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从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
时间:2011/7/15 16:19:16,点击:0

从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

作者:高玲玲1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以超时空、高速度、多媒体、大容量和交互性等特点,在当今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网络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使得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模式。但是,随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地逐渐发展,其也暴露了大量的问题,这些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加大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政府网站的开通及上网人数的迅速增加,人们开始借助于网络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行政治交流。从最初的印尼暴乱中残害当地华人政治事件,到“孙志刚事件”、“宝马车撞人案”再到今天的高官贪污落马,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舆论影响力和号召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阐述。
1.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得到改善,提高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但是非理性政治参与大大存在
  网络的出现为民众对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提供了新的手段,日趋完善的网络手段能够更加完美地实现政治参与的过程,并把参与途径尽量扩大,大大改善了中国政治参与的状况,同时由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自由,方便和快速,也极大地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以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上,网民们就各种热点和重大问题展开激烈地讨论。但是在网络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普遍存在理性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利用互联网散步虚假信息,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全面的信息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大量带有欺骗性的网上信息,导致了政治参与行为的无序发展。有些人在网上使用欺骗和误导等手段,有意制造虚假信息,使其他人无法明确事实真相,从而扰乱了对事务的基本判断,严重的造成不良后果。
  (2)面对海量的网络政治信息,无所适从,陷入盲目参与之中。在网络中,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递政治信息,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我们每天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看见不计其数的信息,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冲击,相当多的网民不知所措,无法准确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于是陷入一种茫然的状态,在盲从中失去理性。
  (3)带有情绪性地盲目参与。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方面的利益发展还不平衡,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于是,一部分人就利用自由的网络宣泄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不满情绪。这些不满情绪一旦在网络中发不出去,就会被无数的网民浏览,而人们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偏好来来得出结论。若干带有情绪性的结论,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汇集成强大的情绪化民意,给正常的政治生活带来强大的舆论压力,有的甚至干扰了国家正常的政策和路线执行。
  (4)“无节制”的过度参与。现代民主都是代议制,这本身就要求他们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是有节制和有限度的。有节制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民对于政治体系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有利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倘若公民无节制地过度参与,一旦参与者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对现行政治制度产生不满,有的甚至会导致政治狂热,引发暴乱,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
2. 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得到增强,但是公民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网络素养
  网络技术不仅会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同时还会使公民获得了解和掌握政治信息的可能性。同时,政府通过对公民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也会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在互联网的积极推动下,受过良好教育的民众对于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就更强,政治参与能力也更理性。但是由于现阶段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个公民都可以受到良好的网络知识的培训,使得相当一部分民众缺乏网络素养。网络素养的缺乏会使得民众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丧失主动权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会给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带来危害。
3.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但是网络政治参于缺乏道德规范
  互联网的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手段、开辟了新的途径。与以往传统的通过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接触等方式相比,互联网以其直接性、开放性、平等性、隐匿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等为特点的参与方式,使得民众们纷纷顺应时代潮流投入网络政治,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政治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道德规范的缺失。由于利益等方面的冲突,人与人之间开始丧失道德的约束,欺诈,造谣,缺乏诚信,互相人身攻击等随之而来。人们只知道享受权利,不懂得履行义务,甚至有的人妨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4. 网络政治参与充分发扬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散布其意识形态的威胁
  网络民主意味着政治生活中一种可贵的现象,是政治平民化和多元化的表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对国家民生大事尽情表述自己的意志。可以说网络民主提供了一种新型民主的可能性,削弱了单边主义和垄断主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我国来说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新途径,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但是美国发展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其目的绝不限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更企图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去支配世界。面对这样的战略,在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展现,这样才能打破西方的信息霸权和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
  
(二)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政治领域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也随之不断发展,网络为人们政治参与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交流手段,相应地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些都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已势在必行。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高速化和网络普及化极大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以往存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建立在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上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心理的主体、客体及内容,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表现形式以及对社会的反作用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新的趋势。网络条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形成机制、表现方式、参与渠道,因此,研究这些也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必然。
  第二,信息高速化和网络普及化极大改变了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交往方式,产生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使其产生了与之相伴随的网络社会、网络人。网络条件下形成的公民政治参与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条件下公民个体参与,同时还包括虚拟团体的参与。此时的公民个体和虚拟团体的存在方式、心理特征、活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现实社会和现实人有着巨大而广泛的影响。防止和减少网络政治参与产生的消极影响,使现实政治参与与网络政治参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必然趋势。
  第三,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网络文化也日益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并日益成为人类多种文化交流、展现、融合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我国网络条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在加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趋势下,还必须努力做到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参与模式,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四,现阶段网络的发展及其潜在的负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显露出来,并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后果。网络政治参与开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但是却他们逐渐丧失了现实社会的参与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人际交往困难。很多公民沉迷于网络政治参与,在大量信息的冲击下不经过思考,全盘吸收,盲目参政议政。很多人受到网络世界的信息污染,意志衰退,道德沦丧,社会文明受到直接影响。防止网络世界的弊端,促进人格的健康塑造和个体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路径选择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承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如何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 培育公民网络文明意识
  网络文明,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理性、秩序的角度来看,是指“人类网络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崇尚伦理和法制的理性精神。它还表现为网络空间有一套健全的社会性规范、准则和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其功能和目的在于向网络主体提供一套文明的网络行为模式、方向和标准,建构一个合理有序的网络社会秩序。”公民网络文明意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指的是公民对网络空间、网络行为积极的、健康的、理性的认识。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也同样应该培育自身的文明意识,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做到。
  (1)培育公民民族意识。国家是公民存在的基础,没有国家,公民就无从谈起。作为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首先应该具有国家意识。公民在网络中的任何参与行为都应该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维护民族尊严,树立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高于一切的思想。
  (2)培育公民法治意识。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应该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努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这样才能避免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非法参与现象的发生。
  (3)培育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不存在无义务的权利。因此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不仅具有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表达自己愿望和利益的权利,而且也要承担诸如对自己言论负责,维护网络秩序等的义务。
2. 普及网络教育,提高公民网络素养
  要想实现网络条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就必须提高公民的网络素养。公民网络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水平的高低,没有网络素养的公民很有可能在公民政治参与中失范。因此,作为公民自身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1)提高公民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网络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在互联网中仍然存在获取信息来源的问题。各式各样的网站,无数网站中发布的信息,都需要我们提高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2)提高公民网络创造力,不断发展网络思维。网络条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必须拥有网络思维,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不断发展网络思维,通过网络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参与活动。
  (3)提高公民网络分析辨别能力,可以做到从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面对海量的信息,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要学会理性思考,辨别真伪。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国家建言献策。
3. 加快网络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网络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社会氛围,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树立“政治参与”意识,要把参政内化为个人的生活需要,作为实现自己社会主人翁的价值追求,从而在这种价值观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国家大事,人人参与国家决策的良好社会风气。
  (2)政府要加强社会文化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政治知识和参政能力。同时利用网络宣传主流政治文化,形成与政治秩序所倡导的政治观念。
  (3)增强公民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培养公民主动进取、顽强竞争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贯彻公正、诚实、平等、守法的网络理念,坚决抵制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腐败现象。
4. 建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我国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利用网络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弱化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信念,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我国要积极建立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网站,向全世界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成就,坚定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决心和信念。同时要积极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精通网络知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敌对思想进行有力的回击和教育。
5. 发挥榜样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激励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榜样激励也同样可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在网络条件下影响国家政治体系的行为,这时就应该将榜样置身于网络条件下。对于榜样的选择极为重要,我们在选择榜样时应该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把握好选择榜样的度和时机。选出那些既具背信息科学常识和信息技术能力,又具备政治知识和网络伦理道德的榜样来激励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从而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效性,促进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锐:《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重庆大学2008年学位论文。
[2] 石艳文:论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3] 赵君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学位论文。
[4] 俞悦:《试论信息化时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学位论文。
[5] 王永生:《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若干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学位论文。
[6] 吴边、秦燕: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7] 侯红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思考,《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8] 李洪海.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前途[J].呼兰师专学报,2003,(04).
[9] 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0]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 韦吉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 作者简介:高玲玲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本文已公开发表,见李进、何云峰主编:《理论经纬·2010》,安徽合肥:黄山书社2011年4月第1版,书号:ISBN 978-7-5461-1740-9.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高职思想政治课采纳参与式教学范式的必要性..
下一篇: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