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高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直言,光纤并未为他带来丰厚专利财富,但坦言“历史留名史于愿已足,专利税云云,何足道哉?”,他认为能找到完全投合自己兴趣的工作,让工作近乎一种娱乐,还能得到报酬,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再看看享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美名的袁隆平,当有报导称他的身价破千亿,他不悦地说,“用财富来衡量科学家的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了!”,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趣;还有全球资讯网发明者英国科学家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为了造福大众,让大家都有机会利用网路联络,也为了表示人类所有成就都是互助的结果,坚持不申请专利。这几位科学家能够出类拔萃,显然是出于兴趣而不是金钱的诱因。这样的治学态度与价值观,确实值得当前汲汲营营于专利权取得的国内科研人员效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能透过自己努力研发,让人类生活过的更舒适便捷,甚至能解决饥饿与贫穷的问题,那么即便因而获得丰厚的金钱回馈,也是理所当然,不会引起社会的不平之鸣。但是若在研究之初即以能否取得专利为导向(而不是以自己的兴趣、人民需求为重),专门选择难度低,短期即可有成果的科技,那么即便有再多的专利,所能获得的报酬也相当有限,遑论对国家社会及人类做出伟大贡献。政府对于科技研究的支持固然有其任务导向,但是亦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像中国大陆学者即感慨指出政府不重视稻米耕作技术,经费短缺,许多稻作专家被政府“鼓励”转行研究花卉。同样的原有养殖王国美誉的台湾,在遭遇地层下陷、基因劣化、病害丛生、环境恶化等问题,让产业陷入困境之际,负责研发重责的试验机构却把重点摆在短期内可以技转或取得专利的项目,于是保养品、健康食品等纷纷端上桌,对于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九孔、虾类、石斑等病害防治以及运用生态养殖、绿能科技等来纾缓地层下陷却一筹莫展。此种以功利为导向的做法,不仅无法留住真正的研发人才,也将整个科技研发导入错误的方向,让台湾原有的产业竞争优势逐步流失。 价值观偏差并不仅限于研究领域。前些日子媒体报导中国大陆一名六岁女童,接受记者访谈长大后的理想,竟然语出惊人的说:想当“贪官”,因为要啥就有啥,引发舆论哗,却也反映出当前的社会文化。同样的问题在台湾恐怕有许多小朋友的答案是想当“高官”,因为在位时可以享受权力,退下来后还可以转到财团法人、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肥猫窝继续坐领高薪,过著钱多事少领到挂的快乐鸟日子!事实上从政府机构退下来的高官,光凭每月所支领的退休金与18%优存,已经可以让其安享晚年,不需要再为生活奔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对金钱与权位的贪婪。 古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政府与其花大钱推动品格教育,不如由上位者做起,落实用人惟德的政治承诺,坚持法治,让老百姓不再视守法为傻瓜,并彻底根除肥猫等不符公义的行为,重塑社会价值,给下一代一个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