖人才。如果用高校特有的精神特质去吸引人才,也就罢了,问题是高校只重视用金钱买人才!人才的总量并没有增加,只是从这个高校被挖到那个学校。有的高校甚至完全将引进人才放在高于造就人才的位置上,虽然口头上说“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实际操作上,主要经费基本都投入到“外来和尚”身上,而“内部人员”无论多大贡献,也是理所应当要奉献的。这样的结果是,挖人才的成本越来越高,动不动就数百万;一些所谓的人才,今天这个学校开的价格高,就往这个学校走,明天另一个学校出的钱多,就到另一个学校去了,毫无学校情感和忠诚度可言;不/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像样子的人才,很快就被发达地区的高校挖走了;大量的经费用在少数人头上,绝大多数人的民生则被忽视,弄得怨声载道。有的高校仰视院士,花几百万弄个所谓兼职挂名的,也洋洋自得,一幅院士奴才相。表面上,有的高校依靠重金抢夺来的人才似乎带动了所谓的学科发展,实际上不过是用学位点增加等外延方式勉强有点效果给人们一个交待而已,而实质性的学校实力(比如所谓的综合排名)则并无多大变化。至今,笔者尚无看到,那个高校的综合实力是依靠抢人才得到明显提升的。国外没有,国内也没有。这个足以说明,沉溺于抢人才游戏的高校,无助于造就“一流高水平大学”,只会增加内部不信任度和内部两极分化。高校应该将造就人才放在首位,要为人才强国做贡献,切不可过于热衷所谓这个计划那个计划地引进人才。各级管理部门最主要的任务是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去鼓励各高校为国家增加人才总量,而不是在社会人才存量里搞噱头。

再看第二重绑架——热衷各类项目申报。高校的经费下拨应该是以需求性为主,竞争性拨款为辅。而不是倒过来。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尤应该如此:必须严格控制竞争性拨款总量,这是因为,竞争性拨款表面公平,实际上非常不公平。因为各高校的起点已经事实地被不公平地“养成”。就像父亲先偏心地将自己的一些儿子搞得很富有,而将另一些儿子弄得毫无竞争力,然后父亲要所有儿子一起“公平竞争”!这能公平吗?!笔者以为,用于竞争性拨款的高等教育总经费应该不超过一定比例。竞争性拨款除了损害公平之外,还有增加教育系统腐败的风险。它给少数人留下了巨大的寻租空间。如果统计一下,大家会很容易地发现,那部分竞争性拨款都如何不均衡地到哪些高校去了。而高校为了在竞争性拨款中获得更多资源,往往把自己最强大的团队东拼西凑起来,出去抢夺资源。少数本来具备潜质的人才,也因此无法专心于学术,完全被这样那样的表格填报所绑架。今天申报这个学者,明天报那个计划,后天报另一个基金,再后天有要申请什么工程。学校没有了整体思维,所谓的发展规划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完全盯着项目转。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性拨款,每隔高校理所当然都会把烧得可怜的几个稍微可以拿得出手的“大将”统统拼凑上战场。于是乎,有的所谓“优势”、“强势”学科或者项目负责人,便能拿着大把大把的钱不知道怎么花,甚至到处去求人帮忙花;没有办法花,就随便乱花。而真正需要经费支持的,则永远没有机会获得经费支持。项目申报像巨大的指挥棒把高校耍得团团转。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成天都被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终期评审所折腾,哪有心思好好思考人才培养的事情。为了在项目检查、评审中过关,只能把一个成果署上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个五个项目编号。层层的竞争性拨款所换来的所谓成果无非是同一个东西。于是同一个东西可以在数个项目中分别数次获得项目负责人给的所谓奖励。人们最后吃惊地发现:从学校到省市、部级、国家级资助加起来一大把的银子,但整个学校产出的成果总量却没有多少增加。为了应付各种检查、评估,少数人甚至拿着银子到处买版面。大量粗制滥造的所谓成果,从项目费用里拿出一小部分即可换来公开发表,而发表的成果又可以在项目基金和学校换取所谓科研奖励,真可谓低层次的“良性”循环!

最后,再讨论一下第三重绑架——争夺学位授予点。而今的高校领导们要是相互碰面,首先讨论的话题往往是问对方有多少个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这些没有的,就问多少个专业。大家都在攀比:似乎谁的学位点和专业多,谁就强大。每个高校都希望自己成为天下第一!所以,一旦学位点申请工作开始,几乎整个学校的全部精力都会集中到这上面。校长、副校长、院长或系主任、部门领导、学科带头人等统统带着人民币到处活动,形成天下一大奇观。有的甚至公开宣扬:一个博士点公关费100万!拿下来的“功臣们”则获重奖数十万!于是,一个教授今天被组合在这里去攻这个博士点,明天被组合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攻另外一个博士点。结果,同样一个教授,不知道其专业为何!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她。反正都是同一个学校在申报。有的教授刚在这个学校帮忙申报到一个学位点,明天突然又跑到另外一个学校帮忙申报另外一个点。为了申报的需要,一些学校甚至公开明码标价,只要署学校的名字,不管你是哪里的和尚,皆有重奖。于是,同一个成果署名两个、三个单位的也不见稀罕。本来,一个学校有多少个教授是相对固定的,按照一个硕士点至少配一名教授,一个博士点至少配备3名教授的标准,能够申报的学位点总量应该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现在的管理方式是只看填表,不注意信息搜集管理和学校师资状况分析,结果像搭积木一样,学校每次总能拼几个像样子的申报表来,并在竞争中多少有斩获。可怜的教授们、领导们,既要围着项目转,又要围着学位点转,哪有精力投身于人才培养!虽然学位点不是每年一次,但每次折腾的时间也是好几年。这不是被绑架又是什么?!

总之,今天的高校已经丧失了潜心于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那种单纯,被一而再再二三地绑架着。最近,有的人已经注意到这问题,有关部门随之专门设立了所谓的人才培养基金。然而,高校还是被项目申报绑架着,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这样的中国高校,怎有可能培养出大师?!怎有可能做出惊人的成就?!其庸庸无为,既没有高尚追求,也没有远大抱负,则实属必然!各方应该一起努力,帮助我们的高校摆脱被绑架的困境,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救救可怜的中国高校吧!可怜的中国高校,快点自救吧!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何云峰:如何从外部给高校松绑?
下一篇: 孩子犯错时可问八个问题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