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萌芽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20世纪初的风云变幻,导致资本主义严重的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把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与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凯恩斯主义取而代之。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这一派以奥地利的路德维希·米瑟斯为代表,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溃败在于理论还不够彻底,要构建“更纯粹、更不妥协”的自由主义。提出对市场机制不能做任何限制,极力否定和反对社会主义。
到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陷于矛盾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又重新抬头,代表人物是被称为“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他极力主张经济自由化,反对政府调节通货以稳定经济。
近几年来,新自由主义空前活跃,是国际格局新变化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出现几个重大情况。一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二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科技进步,生产力出现较快发展。三是西方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四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扩展。新自由主义从一个长期受冷落的思想流派,到今天风靡世界,因为背后有大财团、大资本家的人为操纵和鼎力扶持。
来源:《党建研究》(2005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