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共的十六大到今年3月全国“两会”,中国政坛新老交替顺利完成。人们在热切关注两代领导集体权力交接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政坛的另一种代际更替:上世纪50年代留学苏联及东欧的“海归”群体退隐,改革开放后负笈欧美的新一代“海归”群体悄然登场。 新“海归”官员渐担重任 3月31日,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高调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就央行政策侃侃而谈的时候,刚从外交部副部长位置卸任的周文重正在进行出国前的最后准备。3天后,他以中国驻美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华盛顿火车站。 经济学家周小川和外交官周文重,多年前都曾留学海外,周小川修学美国,周文重则在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进修数年。今天,他们一个主政央行,一个主持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政治位置举足轻重。 周小川和周文重在政坛崛起的背后,一个逐渐扩大的群体十分引人注目:当年在国门开放的大潮中负笈海外的新一代留学生群体,回国后经历大浪淘沙,其中精英者今天开始登上中国政坛。 教育部部长周济经历与周小川相似。1980年,他获得了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机械工程系学习的机会,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由教授、校长至武汉市市长,随后迅速进入政坛高层。他的副手、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则留学于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学院。 科技部是“海归派”的重镇。部长徐冠华有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做两年访问学者的经历,副部长马颂德1986年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计算器视觉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另一名副部长程津培1987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外交部数位高官均属“海归”派,前后几任副部长张业遂、周文重、王光亚就读于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等院校。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曾在1984至1987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外科做博士后研究,副部长蒋作君留学美国布法罗大学。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曾就读美国密执安大学土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曾获得美国西蒙斯学院理学硕士学位。 除上述部级高官外,这批“海归”群体中的少数人已经进入更高序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1979年从工作的浙江大学到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员,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1981年至1984年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我国最早的MBA留学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1980年至1982年在印度孟买国际人口科学研究院学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1985年至1987年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系进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石孙,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前市长徐匡迪,1982年到1985年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留学并在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兰塞尔公司工作进修。 (来源:南方周末) |